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视点

乡村教育发展的“唐中”样本

作者:梓悦 刘晓燕 发布时间:2021-05-2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有着65年办学历史的东台市唐洋中学,以“成长至上”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丰富的校本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基地建设为路径,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内在驱动,致力于为每一位乡村学生找到适合的成长方向,走出了一条乡村普通高中优质发展之路。本期“苏派教育”聚焦“影响力学校建设共同体”成员校东台市唐洋中学,走进这所乡村高中,去欣赏那充满泥土芳香的乡村教育图景。

乡村教育发展的“唐中”样本

——东台市唐洋中学优质发展之路探索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可以说与骨子里的“寻根”情怀是紧密相关的,而乡村文明就是那中华民族之“根”。乡村文明需要“守护者”,乡村学校无可争议地扮演起这一重要角色。东台市唐洋中学(以下简称“唐中”)立足乡村,扎根乡土,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特长发展,努力让每一位乡村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时光不语,淡泊流年,唐中人秉承“成长至上”的办学理念,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人生经历,在探索中谱写出一曲优雅的乡村教育之歌。

  特色发展

  破解乡村高中教育之困

  散落在广袤乡村的普通高中,始终如一地在为乡村学生的梦想托底。然而,有的学校如今已面临办学困境。如何办出适合乡村学生的高中,点亮乡村学生成长的底色,唐中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行与思。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办学生态多样化。一是建设语文课程基地。唐中是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联盟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课程基地建有4个体验中心、1个校园广播台、1个学生剧场和1个开放阅读区。依托基地,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听、说、读、写走向思、辩、演、行。学校鼓励人文学科的教师把课开到课程基地,鼓励自然学科的教师把课开到实验室。为此,各学科教师纷纷行动。这不——

  “请校长评理!”不久前,唐中高一、高二的语文备课组长争吵着走进了校长室。原来是两位组长为争着用学校的青春剧场,把“官司”打到了校长室。“今天是朱元明老师主讲,我们高一年级正在推行整本书阅读,今天想要使用青春剧场。”曹老师先声夺人。吴老师不甘示弱地说:“我们高二(4)班“诗酒趁年华”是一次体验式教学活动,我们要用青春剧场。”在校长的调解下,两位组长终于协调好青春剧场的使用时间。这样的争执既令人烦恼,又让人欣慰。

  二是建设师德实践基地。2018年,学校申报创建了“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以“师德基地”为核心,通过“青蓝工程”“学生心中最美老师”“骨干教师培养”“一课一卷一读”“后备干部亮相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是建设篮球训练基地。唐中是盐城市篮球传统校、东台市女篮训练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学校女篮先后20余次夺得东台市级以上冠军,2019年代表盐城参加江苏省中学生女篮比赛,获高中组第7名。唐中以篮球训练基地为依托,将女子篮球向女子三门球拓展,让更多的女生参加到球类运动中来,并开发形成了唐中三门球特色课程。2018年10月,江苏省“海中杯”三门球联赛中,唐中获高中女子组第一名。唐中目前已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三门球)推广学校。

  以平台搭建为媒介,促进办学业态多面化。唐中定期举办“校友讲堂”,努力拓展师生视野。近3年来,学校先后约请了校友刘金田、丁立梅、周激波、鲁小俊、丁志华等人来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写作培训、励志人生、名著解读、护航青春等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

  唐中地处盐城、南通、泰州三市交界处,对外交流便捷。为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学习渠道,创新办学思路,唐中与泰州民兴、蒋垛、美校、田家炳,南通李堡、南莫,东台时堰、一中等9所学校结成跨市联盟。联盟每学期组织一次统一的检测考试,统一命题,网上阅卷,集中分析,比学赶帮;每学期组织一次同一学科的“同课异构”研讨课,相互取长补短;每学期组织一次校长沙龙,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唐中还与南京博墨教育研究院合作,组建了智慧教研中心,通过智慧教研,以生为本,立足课堂,摸准起点,找准方向,让课堂教学适合学生成长。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办学载体多元化。唐中着手构建了以“成长”为统领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部分,有基础学科、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多元艺体、成长干预、社团活动6大类,共24个模块。2021年,唐中自主开发了“沙画与诗歌”“美术鉴赏”“律动青春”“播音主持”等近20门校本选修课程,以选修走班的形式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

