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潘安湖治理的大学身影

作者:曹连观 李大林 刘尊旭 李秀 发布时间:2018-05-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报记者 曹连观 李大林 通讯员 刘尊旭 李秀

  “鹭影飞舟何处饮,池杉岸柳初成荫。潘安五月雨蛙鸣,璀璨榴花千里沁。” 5月的潘安湖,如诗句一样美不胜收。对比往昔污泥浊水、茅草丛生的状况,作为潘安湖治理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徐州市贾汪区国土资源局干部王晓侠感叹“恍若隔世”。

  潘安湖生态修复是徐州转型发展的得意之作。全国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其中再生型城市不足9%。徐州转型成功不仅惠及当地百姓,还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认可。潘安湖治理过程如何,徐州转型发展关键何在,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扎根徐州的行业高校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进徐州,探访一片湖、一座城和一所高校携手共进的故事。

  一座城,携手转型谋新篇

  矿大校长葛世荣说,自1978年搬到徐州后,矿大坚持发挥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在煤炭开采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在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修复工作中,更是与地方紧密携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矿业大学为何研究生态修复?该校环境与测绘学院执行院长张绍良教授说,煤矿采后土地复垦,必须了解开采沉陷特征,这涉及采厚、采深、煤层倾角、上覆岩层性状、表土层厚度等专业知识,需精确计算下沉量、塌陷位置、塌陷速度、水平移动与变形等信息,而“矿大在这方面研究很深,有独特技术优势”。

  徐州采煤历史有130余年,长期煤炭开采对区域耕地、生态等造成严重破坏,累计形成38万余亩采煤塌陷地。2008年11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采煤塌陷地和关闭破产矿山土地利用问题”被列为第一项政策措施。

  为给塌陷地治理提供科学引领,矿大积极筹建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借鉴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治理经验,于2008年10月正式成立中德中心,2009年1月中心被定为两国政府合作项目。2009年10月,在德国访问的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德经贸与教育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矿大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项目。

  实施徐州城北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生态重建示范工程,是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项目的重头戏。为此,矿大成立联合课题组,受徐州市政府和矿务局委托,研究编制《徐州矿区塌陷地生态恢复规划》,(上接第1版)提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工则工、宜生态则生态”多层次、多目标塌陷地再利用思路。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塌陷地合理分区,重新定义各分区塌陷地可承担的城市功能和可承接的产业发展方向,挖掘采煤塌陷地潜在资源价值,整治景观生态体系,从而实现矿区新旧功能的转换和整合。

  2013年,中德中心进一步加强实体化运作,建立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此后,学校协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等,在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中开展了多项科技攻关。

  一片湖,治理生态绘蓝图

  潘安湖位于贾汪区大吴镇和青山泉镇境内,是权台矿和旗山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塌陷总面积1.74万亩。区内积水平均深度逾4米,长期以来坑塘遍布、荒草丛生。当地农民无法耕种、居住,生态环境恶劣。

  “塌陷区综合整治涉及采矿工程、测量工程、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景观生态学和土地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和技术。一个区域的治理,精准测绘是基础,科学规划是关键。”张绍良说。自2008年开始,矿大环测学院、力建学院、管理学院等多个院系专家学者与地方国土部门一起进行了大量而艰苦的工作。

  其间,潘安湖塌陷区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退化废弃地复垦与整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技术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基地。结合课题研究,项目组先后完成潘安湖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调查、开采沉降预计研究,攻克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技术、塌陷土地地貌重塑及景观再造技术等,为潘安湖规划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此后,矿大又与国土部门合作完成了潘安湖生态修复规划。按照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挖土造田、开湖造景、培育湿地等方式,打造集湖泊湿地观光、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2010年2月,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工程开工;2011年12月,潘安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景观规划通过徐州规委会审查;次年4月,公园景观绿化工程全面开工;2014年6月,潘安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8月,被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

  一群人,携手同心建家园

  “学校在109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徐州转型发展,矿大引领了理念、贡献了智慧、输出了人才。”矿大党委书记刘波说。

  李钢是矿大教授,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自2002年到地方挂职,至今已在国土局工作17年,他依然是一名真正的矿大教师。“如果没有学校灵活的用人政策,没有全校100多位教授协助国土局开展工作,就没有今天的潘安湖。”李钢说。

  作为一个专家型干部,身兼多职对李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让他在塌陷地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土局这些年,他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带领国土局为徐州城市发展置换出约15万亩土地。因贡献突出,2017年8月,李钢被评为首批“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潘安湖生态修复,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王晓侠说,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百姓纷纷回乡,有人在景区打工,还有人办民宿、开农家乐,收入明显提高。

  在潘安湖百姓享受着生态红利之时,矿大“服务发展”之路远没有画上句号。学校正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苏北煤炭开采区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建设”,建设生态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全程监测当地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生态演变过程,为潘安湖湿地维护和政府决策继续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陈路

