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事务负担减,育人责任如何增

作者:王拓 王梦然 葛灵丹 发布时间:2019-12-24 来源: 《新华日报》

“中小学教师减负”背后的期盼:

事务负担减,育人责任如何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一出,引发众多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的共鸣,他们期盼着“让教师回归本位,让教育回到本质”。

  各种繁杂事项,教师疲于应对

  《意见》中提到,目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还存在负担较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有的布置随意;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

  “每学期都要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仅仅是对照检查要求准备材料就极其繁琐,劳心劳力。”南通市港闸区一位小学教师陈军(化名)很无奈地表示,“这些事情如果提前有计划,教师还能合理安排时间。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都是临时通知,肯定会打乱教学计划。”

  “教师这个职业,光鲜的背后却是高强度、加班加点的工作。”南京市鼓楼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刘华(化名)说,“早上7点忙到晚上6点,中午基本没休息。各种检查评比要准备材料,创建文明城市要上街值班,上级部门开会还要凑‘人头’。备课的时间大多靠晚上,周末还得将作业带回去批。”

  教学设施验收、教育情况汇编、食堂安全检查,教学汇报活动、课程评优评先活动……苏州姑苏区一位小学副校长黄伟(化名)晒出一连串的工作通知,粗略统计竟然有40多项。这位校长直言:“各种评比、各式调研,都要有材料,校领导不得不带着老师加班加点应对,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是普遍存在的。”

  打破形式主义,回归教育本身

  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过多、过频,是中小学教师负担重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此,南京某小学副校长向记者坦言:“希望主管部门对评比活动做好把关、筛查工作,过滤掉重复的、含金量不高的评比。”这位副校长强调,学校支持真正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督查,教师们也欢迎真正帮助他们业务成长的评比活动。作为名校,社会上各类“进校园”活动被频繁引进,其实与这些活动内涵一致的品德、人文等教育本就贯穿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同质化的活动打乱了原本的教育教学节奏,增加了教师额外负担。

  “如果不必要的督查检查少一点,老师们用在孩子们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多一点。只有让教师静下心来做事,教育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南京一位中学校长坦言,“教师忙得‘团团转’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评价主体太多元,大家都来指手画脚,让老师没法专心工作。所以,给教师减负非常必要,减去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究教学和教育学生方面。教师减负不仅是为了教师,更是为了教育。”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最终目的是让教师腾出精力回归教育本身,潜心教书精心育人。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认为,教育需要持续“浇灌”,教育成效从不是立竿见影的,过于频繁的创新评比、申报调研等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规律,也很难真正总结出好经验来。“我们不鼓励一成不变的教育,但也不要为了‘创新’而过度‘折腾’。”

  减负更要增效,重塑教育生态

  “教师负担问题,根本原因是教育生态治理混乱和教育专业性弱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殷飞认为,教师减负不能只是简单地“减”去一些事务,而是应该系统性地提升教育效能和专业性,才能把负担真正减下来。减负更要增效,要让教师回归主业,专注教育、专注教学、专注学生。

  减少教师负担,并不意味着减轻育人责任。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人事科魏宝华说,近年来姜堰区一方面致力减轻中小学教师忙于应对检查评比的负担,另一方面着力加强专业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书育人业务能力,改变拼时间、耗体力的传统粗放型教学模式,注重向内涵发展要质量。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守好‘三个门’,为教师营造安心、静心、舒心的从教环境,切实为教师减负增效。”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成剑说,严把入门,就是要减少督查考核进校园、减少社会事务进校园、减少各类报表进校园;送教上门,秦淮区自2014年起就启动“1+X”校本研修实验项目,也就是优质学校名师引领,带动受助学校学科研修;优化出门,就是优化会议制度、发文制度、培训制度,各学校合理制订教师课表,避免上课与研训时间冲突,切实让广大教师处理好教育教学与专业培训的关系。

  本报记者 王 拓 王梦然 葛灵丹

责任编辑:陈路

事务负担减,育人责任如何增
发布时间:2019-12-24   
来       源:《新华日报》  

“中小学教师减负”背后的期盼:

