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 深化江苏教育改革

作者:葛道凯 发布时间:2018-05-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逐步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思想,将其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是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本期起,本报开设“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与深化江苏教育改革”专栏,邀请教育界人士就此话题撰写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
深化江苏教育改革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逐步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需要准确把握其鲜明特质,关键要坚持学以致用,认真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实践中去。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升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认识

  一要准确把握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党领导一切,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2013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今年,上升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组会议、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其中教育方面的文件12件。

  二要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指向。一是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是指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要准确把握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改革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四要准确把握改革的全面性长期性。在改革范畴上,从经济领域全面扩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军队等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改革进程上,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上接第1版)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五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一是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二是强调从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到督察落实、问责追责全链条推进。在总体方法上,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认识和策略上,强调处理好“五个关系”,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的推进上,提出了“五个要”,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在改革落实上,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三是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二、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提高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问题导向,找问题、找准问题是前提。改革如果找不准问题,就没有针对性。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问题必须找得准、找得透、找得全。当前江苏教育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择校热、大班额、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强等具体问题。我个人体会,当前江苏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还有差距,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二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根本要求,但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还没有彻底转到内涵建设上来,教育发展还不够充分。三是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升,但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仍未有效满足,同时一些地区基本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四是教育的工具属性深受重视,但对人的关注不够,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我省科教资源丰富、高校众多,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不够高,同时社会参与教育也不充分。

  强化问题导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找到问题后,要科学分析、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区分轻重缓急。弄清楚哪些是全国面上共性问题,哪些是江苏个性问题;哪些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哪些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工作推进问题,等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区别对待、精准施策。在解决江苏教育基本矛盾和各种问题的思路上,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平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弥补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这些短板,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依法平等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充分发展,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丰富办学资源,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实施适合的教育,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彰显每所学校的特色,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聚力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

  要围绕一个“总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教育基本矛盾逐步化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为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系统化的制度保障。

  要强化“三种思维”:一是战略思维,更加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人民发展需求,立足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大势中推进、大事上作为,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系统思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注重改革政策之间的衔接对接,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三是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及时将成熟的改革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法规。

  要重点深化“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明确权责、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省级统筹,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二是深化资源配置改革。重点是弥补短板、破解难题。保障基本的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育资源盈缺情况预警,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学校布局建设机制。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终身学习资源。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点是破除壁垒、激发活力。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改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五是深化服务发展机制改革。重点是产教融合、优化供给。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教育改革

  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抓好落实,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我们要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围绕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找问题、找对策、找经验,使问题查摆、政策制定、工作谋划更加精准。要按照省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安排,通过调查研究、思想大解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江苏教育事业。

  二要狠抓改革落实。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一要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同时积极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改革。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抓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二要推动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包括督察督办、考核评估在内的改革抓落实责任链条,确保每项改革任务有人抓、有人盯、有人促。三要突出务实操作。围绕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细化具体方案,明确时序进度,实行项目化推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改革协同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形成改革强大合力。对需要部门支持配合的改革事项,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完善相应的改革配套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改革试点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改革试验,激发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试点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成果。

责任编辑:陈路

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 深化江苏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8-05-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逐步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思想,将其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的有力武器,是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本期起,本报开设“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与深化江苏教育改革”专栏,邀请教育界人士就此话题撰写署名文章,敬请关注。

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
深化江苏教育改革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葛道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逐步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需要准确把握其鲜明特质,关键要坚持学以致用,认真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实践中去。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进一步提升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认识

  一要准确把握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党领导一切,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2013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今年,上升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研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整体推进,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能力,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主持召开40次中央深改组会议、2次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其中教育方面的文件12件。

  二要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指向。一是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二是指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要准确把握改革的价值取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改革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四要准确把握改革的全面性长期性。在改革范畴上,从经济领域全面扩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国防军队等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改革进程上,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进取精神、进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更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上接第1版)尤其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五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一是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二是强调从顶层设计、基层探索,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到督察落实、问责追责全链条推进。在总体方法上,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认识和策略上,强调处理好“五个关系”,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改革的推进上,提出了“五个要”,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在改革落实上,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三是强调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二、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提高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问题导向,找问题、找准问题是前提。改革如果找不准问题,就没有针对性。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问题必须找得准、找得透、找得全。当前江苏教育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及教育运行的内向,与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多样、个性及社会对教育参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择校热、大班额、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强等具体问题。我个人体会,当前江苏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还有差距,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二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根本要求,但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还没有彻底转到内涵建设上来,教育发展还不够充分。三是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升,但优质化、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仍未有效满足,同时一些地区基本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四是教育的工具属性深受重视,但对人的关注不够,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的要求不相适应。五是我省科教资源丰富、高校众多,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不够高,同时社会参与教育也不充分。

  强化问题导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找到问题后,要科学分析、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区分轻重缓急。弄清楚哪些是全国面上共性问题,哪些是江苏个性问题;哪些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哪些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工作推进问题,等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区别对待、精准施策。在解决江苏教育基本矛盾和各种问题的思路上,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平衡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弥补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这些短板,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依法平等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充分发展,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丰富办学资源,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实施适合的教育,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彰显每所学校的特色,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聚力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

  要围绕一个“总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教育基本矛盾逐步化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为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系统化的制度保障。

  要强化“三种思维”:一是战略思维,更加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人民发展需求,立足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大势中推进、大事上作为,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系统思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注重改革政策之间的衔接对接,有力有序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三是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及时将成熟的改革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法规。

  要重点深化“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明确权责、创新治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省级统筹,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二是深化资源配置改革。重点是弥补短板、破解难题。保障基本的教育资源供给,加强教育资源盈缺情况预警,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学校布局建设机制。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终身学习资源。三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点是破除壁垒、激发活力。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改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五是深化服务发展机制改革。重点是产教融合、优化供给。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教育改革

  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抓好落实,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我们要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围绕深化教育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找问题、找对策、找经验,使问题查摆、政策制定、工作谋划更加精准。要按照省委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安排,通过调查研究、思想大解放,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江苏教育事业。

  二要狠抓改革落实。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一要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同时积极开展有自身特色的改革。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发挥抓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二要推动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包括督察督办、考核评估在内的改革抓落实责任链条,确保每项改革任务有人抓、有人盯、有人促。三要突出务实操作。围绕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细化具体方案,明确时序进度,实行项目化推进,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改革协同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形成改革强大合力。对需要部门支持配合的改革事项,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完善相应的改革配套政策举措。另一方面,要完善教育改革试点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改革试验,激发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试点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成果。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