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幸福教育的小故事

作者:许卫兵 发布时间:2021-11-2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许卫兵

  谈到幸福,人的身上总有一股暖流,流经心灵和肌肤。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一定程度上,幸福教育也成了良好教育的代名词,成为教育的信念,成为学校办学的追求。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大道上,我们始终有一种认识:相比为学生“锦上添花”而言,教师更需要给学生“雪中送炭”!彭钢先生在《幸福教育的可能性——读尼尔斯·托马森〈不幸与幸福〉的随想》一文中提及,“只有充分研究和把握了现实教育的不幸,才能更有效地建构现实教育的幸福,而不是漫无边际、天真烂漫地把幸福教育作为一种口号和标签”。在我看来,现实教育的“不幸”与“不堪”未必就是学生遭遇了什么大的灾难或磨难,很多情况下只是处于一种不好或不利的境况。给“弱者”以关怀,会让幸福教育充满温情和力量。

  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各校区秉持“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以“幸福栖居,卓越发展”的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成长的共识,创造出“蓬勃生长,气象万千”的学校发展景象。

  为学生开车门

  每天早上在集团校门口,我们都能看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长的汽车停下后,导护老师快速走上前,打开车门后一边送上问候一边把学生接下来,然后随手关上车门,汽车赶紧离开……

  这一暖心的做法,源于学校一年级学生乘私家车上学时遇到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块头小、力气小,凡是乘坐私家车上学的孩子,到了校门前要么自己很费力地推开车门慢悠悠地下车,要么家长从驾驶位置走下来绕到汽车后侧将其抱下来。这样除了停留时间长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外,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我由此提出:“咱们为何不能上前一步,做家长和孩子的帮手呢?”于是,幸福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早晨的幸福从“为学生开车门”开始。教师为学生开车门,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动作,却饱含着良心和责任、爱心与情怀,将平淡的日子“煮”出幸福的味道,温暖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家长们盛赞:“打开的不只是车门,还是学生和家长的心门,是安全至上的幸福之门。”

  飘扬的绿丝带

  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是很常见的事,但如果走进我们集团学校的校园,你很有可能会遇上几个脖子上系着一条绿色丝带的孩子。这条绿丝带,是学校专门为身体不舒服但又能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设计的。每天晨检,班主任如果发现本班有此类孩子,就会为他(她)戴上绿丝带。在校园的任何地方,大家只要看到戴着绿丝带的孩子,就知道这个孩子今天身体不舒服,需要特别照顾。于是,你会发现:课上,任课老师会特别关注戴着绿丝带的孩子的精神状况;课间,总有不少学生陪伴在戴着绿丝带的孩子身边;就餐时,同学们会主动帮戴着绿丝带的孩子打饭;放学时,同学们会抢着帮戴着绿丝带的孩子背书包……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传递着爱与温暖。

  “最后一排效果”

  日常教学中的很多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在班级教学中,坐在教室前面的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或者投影上的文字要清楚一点,而教室中后部的学生因为距离稍远,如果老师的板书或课件上的字太小,看起来就比较费劲,看不清楚自然就会影响学习效果。为此,集团专门制定了课件制作要求,其中包括“课件要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模板,背景简洁、清晰、大方,切忌花哨、凌乱;课件内容主体突出;文字以黑色为主,可以适当使用红色和蓝色字体对重点内容进行凸显,不能使用干扰、模糊学生视线的颜色,字号不得小于28号,行距适中。”这些细致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教室内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得清楚而制定的,我们将之称为“最后一排效果”。有了“最后一排效果”的保障,课堂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家长也不再因为孩子座位靠后而提出调座位要求了。

