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我要对得起名字里的‘忠’字”

作者:任素梅 发布时间:2018-10-1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决定,授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王忠、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郭庆、镇江市丹徒区石马中学王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朱爱华等4人“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本报从本期开始开设“2018江苏最美教师”专栏,集中报道4位“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和突出业绩,敬请关注。

“我要对得起名字里的‘忠’字”

  ■本报记者 任素梅

  不久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王忠老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江苏最美教师”称号。从教28年,王忠多年执教高三年级数学,带出的“学霸”数不胜数;担任班主任23年里,所带班级高考本一达线率长期保持100%;所负责的数学学科竞赛,先后辅导100多名学生获全国、省一等奖。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王忠远赴贵州省独山县支教,他带领团队不懈努力,助力当地教育发生了巨大改观。

  不简单的支教校长

  在贵州省的最南端,有一个只有35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独山县。该县因基础条件差、师资水平低,高中教育一直面临困境。这一状况从2013年开始悄然改变。王忠带领团队支教的第2年,他的学生吴飞宏摘得黔南州理科状元桂冠,成为独山第一只飞入清华大学的“凤凰”。2014年,独山又有两名学生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全县考生总均分跃居黔南州第一,让所有人对独山教育刮目相看。

  “海安学生基础扎实,教得好不奇怪,能把独山的孩子也教好,我们就服!”当地教师周开霞的想法颇具代表性。2011年8月,有着21年丰富教学经验的王忠受海安市政府委派,前往独山县支教3年,挂职该县教育局副局长并担任民族中学校长。王忠和11名海安教师组成的支教团队最初并不被完全看好,“我们从当地老师的眼神里看出了怀疑”。

  “只有拿出真本事,才能让独山的老师信服。”王忠改变了原本支教教师只教强化班的计划,而是在教强化班的同时也教普通班。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王忠几乎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山路去家访。他发现,班上很多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学习热情。只要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王忠还对当地教师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你们的个人成长也很重要。”

  支教的3年里,王忠将海安教育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到山区,实施了“推门听课”,即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可以随时进入正在授课教师的课堂听课;积极为当地教师争取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仔细研究当地教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渐渐地,当地教师发现,支教教师确实不一样:课讲得非常细,批改试卷从不过夜,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学校……

  在王忠的努力下,海安支教教师所教的普通班学习成绩在平行班中遥遥领先,某些学科还超过了强化班,这让当地教师钦佩不已。“海安教师团队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改善了我校的教风和学风,”现任民族中学校长陈永感慨地说,“他们带来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当地教师有了敬业精神的‘根’,对当地高中教育面貌的改变非常大。”

  “啰嗦”的老王

  虽然已经离开了1000多个日夜,但王忠对独山师生的牵挂从未停止。令王忠记忆犹新的是,他支教的第一年放暑假前,独山县民族中学的一个孩子在大街上看到他,抱着他哭了起来,说:“老师,如果你走了,我就不读书了。”王忠说:“其实,独山的孩子一开始看到我们总是躲着。主动去接近他们、真心去关心他们,这就是我们赢得学生信赖的‘秘诀’。”

  无论是独山的学生,还是海中的学生,他们都喜欢和王忠“腻”在一起。“王老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如果班上学生有思想波动,他肯定会找来谈话,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王忠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许尧说。也正因为此,学生们都觉得王忠“太啰嗦了”,还给他起了个“老王”的绰号。

  “如果不能和学生很好地相处,就不可能教育好他们。”王忠说,做班主任工作,不啰嗦是不行的,做什么事都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教室里的饮水机水没了,“老王”把自己办公室的饮水机搬了过来。还不够喝,他就买来电水壶,课间到教室为学生倒上热水,以至于王忠的班上总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到下课时,教室第一排课桌上摆满了王忠倒好水的茶杯。

  要让学生充分地信服,只在生活上当“保姆”还不够,更要在学习上做“引路人”。许尧回忆说,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特别难,一出考场,很多学生都哭了,觉得理想濒临破灭。“我当天晚上趴在床上,怎么都不想继续考试。王老师对我说,‘坚持考完,无论成绩如何,都是给自己辛苦的中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后来,许尧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聊天曝出,那天晚上“老王”给每个学生都打了电话,勉励他们鼓足勇气迎接下一场考试。

