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打赢专项治理攻坚战

作者:江 娇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堵疏结合 条块联动 着眼长效

打赢专项治理攻坚战

  ■江娇

  日前,本报多名记者兵分几路,通过多种形式对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开展教育系统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深入采访,了解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的问题、困惑以及建议。

  连日的采访和调研让记者深感:专项治理行动立足于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立足于“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专项治理,也是一场净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整治行动。

  在接受采访时,相关教育部门反映了在专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记者将其梳理为4个“需”,分别是执法难题需化解、相关文件需解读、部门联动需加强和学生正常课外培训诉求需满足。

  问题是导向。首先,这些“问题”客观反映了当前教育生态,真实折射了家长和社会公众的教育理念和心态;其次,“问题”要求我们每一个“圈内人”、特别是有良知的教育者求解这个时代命题,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净化校内外教育生态,提供有效课后课程供给,使广大学生、家长真正获益。

  不少教育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针对执法难题,有教育局表示,综合执法各部门应加强沟通,明确责任。市场管理局和教育局应将办学许可证的审批前置,避免培训机构“先上车,后买票”或者“不买票”的情况。还有教育局建议,教育部门与各中小学签订责任状,落实学校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宣传、教育、监管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各镇(社区、街道)加大校外机构整治力度。定期召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区级联席会议,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月报制度等。

  对于相关文件解读问题,多地教育行政部门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应组织教育系统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能力培训,深入解读《全省教育系统行政执法文书样式(试行)》,进一步细化实施办法,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较为系统的培训机构创办规定,涵盖早教、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学科类辅导、其他类培训机构等,区分儿童看护、小餐桌、艺术、学科等培训准入资格,实行“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

  在接受调研时也有部分教育部门反映,学生放学时间与大多数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放学后有监管空档。若取缔培训机构,孩子没地方接受辅导,存在不稳定隐患。

  我们认为,专项治理工作取缔的是触犯人民群众利益、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的不合法、不合规办学单位,那些合法合规的办学机构应该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在专项治理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而要对不合规者“切一刀”。这“一刀”如何切?考验的正是教育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智慧。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正是这种态度宣示。

  取缔不合规办学机构后,如何填补当地学生监管空档、满足学业辅导刚需?有教育局建议,政府应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允许学校适当收费,充分发挥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解决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大力鼓励乡镇、街道、社区组织退休教师、志愿者发挥作用,提供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他们提出,要针对延时服务出台更为详细的政策,如服务对象、收费标准、服务形式、教师报酬等具体细则。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是一场长久战役,通过短期严厉整治或能让乱象得到缓解,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提升社会公众教育理念,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问题的关键所在。总之,堵疏结合,条块联动,着眼长效,方能打赢这场专项治理攻坚战。

责任编辑:陈路

打赢专项治理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堵疏结合 条块联动 着眼长效

打赢专项治理攻坚战

  ■江娇

  日前,本报多名记者兵分几路,通过多种形式对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开展教育系统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深入采访,了解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此项工作的问题、困惑以及建议。

  连日的采访和调研让记者深感:专项治理行动立足于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立足于“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专项治理,也是一场净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整治行动。

  在接受采访时,相关教育部门反映了在专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记者将其梳理为4个“需”,分别是执法难题需化解、相关文件需解读、部门联动需加强和学生正常课外培训诉求需满足。

  问题是导向。首先,这些“问题”客观反映了当前教育生态,真实折射了家长和社会公众的教育理念和心态;其次,“问题”要求我们每一个“圈内人”、特别是有良知的教育者求解这个时代命题,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净化校内外教育生态,提供有效课后课程供给,使广大学生、家长真正获益。

  不少教育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针对执法难题,有教育局表示,综合执法各部门应加强沟通,明确责任。市场管理局和教育局应将办学许可证的审批前置,避免培训机构“先上车,后买票”或者“不买票”的情况。还有教育局建议,教育部门与各中小学签订责任状,落实学校对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宣传、教育、监管责任。强化属地责任,各镇(社区、街道)加大校外机构整治力度。定期召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区级联席会议,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月报制度等。

  对于相关文件解读问题,多地教育行政部门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应组织教育系统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能力培训,深入解读《全省教育系统行政执法文书样式(试行)》,进一步细化实施办法,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质。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较为系统的培训机构创办规定,涵盖早教、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学科类辅导、其他类培训机构等,区分儿童看护、小餐桌、艺术、学科等培训准入资格,实行“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

  在接受调研时也有部分教育部门反映,学生放学时间与大多数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放学后有监管空档。若取缔培训机构,孩子没地方接受辅导,存在不稳定隐患。

  我们认为,专项治理工作取缔的是触犯人民群众利益、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存在各种不安全隐患的不合法、不合规办学单位,那些合法合规的办学机构应该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在专项治理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而要对不合规者“切一刀”。这“一刀”如何切?考验的正是教育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智慧。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正是这种态度宣示。

  取缔不合规办学机构后,如何填补当地学生监管空档、满足学业辅导刚需?有教育局建议,政府应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允许学校适当收费,充分发挥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解决学生家长实际困难;大力鼓励乡镇、街道、社区组织退休教师、志愿者发挥作用,提供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他们提出,要针对延时服务出台更为详细的政策,如服务对象、收费标准、服务形式、教师报酬等具体细则。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是一场长久战役,通过短期严厉整治或能让乱象得到缓解,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提高中小学育人能力、提升社会公众教育理念,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问题的关键所在。总之,堵疏结合,条块联动,着眼长效,方能打赢这场专项治理攻坚战。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