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激活一池春水 共享教育红利

作者:孙其华 缪志聪 任素梅 发布时间:2019-11-0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盐城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教育惠民实事——

激活一池春水  共享教育红利

   

   本报记者 孙其华 缪志聪 任素梅

  破解城镇建设、人口集聚与学校资源布局“两张皮”难题,主城区所有公办小学全部加入集团化办学,公办中小学校教室全部装配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连续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质量、惠民利民各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始终把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实举,激活了盐城教育的“一池春水”,真正做到让教育改革的红利为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所共享。

  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教育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民生改善,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要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破解“两张皮”难题,满足“上好学”需求

  小区没有配套学校,适龄儿童“入学难”怎么办?一直以来,城镇建设、人口集聚与学校资源布局“两张皮”的现象困扰着盐城的家长,“盖楼的只盖楼,卖楼的只卖楼,办学的只办学”,怎样协调好几者关系?

  去年8月,盐城出台《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城镇居住区配建学校建设规划由规划部门完成,建设用地由国土部门落实,建设标准由教育部门确定,实行规划、国土、教育部门联审联批制度。前不久,盐城市市长曹路宝率队调研该市学前教育工作,连走4所幼儿园,他明确要求:“今后,凡未能同步建成幼儿园的住宅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不予竣工规划核实,住建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产权登记,必须保证幼儿园和住宅区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近年来,从“有学上”“好上学”,到“上好学”“有优教”,盐城坚持统筹全局、顺应民意、破立结合的原则,以卓有成效的组合式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早在2010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即狠下决心治理择校,从清理改制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入手,一方面由政府投入,推行集团化办学,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城乡均衡,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治理取得了丰硕成果,盐城被誉为“一座没有择校的城市”。

  时至今日,盐城更多依靠制度化力量,统一规划布局,在资源配置上下功夫。不少校长反映,“现在招生变得轻松了,房子买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上学,老百姓慢慢认可了,社会也慢慢认同了”。

  2018年6月,盐城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加强城市人口和入学生源预测,按新的省标准要求完善教育设施规划。在完善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同时,着重完善各片区教育设施布局。

  在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布局的基础上,盐城对主城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三项调整优化任务。一是调整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将8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调整为市集中统一举办管理;二是调整市直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对部分市直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设,并整合资源组建一批新的普通高中和初级中学;三是优化部分中职学校资源配置,将区属职业学校调整由市举办管理,并合理整合部分小规模职教资源,新组建专业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职业学校。

  “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推进资源布局的公平配置,主城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调整优化,也是为了更好统一配置教育资源。”盐城市教育局局长戴红光说,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推动标准化办学,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主城区乃至全市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打破区域校际界限,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雍亚波是盐城市初级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也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于2010年带领多名骨干教师到盐城市经济开发区的一所学校,短短3年就把这所学校从招不到学生变成了区域内的好学校。“我们学校有我这样经历的教师超过一半,并且我们这几年还吸收了100多人次的教师到我们学校来同步培养。”雍亚波告诉记者,经过交流的教师不管是支教的,还是来培养的,都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在盐城,教师的双向流动已成为常态。通过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学校联盟、均衡配置校长和师资队伍等多种方式,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校际界限,从内涵上改造提升一般校和薄弱校,让城乡孩子都能拥有好学校和好老师。

  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盐城正式提出要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6年服务期、名师“无校籍”管理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制度,缩小同类学校教师差异。如何让老百姓接受,愿意就近入学?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郑英舜认为,关键在于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特别是缩小师资力量的差距。

  为此,盐城近年来进一步采取集团化办学的办法,加快组建更多小学初中紧密衔接、学区范围对应吻合、规模体量适宜适中、办学水平大体相当的教育联盟或教育集团,引领一批薄弱学校走向优质。

  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的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自成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7年时间,就发展成为盐南高新区的窗口小学。“2012年我从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交流到日月路小学担任校长,当时还有两名骨干教师随我到日月路小学交流。”校长许兵告诉记者,市一小集团先后派出11名骨干教师到日月路小学交流,日月路小学也派出18名教师到集团学习,市一小集团的全面辐射,让学校保持了高位发展态势。