  沉迷“数学之美”的名师

  1990年,王忠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安乡下的一所中学教书。1999年,因为教学成绩突出,王忠被调入海安中学,成了令人羡慕的名校教师,他却感觉压力更大了。“从名教师到名校名师,虽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我到海中不是图名,而是要实实在在干出点事来。”王忠说,“只有忠于教师这份职业,忠于学生这份期望,才能对得起我名字里的这个‘忠’字”。

  这些年,王忠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1项教育部科研课题、5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3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他发挥省特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作用,先后与20余名教师结为师徒,帮助一批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先后7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5次获县政府嘉奖,还被评为南通市先进个人、市“园丁奖”、独山县“十佳校长”等。

  王忠教学特别踏实认真,从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学生都知道,无论是试卷还是作业本,只要哪道错题下面有个“△”,就意味“要去找王老师谈谈了”。原来学生做错题,王忠就会在答题后面打上三角形符号,提醒学生有空了去办公室找他分析错题。

  “王老师上课特别陶醉,题目讲得非常细,不留任何盲点。”2011年考入南京大学的蔡晨亮至今仍记得,有一次讲一道数学压轴题,王忠就像发现了陈年美酒,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黑板,嘴里不停地感叹:“这道题美啊,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在学生们眼中,王忠是最有情怀的数学老师。上课时,他经常冒出“金句”,还会时常引用苏轼、海子、顾城的诗句。“上王老师的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学生董可盺说。

  能把枯燥的数学课讲得让学生如痴如醉,这是王忠最看重的“财富”。王忠支教时,当地教师都很敬佩他。“看他的板书是一种享受。”周开霞说,他的课总是那么具有感染力,而他又能将教学之美融汇在课堂中,这是别人学不来的。

责任编辑:陈路

“我要对得起名字里的‘忠’字”
——记2018“江苏最美教师”王忠
发布时间:2018-10-1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决定,授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王忠、邳州市特殊教育中心郭庆、镇江市丹徒区石马中学王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朱爱华等4人“江苏最美教师”荣誉称号。本报从本期开始开设“2018江苏最美教师”专栏,集中报道4位“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和突出业绩,敬请关注。

“我要对得起名字里的‘忠’字”

  ■本报记者 任素梅

  不久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王忠老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江苏最美教师”称号。从教28年,王忠多年执教高三年级数学,带出的“学霸”数不胜数;担任班主任23年里,所带班级高考本一达线率长期保持100%;所负责的数学学科竞赛,先后辅导100多名学生获全国、省一等奖。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王忠远赴贵州省独山县支教,他带领团队不懈努力,助力当地教育发生了巨大改观。

  不简单的支教校长

  在贵州省的最南端,有一个只有35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独山县。该县因基础条件差、师资水平低,高中教育一直面临困境。这一状况从2013年开始悄然改变。王忠带领团队支教的第2年,他的学生吴飞宏摘得黔南州理科状元桂冠,成为独山第一只飞入清华大学的“凤凰”。2014年,独山又有两名学生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全县考生总均分跃居黔南州第一,让所有人对独山教育刮目相看。

  “海安学生基础扎实,教得好不奇怪,能把独山的孩子也教好,我们就服!”当地教师周开霞的想法颇具代表性。2011年8月,有着21年丰富教学经验的王忠受海安市政府委派,前往独山县支教3年,挂职该县教育局副局长并担任民族中学校长。王忠和11名海安教师组成的支教团队最初并不被完全看好,“我们从当地老师的眼神里看出了怀疑”。

  “只有拿出真本事,才能让独山的老师信服。”王忠改变了原本支教教师只教强化班的计划,而是在教强化班的同时也教普通班。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王忠几乎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山路去家访。他发现,班上很多孩子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学习热情。只要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王忠还对当地教师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你们的个人成长也很重要。”