  人人都是运动员

  运动会是学校里的大型体育活动,但是,不少学校的运动会变成了少数人的运动会,即每班只有少数学生有比赛项目,大部分人成了无所事事的“看客”。于是,集团把“人人都是运动员”作为运动会的基本原则,让每个学生都在胸前别上号码布,雄赳赳地走过运动场主席台接受检阅。为了达成全员参赛的目标,我们除了规定一个人只能参加一项比赛外,还设置了跑、跳、掷、滚、爬、棋类、亲子类等20多个比赛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这一举措,把所有孩子都吸引到绿茵场上,成功点燃全校学生的运动热情。

  分享课件后的反思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福己福人,立己达人”是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推行的幸福教育的哲学理念。在外出讲学的过程中,许多地区的老师都喜欢一下课就问我要课件,这样他们回到学校后可以直接用课件模仿着上课。我很乐意给大家分享我制作的课件,但同时我也在反思: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我认为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不少学校严重缺乏优质教学资源的现状。因此,在领衔负责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着力思维素养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集中团队力量研制了小学数学6年12册的课时教学资源包,每个资源包里有“教”和“学”两方面的资源。“教”的资源有教案、课件、课堂录像、对教材和教学的体系化结构性解读、相关教学辅助材料等;“学”的资源有学习单、课前学情调查、学习过程生成性资料、学习心得体会访谈、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学生创作的材料等。这些资源全部无偿分享给了全国26个省206所学校的近8000名数学教师。

  每一个孩子的幸福,都来自教师在日常交往中所体现的责任感,来自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具体而深切的关怀,来自教师的宽容一笑、信任的眼神、智慧的言语……在爱心和耐心之中逐步成长的孩子,也会让老师变得更有爱心、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获得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教育幸福感。成尚荣先生说:“卫兵和他学校的幸福就在那一个个的小故事里,鲜活、鲜亮、生动,有很大的张力。”在我看来,这张力就在于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让“弱势”转变,让“弱者”强大,让公平而有意义的教育落实到每个孩子、每个环节、每次活动、每一空间,并由此从内心深处荡漾起幸福的涟漪,这也是一种大境界。

  (作者系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

幸福教育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2021-11-2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许卫兵

  ■许卫兵

  谈到幸福,人的身上总有一股暖流,流经心灵和肌肤。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一定程度上,幸福教育也成了良好教育的代名词,成为教育的信念,成为学校办学的追求。

  行走在幸福教育的大道上,我们始终有一种认识:相比为学生“锦上添花”而言,教师更需要给学生“雪中送炭”!彭钢先生在《幸福教育的可能性——读尼尔斯·托马森〈不幸与幸福〉的随想》一文中提及,“只有充分研究和把握了现实教育的不幸,才能更有效地建构现实教育的幸福,而不是漫无边际、天真烂漫地把幸福教育作为一种口号和标签”。在我看来,现实教育的“不幸”与“不堪”未必就是学生遭遇了什么大的灾难或磨难,很多情况下只是处于一种不好或不利的境况。给“弱者”以关怀,会让幸福教育充满温情和力量。

  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各校区秉持“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以“幸福栖居,卓越发展”的学校精神引领师生成长的共识,创造出“蓬勃生长,气象万千”的学校发展景象。

  为学生开车门

  每天早上在集团校门口,我们都能看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长的汽车停下后,导护老师快速走上前,打开车门后一边送上问候一边把学生接下来,然后随手关上车门,汽车赶紧离开……

  这一暖心的做法,源于学校一年级学生乘私家车上学时遇到的问题。一年级的孩子块头小、力气小,凡是乘坐私家车上学的孩子,到了校门前要么自己很费力地推开车门慢悠悠地下车,要么家长从驾驶位置走下来绕到汽车后侧将其抱下来。这样除了停留时间长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外,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我由此提出:“咱们为何不能上前一步,做家长和孩子的帮手呢?”于是,幸福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早晨的幸福从“为学生开车门”开始。教师为学生开车门,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动作,却饱含着良心和责任、爱心与情怀,将平淡的日子“煮”出幸福的味道,温暖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家长们盛赞:“打开的不只是车门,还是学生和家长的心门,是安全至上的幸福之门。”

