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朱彩云:扎根乡村,为师爱作注解

作者:童凌翔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镇江市丹徒区炎黄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彩云,21年前作为引进人才,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丹徒。这位当地人眼中的“金凤凰”,曾在该区位置偏僻的高桥镇高桥中学坚持了18个年头,为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的成长无私付出。

  “18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朱老师,她沉静庄重、利落干练的模样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她教会我们的远不止学习本身,得遇恩师,三生有幸!”如今已在镇江技师学院担任行政助理的唐婧棉满怀感激地说。

朱彩云:扎根乡村,为师爱作注解

  “金凤凰”筑巢乡村

  21年前的盛夏,朱彩云从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婉谢了亲友帮她在榆林市安排工作的好意,追随大学里相恋4年的恋人谭华峰,来到千里之外的镇江市丹徒区高桥中学担任英语教师。

  初至高桥,朱彩云第一次坐上轮渡,望着眼前波涛滚滚的长江,心中充满了遐想。来到学校后,她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操场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草,成了“草场”;教室破破烂烂,霉气扑鼻;宿舍墙面满是青苔,摆放的是简陋的铁架床,老鼠不时出没,常把朱彩云吓得连声惊叫。

  当时朱彩云是当地唯一本科出身的英语教师,乡亲们都对她寄予厚望,同时也很担心:这只“金凤凰”能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留下来吗?

  令乡亲们惊喜的是,朱彩云不仅留下来了,还一留就是18年。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家长们的殷切期盼,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暖心关怀,让她对高桥这片热土充满了眷恋,将其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婚后不久,朱彩云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由于夫妇俩都是教师,工作繁忙,她只好将刚断奶的孩子托付给远在陕西的父母照顾,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对女儿,朱彩云心里充满了愧疚。

  孩子们的“朱妈妈”

  在学校里,学生都爱称朱彩云为“朱妈妈”。她就像是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和蔼可亲地善待每名学生。哪个学生进步大,哪个学生有所懈怠,她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给与鼓励和帮助。

  如今已考入意大利佩鲁贾美院的郑瑜玮曾经是个既叛逆又自卑的“问题少女”,转学来到高桥中学后遇到了朱彩云,朱老师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以前没人愿意接近我,但朱妈妈从不戴着有色眼镜看我。每当我难受的时候,她都会陪我聊天,倾听我的故事,甚至抱着我陪我一起哭。她真正走进我的心里,带我走上正确的道路,她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在朱彩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为了摸清学生情况,每天下午下班后,朱彩云啃上两口面包,就踏上了家访的路,常常要到繁星满天时才能回到家里,多年来一直如此。

  由于学生人数多,无数个节假日,朱彩云都舍弃了陪伴丈夫和孩子的机会,奔波在乡村崎岖的小路上。一次,朱彩云家访时,不小心跌倒扭伤了脚。但她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而是忍痛完成了家访。回到家里时,脚已经肿得像馒头一样。

  在学生们心中,朱妈妈的关爱无微不至。她曾半夜踏着人力三轮车,送学生输液,陪伴至凌晨;她曾烧过香喷喷的红烧肉,请孩子们来家中做客;她曾在中秋节,买来月饼请孩子们分享;她曾在中考期间的午餐后,为孩子们备好清凉解暑的西瓜……她的学生们为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幸运,家长们则说:“孩子跟着朱老师,我们放心。”

  一心扑在教学上

  农村孩子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朱彩云一方面倾注大量的耐心与热情,一方面想出了许多巧妙的办法帮学生学习英语。如今已在镇江第三中学任教的孟培仍记得当年上英语课的情景:课前,朱彩云会播放朗朗上口的英文歌,带领大家快速进入英语学习情境;课上,她会跟大家一起做游戏,有时还会准备一些小礼物,鼓励大家用英语表达内心的想法;她还会像一个大姐姐般与大家聊天谈心,说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见闻,开拓大家的视野。“她的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英文知识,更有源源不断的爱。”孟培说。

  工作21年,朱彩云所教班级英语成绩始终名列全校乃至全区前茅;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成绩尤为突出。2014年,她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为提高教学效率,朱彩云一直苦练教学基本功。她非常珍惜每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回来后,她会立刻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消化。“很多时候我和女儿一觉醒来,书房的灯依然亮着,她还在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丈夫谭华峰心疼地说。

  因高桥中学缺少英语教师,朱彩云有好几年都要带三个班的英语,同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繁重的课务导致她的体力严重透支,好几次累倒在讲台上。

  2016年,丹徒区创办炎黄外国语学校,亟需有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朱彩云主动报名,带两个班的英语课,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职。从此以后,用丈夫谭华峰的话来说,“她的忙超出了想象”。每次下班他打电话给朱彩云,问她忙完没有,她总是回答:“还有一个班的作业没改完”“还有几个孩子的口语背诵没有结束”“正在安排明天的教学活动”……

  转眼三载寒暑,新学校的第一批初中生也已毕业。提起学生,她的眼角又泛起笑意,口中满是自豪,仿佛是在表扬自家孩子一般。是的,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用爱心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间。

(本报记者 童凌翔)