事务负担减,育人责任如何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一出,引发众多中小学校长和一线教师的共鸣,他们期盼着“让教师回归本位,让教育回到本质”。

  各种繁杂事项,教师疲于应对

  《意见》中提到,目前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还存在负担较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名目多、频率高;各类调研、统计、信息采集等活动交叉重复,有的布置随意;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安全稳定、扫黑除恶、创优评先等工作时,经常向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

  “每学期都要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仅仅是对照检查要求准备材料就极其繁琐,劳心劳力。”南通市港闸区一位小学教师陈军(化名)很无奈地表示,“这些事情如果提前有计划,教师还能合理安排时间。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都是临时通知,肯定会打乱教学计划。”

  “教师这个职业,光鲜的背后却是高强度、加班加点的工作。”南京市鼓楼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刘华(化名)说,“早上7点忙到晚上6点,中午基本没休息。各种检查评比要准备材料,创建文明城市要上街值班,上级部门开会还要凑‘人头’。备课的时间大多靠晚上,周末还得将作业带回去批。”

  教学设施验收、教育情况汇编、食堂安全检查,教学汇报活动、课程评优评先活动……苏州姑苏区一位小学副校长黄伟(化名)晒出一连串的工作通知,粗略统计竟然有40多项。这位校长直言:“各种评比、各式调研,都要有材料,校领导不得不带着老师加班加点应对,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是普遍存在的。”

  打破形式主义,回归教育本身

  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过多、过频,是中小学教师负担重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此,南京某小学副校长向记者坦言:“希望主管部门对评比活动做好把关、筛查工作,过滤掉重复的、含金量不高的评比。”这位副校长强调,学校支持真正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督查,教师们也欢迎真正帮助他们业务成长的评比活动。作为名校,社会上各类“进校园”活动被频繁引进,其实与这些活动内涵一致的品德、人文等教育本就贯穿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同质化的活动打乱了原本的教育教学节奏,增加了教师额外负担。

  “如果不必要的督查检查少一点,老师们用在孩子们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多一点。只有让教师静下心来做事,教育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南京一位中学校长坦言,“教师忙得‘团团转’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评价主体太多元,大家都来指手画脚,让老师没法专心工作。所以,给教师减负非常必要,减去一些不必要的工作,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研究教学和教育学生方面。教师减负不仅是为了教师,更是为了教育。”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最终目的是让教师腾出精力回归教育本身,潜心教书精心育人。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认为,教育需要持续“浇灌”,教育成效从不是立竿见影的,过于频繁的创新评比、申报调研等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规律,也很难真正总结出好经验来。“我们不鼓励一成不变的教育,但也不要为了‘创新’而过度‘折腾’。”

  减负更要增效,重塑教育生态

  “教师负担问题,根本原因是教育生态治理混乱和教育专业性弱化。”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殷飞认为,教师减负不能只是简单地“减”去一些事务,而是应该系统性地提升教育效能和专业性,才能把负担真正减下来。减负更要增效,要让教师回归主业,专注教育、专注教学、专注学生。

  减少教师负担,并不意味着减轻育人责任。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人事科魏宝华说,近年来姜堰区一方面致力减轻中小学教师忙于应对检查评比的负担,另一方面着力加强专业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书育人业务能力,改变拼时间、耗体力的传统粗放型教学模式,注重向内涵发展要质量。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守好‘三个门’,为教师营造安心、静心、舒心的从教环境,切实为教师减负增效。”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副局长成剑说,严把入门,就是要减少督查考核进校园、减少社会事务进校园、减少各类报表进校园;送教上门,秦淮区自2014年起就启动“1+X”校本研修实验项目,也就是优质学校名师引领,带动受助学校学科研修;优化出门,就是优化会议制度、发文制度、培训制度,各学校合理制订教师课表,避免上课与研训时间冲突,切实让广大教师处理好教育教学与专业培训的关系。

  本报记者 王 拓 王梦然 葛灵丹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