  为深化主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10月19日,盐城召开主城区深化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会,将主城区77所公办小学,新组建为20个小学教育集团,提高主城区小学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不仅是主城区集团化办学改革如火如荼,在盐城各县(市、区),除了官方组建的教育集团,还有自发建立的教育联盟,这让偏远农村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东台市唐洋镇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我们联合附近的4所学校,每所学校把自己最强的学科拿出来资源共享,教学计划一起定、教师培训一起做、教师流动互相支持,共同提高办学水平。”校长姚长进说,这样的“抱团”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

  近年来,盐城还大胆打破城市界限,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定走好“两海两绿”路径,按照《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交流,导入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元教育合作,为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盐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政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接轨上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与上海教育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与上海知名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切实提高办学内涵品质。

  为让尊师重教充分体现在政策上、落实在行动上,2017年9月,盐城市出台对优秀教师考核奖励办法,首次对全市高层次教育人才给予重奖。每年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奖励20万元,对省特级教师和省教学名师奖励10万元,真正让优秀教育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订《盐城市中小学教师荣誉制度》,让荣誉和激励政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戴红光告诉记者。

  通过大规模的集团化办学,盐城的教育公平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现在,全市学校之间的差异系数控制在0.3,到2022年该市优质园比例将达95%以上,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比例将达70%左右,省三星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比例将达100%。戴红光说:“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工作主要任务集中在加快高标准资源供给、推进高品质均衡发展、实施高水平教学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高层次校长团队等5个方面。”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彰显教育责任担当

  不久前,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校长黄长春碰到一件喜事:3名学生家长自发送来锦旗,感谢学校给孩子提供的关心帮助。这所有着3000多名学生的农村学校,2012年异地重建,被当地百姓称为“建在农村的城里学校”。

  “老百姓对学校很认可,我们基本没有到外择校的学生。”黄长春说,学校配备了9辆校车,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可以住宿,今年学校还给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

  盐城地处淮河以南最北端,冬季偏冷、夏季偏热,出于实际需要,为全市中小学教室及主要功能室装配空调,一直是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切期盼。就在今年,盐城把“装空调”这件大事给办好了。

  不仅为学校装空调,今年3月,盐城一揽子推出在全市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在校集中就餐、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多项教育惠民举措。特别是中小学课后服务,被列为4项教育惠民举措之首。根据要求,全市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大门向所有有需求的小学、初中学生敞开。学校提供集中完成作业、参加社团活动、自主阅读交流、参与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其他特色活动等服务内容,不少学校结合学生学习活动需求,开发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达95.38%,学生参与率达81.06%,教师参与率达83.19%。

  为了让学生们在学校吃好饭,今年盐城各地投入1.84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56所学校食堂,预计增加30816个餐位,食堂供餐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一切都很好,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工作时注意安全。”这样的聊天对话,经常出现在滨海县农村学校的亲情视频室。滨海在校生中有6万多名留守儿童,为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起居、学习辅导、心理教育等问题,该县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帮扶体系,整合多方力量,搭建服务阵地,强化管理措施,先后多次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如今,阜宁县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都能弹奏一曲,近2万名学生还能演奏除口琴、竖笛以外的其他乐器,这得益于该县教育局从2016年开始推进的器乐教学特色教育三年规划。为实现“人人都能上台”的培养目标,该县每学期至少举行校级、县级乐器独奏、合奏比赛各一次。

  此外,盐城还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各地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因校制宜,推进学校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对所辖学校给予改造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已开放学校324所,累计投资4124.7万元,市民群众到学校锻炼次数达百万人次。

  一个接一个的惠民工程,是顺应学生和家长期盼的务实之举,也是盐城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盐城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作为‘先手棋’,使多少年来未办成的事办成了,为教育、为群众办了大好事、大实事。”盐城市副市长葛启发说,新时代,盐城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期,将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勇气、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高质量教育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章。  

责任编辑:陈路

激活一池春水 共享教育红利
发布时间:2019-11-0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盐城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教育惠民实事——