责任编辑:陈路

朱彩云:扎根乡村,为师爱作注解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镇江市丹徒区炎黄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彩云,21年前作为引进人才,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丹徒。这位当地人眼中的“金凤凰”,曾在该区位置偏僻的高桥镇高桥中学坚持了18个年头,为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的成长无私付出。

  “18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朱老师,她沉静庄重、利落干练的模样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她教会我们的远不止学习本身,得遇恩师,三生有幸!”如今已在镇江技师学院担任行政助理的唐婧棉满怀感激地说。

朱彩云:扎根乡村,为师爱作注解

  “金凤凰”筑巢乡村

  21年前的盛夏,朱彩云从西安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婉谢了亲友帮她在榆林市安排工作的好意,追随大学里相恋4年的恋人谭华峰,来到千里之外的镇江市丹徒区高桥中学担任英语教师。

  初至高桥,朱彩云第一次坐上轮渡,望着眼前波涛滚滚的长江,心中充满了遐想。来到学校后,她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操场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草,成了“草场”;教室破破烂烂,霉气扑鼻;宿舍墙面满是青苔,摆放的是简陋的铁架床,老鼠不时出没,常把朱彩云吓得连声惊叫。

  当时朱彩云是当地唯一本科出身的英语教师,乡亲们都对她寄予厚望,同时也很担心:这只“金凤凰”能在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留下来吗?

  令乡亲们惊喜的是,朱彩云不仅留下来了,还一留就是18年。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家长们的殷切期盼,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暖心关怀,让她对高桥这片热土充满了眷恋,将其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婚后不久,朱彩云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由于夫妇俩都是教师,工作繁忙,她只好将刚断奶的孩子托付给远在陕西的父母照顾,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对女儿,朱彩云心里充满了愧疚。

  孩子们的“朱妈妈”

  在学校里,学生都爱称朱彩云为“朱妈妈”。她就像是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和蔼可亲地善待每名学生。哪个学生进步大,哪个学生有所懈怠,她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给与鼓励和帮助。

  如今已考入意大利佩鲁贾美院的郑瑜玮曾经是个既叛逆又自卑的“问题少女”,转学来到高桥中学后遇到了朱彩云,朱老师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以前没人愿意接近我,但朱妈妈从不戴着有色眼镜看我。每当我难受的时候,她都会陪我聊天,倾听我的故事,甚至抱着我陪我一起哭。她真正走进我的心里,带我走上正确的道路,她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在朱彩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为了摸清学生情况,每天下午下班后,朱彩云啃上两口面包,就踏上了家访的路,常常要到繁星满天时才能回到家里,多年来一直如此。

  由于学生人数多,无数个节假日,朱彩云都舍弃了陪伴丈夫和孩子的机会,奔波在乡村崎岖的小路上。一次,朱彩云家访时,不小心跌倒扭伤了脚。但她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而是忍痛完成了家访。回到家里时,脚已经肿得像馒头一样。

  在学生们心中,朱妈妈的关爱无微不至。她曾半夜踏着人力三轮车,送学生输液,陪伴至凌晨;她曾烧过香喷喷的红烧肉,请孩子们来家中做客;她曾在中秋节,买来月饼请孩子们分享;她曾在中考期间的午餐后,为孩子们备好清凉解暑的西瓜……她的学生们为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幸运,家长们则说:“孩子跟着朱老师,我们放心。”

  一心扑在教学上

  农村孩子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朱彩云一方面倾注大量的耐心与热情,一方面想出了许多巧妙的办法帮学生学习英语。如今已在镇江第三中学任教的孟培仍记得当年上英语课的情景:课前,朱彩云会播放朗朗上口的英文歌,带领大家快速进入英语学习情境;课上,她会跟大家一起做游戏,有时还会准备一些小礼物,鼓励大家用英语表达内心的想法;她还会像一个大姐姐般与大家聊天谈心,说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见闻,开拓大家的视野。“她的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英文知识,更有源源不断的爱。”孟培说。

  工作21年,朱彩云所教班级英语成绩始终名列全校乃至全区前茅;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成绩尤为突出。2014年,她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为提高教学效率,朱彩云一直苦练教学基本功。她非常珍惜每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回来后,她会立刻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消化。“很多时候我和女儿一觉醒来,书房的灯依然亮着,她还在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丈夫谭华峰心疼地说。

  因高桥中学缺少英语教师,朱彩云有好几年都要带三个班的英语,同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繁重的课务导致她的体力严重透支,好几次累倒在讲台上。

  2016年,丹徒区创办炎黄外国语学校,亟需有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朱彩云主动报名,带两个班的英语课,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职。从此以后,用丈夫谭华峰的话来说,“她的忙超出了想象”。每次下班他打电话给朱彩云,问她忙完没有,她总是回答:“还有一个班的作业没改完”“还有几个孩子的口语背诵没有结束”“正在安排明天的教学活动”……

  转眼三载寒暑,新学校的第一批初中生也已毕业。提起学生,她的眼角又泛起笑意,口中满是自豪,仿佛是在表扬自家孩子一般。是的,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用爱心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心间。

(本报记者 童凌翔)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