  此外,唐中将德育活动全面提升为德育课程,以提高实施的规范性、实效性、高效性、持久性。德育课程有3大系列:成长干预系列、自主成长系列、实践活动系列。成长干预系列涵盖“长大未成人”“八礼四仪”“做最好的自己”“听名家说名著”等校本德育课程。自主成长系列包含了“生活·生涯·生命”“爱心·信心·责任”“姿态·状态·心态”“自尊·自律·自觉”等主题教育内容。实践活动系列以“做一个有故事的唐中人”展开实践活动,通过暑假游学项目,讲中国的故事;通过亲情采访,讲父母的故事;通过团队合作,讲同伴的故事;通过成人仪式,讲自己的故事。唐中还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设计系列活动,进行传统教育、礼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弘扬民族精神。

  创新机制

  打造学校的“金字”招牌

  完善创新机制,才能激发办学活力,唐中人深谙其中的道理。筚路蓝缕65载,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唐中人勤奋、敬业与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过程化监督抓实效。唐中人始终认为,坚持做真过程、抓实常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常态化的工作中坚持做到“四落实”。

  一是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各年级实施“一月一督导,一周一检查”管理方略。月督导以督导教师业务为主,督查科任教师的课堂、教案,坚持“督”“导”结合,“督”“研”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自主成长;周检查以检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为主,抽查各班学生的作业、课堂笔记、学习资料整理等。学校通过这一机制,抓住师生两条线,强化教与学的规范性、养成性、常态化。

  二是落实课堂监控机制。唐中通过全天候巡课制、校长室例行检查制、教务处月督查制等,及时了解全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同时实行“推门听课”,强化听课、评课工作,增加青年教师听课次数。

  三是落实教情、学情跟踪机制。唐中坚持开好“三会”:择期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例会和年级专题培训会,及时解决管与教的实际难题;月考、联考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有效调控教学。

  四是落实班纪、班风检查制度。唐中组织学生自律会和班主任队伍对班纪班风检查评比,全天候对各班纪律、卫生、跑操、就寝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数字化管理创活力。唐中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升级有线视频系统和无线上网设备,让“空中课堂”“远程教学”“数字化教学”成为现实,同时整合“云端教研”“好分数”“学科网”“智慧教育”,形成立体化智慧教学科研系统。学校积极建设媒体播放中心,编排播放节目,丰富师生文化生活。除了开启学生电子阅览室、建设智慧教室、开放创客中心外,学校还完善了录播教室使用管理机制,及时将优质课进行录像保存,并支持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全网连接、多设备整合。在管理上,学校优化班牌管理,建设校园“物联”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化管理。

  唐中人深知教育融入互联网,不仅仅是学会使用数字技术,更要用数字思维武装头脑。2021年,学校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丰富智慧体验场景;通过研究AR支持下的精准教学,融入“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等数字思维模式,学校力争创建国家级智慧校园。

  校本化实施促转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由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由知识记忆向能力建构转变,由单一知识教学向整体单元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小组合作转变。国家课程是法定课程,在实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唐中对基础类课程实施了校本化管理方略,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为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高效自主学习,唐中提出了“把握学情,吃透课程,找准起点,精心设计,让学引思,分层作业,清单过关,个别辅导”的教学要求。经过多次研磨、讨论,“三型四段”导学课堂模式应运而生。

  “三型”即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四段”即基于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范式,新授课型流程为:情境设置→建构活动→互动提升→清单过关;复习课型流程为:唤醒记忆→知识重构→重点强化→分层过关;讲评课型流程为:整体点评→规范强化→重点错例→满分重做。不同课型导学课堂须始终坚守“五让三有”,“五让”指的是让读、让讲、让议、让找、让写,“三有”指的是有情境、有设计、有检测。在这样的模式下,学校在构建校本品质课堂,夯实基础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自经”

  化解学生成长的乡愁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最大的成长烦恼,莫过于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干什么,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唐中提出的学生成长“三自经”,就是要通过3年的高中生活,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知晓职业,从而在成年之前,理智地完成人生的抉择。

  自主对话学校,表达合理诉求。唐中给每位学生印发了《校长面对面》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学生可以与校长、年级主任等开展书面交流,表达个人的想法,从而畅通学生表达意见的渠道。

  通过这样的举措,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逐渐学会关心学校和班级的发展,也懂得了“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道理。

  自主参与社团,彰显学生个性。唐中设立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多元艺体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喜欢的课程开展走班学习。志趣相投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班级来到同一个课堂,一起开展探究活动。如“趣味数学”吸引了30多名学生参与,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影视欣赏”让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以超出同龄人的视角对影视作品进行深层次探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学校还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由学生会社团部组织设立5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于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三门球、足球等活动风生水起;棋类社团、戏剧社团、法律社团、天文探索社团、书法艺术社团、舞蹈艺术社团等社团应运而生。在学校体育艺术节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尽情彰显个性。