  支教的3年里,王忠将海安教育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到山区,实施了“推门听课”,即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可以随时进入正在授课教师的课堂听课;积极为当地教师争取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仔细研究当地教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渐渐地,当地教师发现,支教教师确实不一样:课讲得非常细,批改试卷从不过夜,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学校……

  在王忠的努力下,海安支教教师所教的普通班学习成绩在平行班中遥遥领先,某些学科还超过了强化班,这让当地教师钦佩不已。“海安教师团队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改善了我校的教风和学风,”现任民族中学校长陈永感慨地说,“他们带来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当地教师有了敬业精神的‘根’,对当地高中教育面貌的改变非常大。”

  “啰嗦”的老王

  虽然已经离开了1000多个日夜,但王忠对独山师生的牵挂从未停止。令王忠记忆犹新的是,他支教的第一年放暑假前,独山县民族中学的一个孩子在大街上看到他,抱着他哭了起来,说:“老师,如果你走了,我就不读书了。”王忠说:“其实,独山的孩子一开始看到我们总是躲着。主动去接近他们、真心去关心他们,这就是我们赢得学生信赖的‘秘诀’。”

  无论是独山的学生,还是海中的学生,他们都喜欢和王忠“腻”在一起。“王老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们身上,如果班上学生有思想波动,他肯定会找来谈话,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王忠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许尧说。也正因为此,学生们都觉得王忠“太啰嗦了”,还给他起了个“老王”的绰号。

  “如果不能和学生很好地相处,就不可能教育好他们。”王忠说,做班主任工作,不啰嗦是不行的,做什么事都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教室里的饮水机水没了,“老王”把自己办公室的饮水机搬了过来。还不够喝,他就买来电水壶,课间到教室为学生倒上热水,以至于王忠的班上总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到下课时,教室第一排课桌上摆满了王忠倒好水的茶杯。

  要让学生充分地信服,只在生活上当“保姆”还不够,更要在学习上做“引路人”。许尧回忆说,2003年高考,数学试卷特别难,一出考场,很多学生都哭了,觉得理想濒临破灭。“我当天晚上趴在床上,怎么都不想继续考试。王老师对我说,‘坚持考完,无论成绩如何,都是给自己辛苦的中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后来,许尧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聊天曝出,那天晚上“老王”给每个学生都打了电话,勉励他们鼓足勇气迎接下一场考试。

  沉迷“数学之美”的名师

  1990年,王忠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安乡下的一所中学教书。1999年,因为教学成绩突出,王忠被调入海安中学,成了令人羡慕的名校教师,他却感觉压力更大了。“从名教师到名校名师,虽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我到海中不是图名,而是要实实在在干出点事来。”王忠说,“只有忠于教师这份职业,忠于学生这份期望,才能对得起我名字里的这个‘忠’字”。

  这些年,王忠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1项教育部科研课题、5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3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他发挥省特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作用,先后与20余名教师结为师徒,帮助一批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先后7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5次获县政府嘉奖,还被评为南通市先进个人、市“园丁奖”、独山县“十佳校长”等。

  王忠教学特别踏实认真,从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学生都知道,无论是试卷还是作业本,只要哪道错题下面有个“△”,就意味“要去找王老师谈谈了”。原来学生做错题,王忠就会在答题后面打上三角形符号,提醒学生有空了去办公室找他分析错题。

  “王老师上课特别陶醉,题目讲得非常细,不留任何盲点。”2011年考入南京大学的蔡晨亮至今仍记得,有一次讲一道数学压轴题,王忠就像发现了陈年美酒,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黑板,嘴里不停地感叹:“这道题美啊,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在学生们眼中,王忠是最有情怀的数学老师。上课时,他经常冒出“金句”,还会时常引用苏轼、海子、顾城的诗句。“上王老师的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学生董可盺说。

  能把枯燥的数学课讲得让学生如痴如醉,这是王忠最看重的“财富”。王忠支教时,当地教师都很敬佩他。“看他的板书是一种享受。”周开霞说,他的课总是那么具有感染力,而他又能将教学之美融汇在课堂中,这是别人学不来的。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