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作者:石启红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 石启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育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徐州作为江苏的教育大市,抢抓机遇,勇克难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体系的设区市之一。全市现有各类高校10所(不含军事院校、独立学院),高等教育规模居江苏第二位;全市共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骨干院校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基础教育学校2242所,全市在校生175.3万,占全省近六分之一,规模居全省首位。在苏北首个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被省政府表彰为义务教育发展先进单位,为全省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极其重要的位置,把建设区域科教文化中心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不断补短板、强基础,抓改革、破难题,努力推动徐州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教育事业“整体向好、持续向好”。

  学校建设不断加快。高标准完成中小学布点规划,学校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优先保障项目,并作为县(市、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346所、幼儿园511所。大力实施“改薄”工程,全市项目总投资117.76亿元,超出规划39.26亿元,为五年规划总投资的150%;校园校舍开工477.97万平方米,为五年总规划的146.43%,竣工401.6万平方米,为五年总规划的123%。各项指标均超出目标值,基本完成“改薄”任务。今后三年,每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100所。

  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强化学科基地建设,建成省游戏化课程项目27个、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33个、初中质量提升项目40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4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全市组建32个教育集团。出台《市属初中与区属初中合作共进实施办法》《推动全市普通高中联盟发展的通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深化“学讲计划”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部设立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施“空中课堂”建设项目,以“彭城课堂”为支撑,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校家庭社会全覆盖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补充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全市招聘教师2875人,2018年招聘教师5108人,今年招聘7000人,今后两年还将每年补充教师7000人。实施“名师、名校长、名专家”“领军名师、带头优师、青年良师”“三名三师”培养工程,全市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5人、基础教育正高级教师95人、省特级教师179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大力组织“心中的恩师”“彭城恩师”评选活动,创新开展“初心·坚守,最美乡村教师”表彰活动,对在村级学校任教满30年的4000多名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引导教师扎根乡村、奉献教育。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牵头淮海经济区核心10个城市组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淮海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现代农林、先进制造和商贸5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和5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平台,打造15个对接我市战略新兴产业的15个特需专业。创建省级现代化示范学校8所、优质特色学校2所、智慧校园5个、现代化实训基地25个、现代化专业群32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综合成绩连续十年蝉联江北第一。

  当前,随着新一轮生源高峰五年内将高位持续,徐州教育进入到既要解决“有学上”又要实现“上好学”、既要“保公平”又要“高质量”的新阶段。2018年底,市委周铁根书记连续召开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和县(市、区)委书记参加的教育工作座谈会,重点研究破解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庄兆林市长密集调研教育,强力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建设。今年4月28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出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形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市教育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主题词”和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长相”,把“建学校、招老师、强内涵、提质量”作为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四件大事”,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完善具有徐州地域特色的教育改革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徐州教育,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陈路

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徐州市教育局局长 石启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育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徐州作为江苏的教育大市,抢抓机遇,勇克难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体系的设区市之一。全市现有各类高校10所(不含军事院校、独立学院),高等教育规模居江苏第二位;全市共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骨干院校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基础教育学校2242所,全市在校生175.3万,占全省近六分之一,规模居全省首位。在苏北首个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被省政府表彰为义务教育发展先进单位,为全省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教育工作摆上极其重要的位置,把建设区域科教文化中心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不断补短板、强基础,抓改革、破难题,努力推动徐州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教育事业“整体向好、持续向好”。

  学校建设不断加快。高标准完成中小学布点规划,学校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优先保障项目,并作为县(市、区)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十三五”以来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346所、幼儿园511所。大力实施“改薄”工程,全市项目总投资117.76亿元,超出规划39.26亿元,为五年规划总投资的150%;校园校舍开工477.97万平方米,为五年总规划的146.43%,竣工401.6万平方米,为五年总规划的123%。各项指标均超出目标值,基本完成“改薄”任务。今后三年,每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小学、幼儿园100所。

  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强化学科基地建设,建成省游戏化课程项目27个、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33个、初中质量提升项目40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4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全市组建32个教育集团。出台《市属初中与区属初中合作共进实施办法》《推动全市普通高中联盟发展的通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深化“学讲计划”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部设立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实施“空中课堂”建设项目,以“彭城课堂”为支撑,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校家庭社会全覆盖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补充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全市招聘教师2875人,2018年招聘教师5108人,今年招聘7000人,今后两年还将每年补充教师7000人。实施“名师、名校长、名专家”“领军名师、带头优师、青年良师”“三名三师”培养工程,全市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5人、基础教育正高级教师95人、省特级教师179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大力组织“心中的恩师”“彭城恩师”评选活动,创新开展“初心·坚守,最美乡村教师”表彰活动,对在村级学校任教满30年的4000多名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引导教师扎根乡村、奉献教育。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意见》,牵头淮海经济区核心10个城市组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淮海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现代农林、先进制造和商贸5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和5个区域性公共实训平台,打造15个对接我市战略新兴产业的15个特需专业。创建省级现代化示范学校8所、优质特色学校2所、智慧校园5个、现代化实训基地25个、现代化专业群32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综合成绩连续十年蝉联江北第一。

  当前,随着新一轮生源高峰五年内将高位持续,徐州教育进入到既要解决“有学上”又要实现“上好学”、既要“保公平”又要“高质量”的新阶段。2018年底,市委周铁根书记连续召开教育局长、学校校长和县(市、区)委书记参加的教育工作座谈会,重点研究破解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庄兆林市长密集调研教育,强力推进教育重点工程建设。今年4月28日,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出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形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全市教育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主题词”和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长相”,把“建学校、招老师、强内涵、提质量”作为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四件大事”,着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完善具有徐州地域特色的教育改革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徐州教育,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