  自主选择组合,规划未来方向。在学生选科上,唐中既提供常规组合供学生自主选择,又针对部分学生英语较弱的情况设置小语种(日语、西班牙语、俄语)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该校作为国家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其中女篮拿下东台市、盐城市女子篮球比赛26个冠军。唐中在篮球等体育传统项目上的倾力投入,吸引了不少学生走上体育之路。其他如美术、音乐、传媒等,只要是学生喜爱的,学校就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成长、收获成功。

  内在驱动

  培育新时代乡村“大先生”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盼。唐中坚持“成长至上”的办学理念,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努力培育以德立教、为人师表、精于教书、善于育人的乡村“大先生”。

  在课堂教研中深耕。唐中致力于打造生本课堂,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激扬生命”的教学模式。学校不仅通过申报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邀请名师来校示范,还以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开展集体教研活动、督促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确立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领悟生本课堂的基本精神,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上课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坚持“三必、四不、五让”课堂教学操作原则——“三必”指教师授课时间必须控制,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体现,学生互动交流必须充分;“四不”指学生无自学不新授,无思考不交流,无探究不点拨,无反思不点评;“五让”指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生本课堂的实践探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校本培训中蜕变。唐中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了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各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参与的教师培训和考核领导小组。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和校本培训年度计划,确立了评价激励制度,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近3年,唐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年人均近100学时。此外,学校注重自我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和上级培训相结合、师德培训和素养培训相结合、集体研讨和专家讲座相结合,采取名师指导、专家讲座、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教师论坛、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考察访问、课题研究、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保证教师培训工作既丰富多彩又深入细致。

  在成长场域中跃迁。通过师徒结对,唐中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对青年教师和培养对象的专业引领作用。为提升教师学习效能,学校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发展战略,借助教科研部门和兄弟学校的人才资源,对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导,让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行教师“四个一”(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开放一节公开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成长方略。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学校以优秀的作品陶冶人、先进的思想引领人、榜样的力量激励人、温暖的活动凝聚人、科学的项目锻炼人,着力培养新时代幸福的乡村人民教师。

  为乡村学生点亮一盏前行的心灯,为乡村教育托起一片梦想的蓝天,唐洋中学一直在优质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通讯员 梓悦 见习记者 刘晓燕)

责任编辑:陈路

乡村教育发展的“唐中”样本
发布时间:2021-05-2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有着65年办学历史的东台市唐洋中学,以“成长至上”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丰富的校本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基地建设为路径,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内在驱动,致力于为每一位乡村学生找到适合的成长方向,走出了一条乡村普通高中优质发展之路。本期“苏派教育”聚焦“影响力学校建设共同体”成员校东台市唐洋中学,走进这所乡村高中,去欣赏那充满泥土芳香的乡村教育图景。

乡村教育发展的“唐中”样本

——东台市唐洋中学优质发展之路探索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可以说与骨子里的“寻根”情怀是紧密相关的,而乡村文明就是那中华民族之“根”。乡村文明需要“守护者”,乡村学校无可争议地扮演起这一重要角色。东台市唐洋中学(以下简称“唐中”)立足乡村,扎根乡土,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特长发展,努力让每一位乡村学生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时光不语,淡泊流年,唐中人秉承“成长至上”的办学理念,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人生经历,在探索中谱写出一曲优雅的乡村教育之歌。

  特色发展

  破解乡村高中教育之困

  散落在广袤乡村的普通高中,始终如一地在为乡村学生的梦想托底。然而,有的学校如今已面临办学困境。如何办出适合乡村学生的高中,点亮乡村学生成长的底色,唐中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行与思。

  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办学生态多样化。一是建设语文课程基地。唐中是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联盟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课程基地建有4个体验中心、1个校园广播台、1个学生剧场和1个开放阅读区。依托基地,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听、说、读、写走向思、辩、演、行。学校鼓励人文学科的教师把课开到课程基地,鼓励自然学科的教师把课开到实验室。为此,各学科教师纷纷行动。这不——

  “请校长评理!”不久前,唐中高一、高二的语文备课组长争吵着走进了校长室。原来是两位组长为争着用学校的青春剧场,把“官司”打到了校长室。“今天是朱元明老师主讲,我们高一年级正在推行整本书阅读,今天想要使用青春剧场。”曹老师先声夺人。吴老师不甘示弱地说:“我们高二(4)班“诗酒趁年华”是一次体验式教学活动,我们要用青春剧场。”在校长的调解下,两位组长终于协调好青春剧场的使用时间。这样的争执既令人烦恼,又让人欣慰。