潘安湖治理的大学身影
——中国矿业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发布时间:2018-05-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本报记者 曹连观 李大林 通讯员 刘尊旭 李秀

  “鹭影飞舟何处饮,池杉岸柳初成荫。潘安五月雨蛙鸣,璀璨榴花千里沁。” 5月的潘安湖,如诗句一样美不胜收。对比往昔污泥浊水、茅草丛生的状况,作为潘安湖治理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徐州市贾汪区国土资源局干部王晓侠感叹“恍若隔世”。

  潘安湖生态修复是徐州转型发展的得意之作。全国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其中再生型城市不足9%。徐州转型成功不仅惠及当地百姓,还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认可。潘安湖治理过程如何,徐州转型发展关键何在,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扎根徐州的行业高校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进徐州,探访一片湖、一座城和一所高校携手共进的故事。

  一座城,携手转型谋新篇

  矿大校长葛世荣说,自1978年搬到徐州后,矿大坚持发挥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在煤炭开采等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在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修复工作中,更是与地方紧密携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矿业大学为何研究生态修复?该校环境与测绘学院执行院长张绍良教授说,煤矿采后土地复垦,必须了解开采沉陷特征,这涉及采厚、采深、煤层倾角、上覆岩层性状、表土层厚度等专业知识,需精确计算下沉量、塌陷位置、塌陷速度、水平移动与变形等信息,而“矿大在这方面研究很深,有独特技术优势”。

  徐州采煤历史有130余年,长期煤炭开采对区域耕地、生态等造成严重破坏,累计形成38万余亩采煤塌陷地。2008年11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采煤塌陷地和关闭破产矿山土地利用问题”被列为第一项政策措施。

  为给塌陷地治理提供科学引领,矿大积极筹建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借鉴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治理经验,于2008年10月正式成立中德中心,2009年1月中心被定为两国政府合作项目。2009年10月,在德国访问的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德经贸与教育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矿大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项目。

  实施徐州城北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生态重建示范工程,是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项目的重头戏。为此,矿大成立联合课题组,受徐州市政府和矿务局委托,研究编制《徐州矿区塌陷地生态恢复规划》,(上接第1版)提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工则工、宜生态则生态”多层次、多目标塌陷地再利用思路。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塌陷地合理分区,重新定义各分区塌陷地可承担的城市功能和可承接的产业发展方向,挖掘采煤塌陷地潜在资源价值,整治景观生态体系,从而实现矿区新旧功能的转换和整合。

  2013年,中德中心进一步加强实体化运作,建立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此后,学校协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等,在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中开展了多项科技攻关。

  一片湖,治理生态绘蓝图

  潘安湖位于贾汪区大吴镇和青山泉镇境内,是权台矿和旗山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塌陷总面积1.74万亩。区内积水平均深度逾4米,长期以来坑塘遍布、荒草丛生。当地农民无法耕种、居住,生态环境恶劣。

  “塌陷区综合整治涉及采矿工程、测量工程、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景观生态学和土地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和技术。一个区域的治理,精准测绘是基础,科学规划是关键。”张绍良说。自2008年开始,矿大环测学院、力建学院、管理学院等多个院系专家学者与地方国土部门一起进行了大量而艰苦的工作。

  其间,潘安湖塌陷区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退化废弃地复垦与整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技术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基地。结合课题研究,项目组先后完成潘安湖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调查、开采沉降预计研究,攻克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技术、塌陷土地地貌重塑及景观再造技术等,为潘安湖规划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此后,矿大又与国土部门合作完成了潘安湖生态修复规划。按照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挖土造田、开湖造景、培育湿地等方式,打造集湖泊湿地观光、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2010年2月,潘安湖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工程开工;2011年12月,潘安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景观规划通过徐州规委会审查;次年4月,公园景观绿化工程全面开工;2014年6月,潘安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8月,被确定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

  一群人,携手同心建家园

  “学校在109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徐州转型发展,矿大引领了理念、贡献了智慧、输出了人才。”矿大党委书记刘波说。

  李钢是矿大教授,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自2002年到地方挂职,至今已在国土局工作17年,他依然是一名真正的矿大教师。“如果没有学校灵活的用人政策,没有全校100多位教授协助国土局开展工作,就没有今天的潘安湖。”李钢说。

  作为一个专家型干部,身兼多职对李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让他在塌陷地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土局这些年,他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带领国土局为徐州城市发展置换出约15万亩土地。因贡献突出,2017年8月,李钢被评为首批“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潘安湖生态修复,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王晓侠说,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百姓纷纷回乡,有人在景区打工,还有人办民宿、开农家乐,收入明显提高。

  在潘安湖百姓享受着生态红利之时,矿大“服务发展”之路远没有画上句号。学校正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苏北煤炭开采区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建设”,建设生态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全程监测当地的土壤、水体和植被等生态演变过程,为潘安湖湿地维护和政府决策继续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