激活一池春水  共享教育红利

   

   本报记者 孙其华 缪志聪 任素梅

  破解城镇建设、人口集聚与学校资源布局“两张皮”难题,主城区所有公办小学全部加入集团化办学,公办中小学校教室全部装配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连续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质量、惠民利民各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始终把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硬招实举,激活了盐城教育的“一池春水”,真正做到让教育改革的红利为人民群众和全社会所共享。

  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教育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民生改善,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要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破解“两张皮”难题,满足“上好学”需求

  小区没有配套学校,适龄儿童“入学难”怎么办?一直以来,城镇建设、人口集聚与学校资源布局“两张皮”的现象困扰着盐城的家长,“盖楼的只盖楼,卖楼的只卖楼,办学的只办学”,怎样协调好几者关系?

  去年8月,盐城出台《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城镇居住区配建学校建设规划由规划部门完成,建设用地由国土部门落实,建设标准由教育部门确定,实行规划、国土、教育部门联审联批制度。前不久,盐城市市长曹路宝率队调研该市学前教育工作,连走4所幼儿园,他明确要求:“今后,凡未能同步建成幼儿园的住宅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不予竣工规划核实,住建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产权登记,必须保证幼儿园和住宅区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近年来,从“有学上”“好上学”,到“上好学”“有优教”,盐城坚持统筹全局、顺应民意、破立结合的原则,以卓有成效的组合式改革举措推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早在2010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即狠下决心治理择校,从清理改制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入手,一方面由政府投入,推行集团化办学,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校际、城乡均衡,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治理取得了丰硕成果,盐城被誉为“一座没有择校的城市”。

  时至今日,盐城更多依靠制度化力量,统一规划布局,在资源配置上下功夫。不少校长反映,“现在招生变得轻松了,房子买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上学,老百姓慢慢认可了,社会也慢慢认同了”。

  2018年6月,盐城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加强城市人口和入学生源预测,按新的省标准要求完善教育设施规划。在完善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同时,着重完善各片区教育设施布局。

  在优化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布局的基础上,盐城对主城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三项调整优化任务。一是调整区属公办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将8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调整为市集中统一举办管理;二是调整市直部分普通高中学校布局,对部分市直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设,并整合资源组建一批新的普通高中和初级中学;三是优化部分中职学校资源配置,将区属职业学校调整由市举办管理,并合理整合部分小规模职教资源,新组建专业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强的职业学校。

  “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推进资源布局的公平配置,主城区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调整优化,也是为了更好统一配置教育资源。”盐城市教育局局长戴红光说,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推动标准化办学,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教育公共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主城区乃至全市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打破区域校际界限,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雍亚波是盐城市初级中学的教务处主任,也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于2010年带领多名骨干教师到盐城市经济开发区的一所学校,短短3年就把这所学校从招不到学生变成了区域内的好学校。“我们学校有我这样经历的教师超过一半,并且我们这几年还吸收了100多人次的教师到我们学校来同步培养。”雍亚波告诉记者,经过交流的教师不管是支教的,还是来培养的,都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在盐城,教师的双向流动已成为常态。通过集团化办学或组建学校联盟、均衡配置校长和师资队伍等多种方式,打破了一般意义上的校际界限,从内涵上改造提升一般校和薄弱校,让城乡孩子都能拥有好学校和好老师。

  在全市教育大会上,盐城正式提出要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6年服务期、名师“无校籍”管理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制度,缩小同类学校教师差异。如何让老百姓接受,愿意就近入学?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郑英舜认为,关键在于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特别是缩小师资力量的差距。

  为此,盐城近年来进一步采取集团化办学的办法,加快组建更多小学初中紧密衔接、学区范围对应吻合、规模体量适宜适中、办学水平大体相当的教育联盟或教育集团,引领一批薄弱学校走向优质。

  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的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自成为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7年时间,就发展成为盐南高新区的窗口小学。“2012年我从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交流到日月路小学担任校长,当时还有两名骨干教师随我到日月路小学交流。”校长许兵告诉记者,市一小集团先后派出11名骨干教师到日月路小学交流,日月路小学也派出18名教师到集团学习,市一小集团的全面辐射,让学校保持了高位发展态势。