  飘扬的绿丝带

  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是很常见的事,但如果走进我们集团学校的校园,你很有可能会遇上几个脖子上系着一条绿色丝带的孩子。这条绿丝带,是学校专门为身体不舒服但又能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设计的。每天晨检,班主任如果发现本班有此类孩子,就会为他(她)戴上绿丝带。在校园的任何地方,大家只要看到戴着绿丝带的孩子,就知道这个孩子今天身体不舒服,需要特别照顾。于是,你会发现:课上,任课老师会特别关注戴着绿丝带的孩子的精神状况;课间,总有不少学生陪伴在戴着绿丝带的孩子身边;就餐时,同学们会主动帮戴着绿丝带的孩子打饭;放学时,同学们会抢着帮戴着绿丝带的孩子背书包……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传递着爱与温暖。

  “最后一排效果”

  日常教学中的很多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在班级教学中,坐在教室前面的学生看黑板上的板书或者投影上的文字要清楚一点,而教室中后部的学生因为距离稍远,如果老师的板书或课件上的字太小,看起来就比较费劲,看不清楚自然就会影响学习效果。为此,集团专门制定了课件制作要求,其中包括“课件要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模板,背景简洁、清晰、大方,切忌花哨、凌乱;课件内容主体突出;文字以黑色为主,可以适当使用红色和蓝色字体对重点内容进行凸显,不能使用干扰、模糊学生视线的颜色,字号不得小于28号,行距适中。”这些细致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教室内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得清楚而制定的,我们将之称为“最后一排效果”。有了“最后一排效果”的保障,课堂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家长也不再因为孩子座位靠后而提出调座位要求了。

  人人都是运动员

  运动会是学校里的大型体育活动,但是,不少学校的运动会变成了少数人的运动会,即每班只有少数学生有比赛项目,大部分人成了无所事事的“看客”。于是,集团把“人人都是运动员”作为运动会的基本原则,让每个学生都在胸前别上号码布,雄赳赳地走过运动场主席台接受检阅。为了达成全员参赛的目标,我们除了规定一个人只能参加一项比赛外,还设置了跑、跳、掷、滚、爬、棋类、亲子类等20多个比赛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这一举措,把所有孩子都吸引到绿茵场上,成功点燃全校学生的运动热情。

  分享课件后的反思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福己福人,立己达人”是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推行的幸福教育的哲学理念。在外出讲学的过程中,许多地区的老师都喜欢一下课就问我要课件,这样他们回到学校后可以直接用课件模仿着上课。我很乐意给大家分享我制作的课件,但同时我也在反思: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我认为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不少学校严重缺乏优质教学资源的现状。因此,在领衔负责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着力思维素养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和教育部重点课题“指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集中团队力量研制了小学数学6年12册的课时教学资源包,每个资源包里有“教”和“学”两方面的资源。“教”的资源有教案、课件、课堂录像、对教材和教学的体系化结构性解读、相关教学辅助材料等;“学”的资源有学习单、课前学情调查、学习过程生成性资料、学习心得体会访谈、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学生创作的材料等。这些资源全部无偿分享给了全国26个省206所学校的近8000名数学教师。

  每一个孩子的幸福,都来自教师在日常交往中所体现的责任感,来自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具体而深切的关怀,来自教师的宽容一笑、信任的眼神、智慧的言语……在爱心和耐心之中逐步成长的孩子,也会让老师变得更有爱心、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获得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教育幸福感。成尚荣先生说:“卫兵和他学校的幸福就在那一个个的小故事里,鲜活、鲜亮、生动,有很大的张力。”在我看来,这张力就在于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让“弱势”转变,让“弱者”强大,让公平而有意义的教育落实到每个孩子、每个环节、每次活动、每一空间,并由此从内心深处荡漾起幸福的涟漪,这也是一种大境界。

  (作者系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