  二是建设师德实践基地。2018年,学校申报创建了“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以“师德基地”为核心,通过“青蓝工程”“学生心中最美老师”“骨干教师培养”“一课一卷一读”“后备干部亮相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是建设篮球训练基地。唐中是盐城市篮球传统校、东台市女篮训练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学校女篮先后20余次夺得东台市级以上冠军,2019年代表盐城参加江苏省中学生女篮比赛,获高中组第7名。唐中以篮球训练基地为依托,将女子篮球向女子三门球拓展,让更多的女生参加到球类运动中来,并开发形成了唐中三门球特色课程。2018年10月,江苏省“海中杯”三门球联赛中,唐中获高中女子组第一名。唐中目前已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三门球)推广学校。

  以平台搭建为媒介,促进办学业态多面化。唐中定期举办“校友讲堂”,努力拓展师生视野。近3年来,学校先后约请了校友刘金田、丁立梅、周激波、鲁小俊、丁志华等人来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写作培训、励志人生、名著解读、护航青春等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

  唐中地处盐城、南通、泰州三市交界处,对外交流便捷。为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学习渠道,创新办学思路,唐中与泰州民兴、蒋垛、美校、田家炳,南通李堡、南莫,东台时堰、一中等9所学校结成跨市联盟。联盟每学期组织一次统一的检测考试,统一命题,网上阅卷,集中分析,比学赶帮;每学期组织一次同一学科的“同课异构”研讨课,相互取长补短;每学期组织一次校长沙龙,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为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唐中还与南京博墨教育研究院合作,组建了智慧教研中心,通过智慧教研,以生为本,立足课堂,摸准起点,找准方向,让课堂教学适合学生成长。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办学载体多元化。唐中着手构建了以“成长”为统领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部分,有基础学科、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多元艺体、成长干预、社团活动6大类,共24个模块。2021年,唐中自主开发了“沙画与诗歌”“美术鉴赏”“律动青春”“播音主持”等近20门校本选修课程,以选修走班的形式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

  此外,唐中将德育活动全面提升为德育课程,以提高实施的规范性、实效性、高效性、持久性。德育课程有3大系列:成长干预系列、自主成长系列、实践活动系列。成长干预系列涵盖“长大未成人”“八礼四仪”“做最好的自己”“听名家说名著”等校本德育课程。自主成长系列包含了“生活·生涯·生命”“爱心·信心·责任”“姿态·状态·心态”“自尊·自律·自觉”等主题教育内容。实践活动系列以“做一个有故事的唐中人”展开实践活动,通过暑假游学项目,讲中国的故事;通过亲情采访,讲父母的故事;通过团队合作,讲同伴的故事;通过成人仪式,讲自己的故事。唐中还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设计系列活动,进行传统教育、礼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弘扬民族精神。

  创新机制

  打造学校的“金字”招牌

  完善创新机制,才能激发办学活力,唐中人深谙其中的道理。筚路蓝缕65载,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唐中人勤奋、敬业与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

  过程化监督抓实效。唐中人始终认为,坚持做真过程、抓实常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常态化的工作中坚持做到“四落实”。

  一是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各年级实施“一月一督导,一周一检查”管理方略。月督导以督导教师业务为主,督查科任教师的课堂、教案,坚持“督”“导”结合,“督”“研”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自主成长;周检查以检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为主,抽查各班学生的作业、课堂笔记、学习资料整理等。学校通过这一机制,抓住师生两条线,强化教与学的规范性、养成性、常态化。

  二是落实课堂监控机制。唐中通过全天候巡课制、校长室例行检查制、教务处月督查制等,及时了解全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同时实行“推门听课”,强化听课、评课工作,增加青年教师听课次数。

  三是落实教情、学情跟踪机制。唐中坚持开好“三会”:择期召开师生座谈会,掌握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例会和年级专题培训会,及时解决管与教的实际难题;月考、联考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有效调控教学。

  四是落实班纪、班风检查制度。唐中组织学生自律会和班主任队伍对班纪班风检查评比,全天候对各班纪律、卫生、跑操、就寝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数字化管理创活力。唐中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基础上,升级有线视频系统和无线上网设备,让“空中课堂”“远程教学”“数字化教学”成为现实,同时整合“云端教研”“好分数”“学科网”“智慧教育”,形成立体化智慧教学科研系统。学校积极建设媒体播放中心,编排播放节目,丰富师生文化生活。除了开启学生电子阅览室、建设智慧教室、开放创客中心外,学校还完善了录播教室使用管理机制,及时将优质课进行录像保存,并支持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全网连接、多设备整合。在管理上,学校优化班牌管理,建设校园“物联”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化管理。