  为深化主城区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10月19日,盐城召开主城区深化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会,将主城区77所公办小学,新组建为20个小学教育集团,提高主城区小学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不仅是主城区集团化办学改革如火如荼,在盐城各县(市、区),除了官方组建的教育集团,还有自发建立的教育联盟,这让偏远农村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东台市唐洋镇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我们联合附近的4所学校,每所学校把自己最强的学科拿出来资源共享,教学计划一起定、教师培训一起做、教师流动互相支持,共同提高办学水平。”校长姚长进说,这样的“抱团”发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

  近年来,盐城还大胆打破城市界限,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坚定走好“两海两绿”路径,按照《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交流,导入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元教育合作,为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盐城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办学政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接轨上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与上海教育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与上海知名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切实提高办学内涵品质。

  为让尊师重教充分体现在政策上、落实在行动上,2017年9月,盐城市出台对优秀教师考核奖励办法,首次对全市高层次教育人才给予重奖。每年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奖励20万元,对省特级教师和省教学名师奖励10万元,真正让优秀教育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订《盐城市中小学教师荣誉制度》,让荣誉和激励政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戴红光告诉记者。

  通过大规模的集团化办学,盐城的教育公平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现在,全市学校之间的差异系数控制在0.3,到2022年该市优质园比例将达95%以上,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比例将达70%左右,省三星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比例将达100%。戴红光说:“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工作主要任务集中在加快高标准资源供给、推进高品质均衡发展、实施高水平教学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高层次校长团队等5个方面。”

  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彰显教育责任担当

  不久前,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校长黄长春碰到一件喜事:3名学生家长自发送来锦旗,感谢学校给孩子提供的关心帮助。这所有着3000多名学生的农村学校,2012年异地重建,被当地百姓称为“建在农村的城里学校”。

  “老百姓对学校很认可,我们基本没有到外择校的学生。”黄长春说,学校配备了9辆校车,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可以住宿,今年学校还给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

  盐城地处淮河以南最北端,冬季偏冷、夏季偏热,出于实际需要,为全市中小学教室及主要功能室装配空调,一直是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切期盼。就在今年,盐城把“装空调”这件大事给办好了。

  不仅为学校装空调,今年3月,盐城一揽子推出在全市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在校集中就餐、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多项教育惠民举措。特别是中小学课后服务,被列为4项教育惠民举措之首。根据要求,全市公办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大门向所有有需求的小学、初中学生敞开。学校提供集中完成作业、参加社团活动、自主阅读交流、参与专题教育活动以及其他特色活动等服务内容,不少学校结合学生学习活动需求,开发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全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达95.38%,学生参与率达81.06%,教师参与率达83.19%。

  为了让学生们在学校吃好饭,今年盐城各地投入1.84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56所学校食堂,预计增加30816个餐位,食堂供餐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一切都很好,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工作时注意安全。”这样的聊天对话,经常出现在滨海县农村学校的亲情视频室。滨海在校生中有6万多名留守儿童,为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起居、学习辅导、心理教育等问题,该县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帮扶体系,整合多方力量,搭建服务阵地,强化管理措施,先后多次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如今,阜宁县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都能弹奏一曲,近2万名学生还能演奏除口琴、竖笛以外的其他乐器,这得益于该县教育局从2016年开始推进的器乐教学特色教育三年规划。为实现“人人都能上台”的培养目标,该县每学期至少举行校级、县级乐器独奏、合奏比赛各一次。

  此外,盐城还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各地围绕群众实际需求,因地因校制宜,推进学校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市、县两级财政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对所辖学校给予改造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已开放学校324所,累计投资4124.7万元,市民群众到学校锻炼次数达百万人次。

  一个接一个的惠民工程,是顺应学生和家长期盼的务实之举,也是盐城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盐城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作为‘先手棋’,使多少年来未办成的事办成了,为教育、为群众办了大好事、大实事。”盐城市副市长葛启发说,新时代,盐城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期,将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勇气、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在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高质量教育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华章。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