  唐中人深知教育融入互联网,不仅仅是学会使用数字技术,更要用数字思维武装头脑。2021年,学校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丰富智慧体验场景;通过研究AR支持下的精准教学,融入“大数据”“区块链”“算法”等数字思维模式,学校力争创建国家级智慧校园。

  校本化实施促转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由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由知识记忆向能力建构转变,由单一知识教学向整体单元学习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小组合作转变。国家课程是法定课程,在实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唐中对基础类课程实施了校本化管理方略,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为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高效自主学习,唐中提出了“把握学情,吃透课程,找准起点,精心设计,让学引思,分层作业,清单过关,个别辅导”的教学要求。经过多次研磨、讨论,“三型四段”导学课堂模式应运而生。

  “三型”即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四段”即基于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范式,新授课型流程为:情境设置→建构活动→互动提升→清单过关;复习课型流程为:唤醒记忆→知识重构→重点强化→分层过关;讲评课型流程为:整体点评→规范强化→重点错例→满分重做。不同课型导学课堂须始终坚守“五让三有”,“五让”指的是让读、让讲、让议、让找、让写,“三有”指的是有情境、有设计、有检测。在这样的模式下,学校在构建校本品质课堂,夯实基础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自经”

  化解学生成长的乡愁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最大的成长烦恼,莫过于想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干什么,自己未来能干什么。唐中提出的学生成长“三自经”,就是要通过3年的高中生活,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知晓职业,从而在成年之前,理智地完成人生的抉择。

  自主对话学校,表达合理诉求。唐中给每位学生印发了《校长面对面》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学生可以与校长、年级主任等开展书面交流,表达个人的想法,从而畅通学生表达意见的渠道。

  通过这样的举措,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逐渐学会关心学校和班级的发展,也懂得了“校荣我荣、校耻我耻”的道理。

  自主参与社团,彰显学生个性。唐中设立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多元艺体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喜欢的课程开展走班学习。志趣相投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班级来到同一个课堂,一起开展探究活动。如“趣味数学”吸引了30多名学生参与,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影视欣赏”让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以超出同龄人的视角对影视作品进行深层次探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学校还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由学生会社团部组织设立5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于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三门球、足球等活动风生水起;棋类社团、戏剧社团、法律社团、天文探索社团、书法艺术社团、舞蹈艺术社团等社团应运而生。在学校体育艺术节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丰富多彩的节目,尽情彰显个性。

  自主选择组合,规划未来方向。在学生选科上,唐中既提供常规组合供学生自主选择,又针对部分学生英语较弱的情况设置小语种(日语、西班牙语、俄语)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该校作为国家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其中女篮拿下东台市、盐城市女子篮球比赛26个冠军。唐中在篮球等体育传统项目上的倾力投入,吸引了不少学生走上体育之路。其他如美术、音乐、传媒等,只要是学生喜爱的,学校就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成长、收获成功。

  内在驱动

  培育新时代乡村“大先生”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盼。唐中坚持“成长至上”的办学理念,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努力培育以德立教、为人师表、精于教书、善于育人的乡村“大先生”。

  在课堂教研中深耕。唐中致力于打造生本课堂,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激扬生命”的教学模式。学校不仅通过申报项目进行专题研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邀请名师来校示范,还以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开展集体教研活动、督促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确立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领悟生本课堂的基本精神,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上课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坚持“三必、四不、五让”课堂教学操作原则——“三必”指教师授课时间必须控制,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体现,学生互动交流必须充分;“四不”指学生无自学不新授,无思考不交流,无探究不点拨,无反思不点评;“五让”指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生本课堂的实践探索,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尤其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校本培训中蜕变。唐中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了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各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参与的教师培训和考核领导小组。学校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和校本培训年度计划,确立了评价激励制度,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近3年,唐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年人均近100学时。此外,学校注重自我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和上级培训相结合、师德培训和素养培训相结合、集体研讨和专家讲座相结合,采取名师指导、专家讲座、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教师论坛、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考察访问、课题研究、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保证教师培训工作既丰富多彩又深入细致。

  在成长场域中跃迁。通过师徒结对,唐中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对青年教师和培养对象的专业引领作用。为提升教师学习效能,学校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发展战略,借助教科研部门和兄弟学校的人才资源,对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和专业指导,让教师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行教师“四个一”(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开放一节公开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学期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成长方略。在教师的成长历程中,学校以优秀的作品陶冶人、先进的思想引领人、榜样的力量激励人、温暖的活动凝聚人、科学的项目锻炼人,着力培养新时代幸福的乡村人民教师。

  为乡村学生点亮一盏前行的心灯,为乡村教育托起一片梦想的蓝天,唐洋中学一直在优质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通讯员 梓悦 见习记者 刘晓燕)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