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这场重大疫情,可以是一堂怎样的人生大课?(二)

作者:金军华 孟大军等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对于学生而言,人生大课,常常是学校未能排进课表,却又正是学生在真实的祸福、得失、悲喜的情境中,去提出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些核心问题,并尝试着解答它们,从中受益的课。

  在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这场战役中,不断刷新的疫情数字、新闻故事背后是生命的一次次较量和守护。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场医学上的战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场战役中,您认为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甄别、认知与行动,体现并传递教育者对生命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并能在这场疫情过后,给学生留下更加强大的思辨力、责任感以及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深刻理解,让学生的思想力在疫情面前获得生长?

疫情中的教育坚守

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 金军华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把所有的人都裹进了对生活、生命的重新感受之中。特殊的疫情,特殊的假期,也是学生一生中特殊的成长经历。作为教育者,面对这场重大疫情,这种特殊的“情境”,应该有敏锐的课程意识,适时把握教育契机,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大课,引导他们去关注国内重大事件,甄别真伪是非,理解、尊重与关爱生命,培养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科学而正确的媒介素养,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其精神成长。

  关注社会进程 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都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一个真正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他们的目光应该经常投注在这些事关民族进程和社会步伐的大事上,为受难的百姓潸然泪下,为那些“逆行者”的安危担忧,为有些人社会道德沦丧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用好时代给我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重要的能力与责任。面对当下的疫情,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疫情出现后的种种问题,以警示社会,引起全人类的反思;以诗歌的形式,去讴歌那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写一写“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引起的沉重反思”,公之于众,以催人思考,给社会管理者以帮助。

  探究疫情成因 树立科学观念

  从“武汉不明肺炎”到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混沌猜测到求真证实的过程。在这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问题百出,是非难定,谣言四起,乱象丛生,学生不仅是旁观者,也是亲历其中的小公民,面对喧嚣,不信谣,不传谣,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让学生学会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去伪求真,既锻炼其探究能力,对其视野、思维、学习能力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事情的经历来看,基于事实做判断,基于证据说结论,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具有客观理性的严谨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观念,这是未来社会公民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面对凶险的新型冠状病毒,如何让人们理性、科学地面对,特别是让农村一些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科学知识的人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危害,并能掌握正确的预防办法呢?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试着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式,写一篇“新冠谐说”,发到网上,帮助社区做好宣传、防疫工作,在探究实践中树立科学观念。

  选择鲜活素材 引领精神成长

  教育不只是培养习惯,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引领其精神成长。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防治疫情、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疫苗、钟南山院士的话为什么这么有力量……这些话题的背后蕴藏着科学精神。驰援武汉的医生、护士们写下“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战书,钟南山院士红肿的眼和李兰娟院士疲惫的脸,还有那么多医生护士们脸上口罩的勒痕和背上汗水浸透衣服的印渍……疫情来临之后,大批科学家、白衣天使表现出家国情怀,大批公务员参与防疫,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就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引领孩子精神成长的载体。在众多的媒体信息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特别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远大志向与家国情怀,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加强生命教育 养成健康习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是如此“顽强”,这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引导未成年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积极、乐观、勇敢、自信的健康人格,这是教育应有的担当,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又要爱惜这世间一切的生命。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要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伤害大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的人们被封闭在病房里,与死神面对面,除了忍受身体的痛苦,更难过的是忍受精神的折磨,他们想听到怎样的声音呢?他们想得到怎样的关怀与安慰呢?让学生们写首歌,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生命教育既包含对自我生命的珍惜,更有对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病毒是如何变异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是如何与病毒作斗争的,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很脆弱的;人的健康靠免疫力,免疫力靠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卫生勤洗手的习惯、饮食均衡的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等,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战“疫”中历练和成长

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 孟大军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见证了中国的力量、人民的伟大。每一个人都是这场防控战疫的“战斗员”,尤其是担负着教育责任和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包括幼儿,认识疫情,防控疫情,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历练、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力。

  引领:赋予“责任感”

  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实际上,这不仅是下达给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大课题,也是考验教师的应对能力。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殷期望。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发挥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灯塔”功能,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明方向、树目标,才是“停课不停学”的根本和关键。网络教学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风向标”,更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用真行动,在疫情防控战役中走在前、做在先,为每一个学生做好典范;用真感情,凝聚全体学生,共同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用真举措,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习,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学生学业质量“两不误”“双促进”。

  讨论:建设“加油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教育工作者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能够做的就是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以实际行动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在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其思想、观念不断丰富和成熟的关键阶段,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教育他们明是非、辨真伪、判丑恶、知荣辱、定取舍。虽然假期中,教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我们可以利用新时代高科技网络空间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组织学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知多少”“疫情防控见行动”等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在前期准备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在讨论中产生思想“共鸣”,坚定理想信念;在交流中感受党的伟大,见证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在思辨中接受心灵“洗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建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勤保障的“加油站”。

  励志:传递“正能量”

  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把24箱新鲜的蔬菜送到武汉的卓尔万豪酒店;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店,每天做将近1000份盒饭专门提供给附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个个无私的人,正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深切勉励和深情寄托,也是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感人事例,正是我们教育学生“未来人生”的最好励志“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教材”,展现中国形象,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人间大爱,通过征文、感悟等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收集、记录、整理看到听到的身边的“闪光”时刻、“可敬”的人群、“感人”的事例,唱响“人人奉献爱、处处有温暖”,弘扬“正能量”。

  共建:链接“服务区”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教师的使命,也是每个家庭和家长的责任。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方向的把握、行为的形成,需要“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力、同频共振,坚守家校共育这块教育“高地”和“服务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抓住重点,用好用足教育资源。当前,家校共育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此次疫情防控战役中,教师更需要与家长共建教育“阵地”,要切实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状况,与家长、学生开展“心与心”的沟通,做细致的工作,寻求家校共育的最佳契入点,争取得到家长在教育孩子工作中的支持和配合,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校关系、师生情谊中投入学习,全面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有感而发】

  学弘毅人 做弘毅人

  “84岁钟南山院士,在疫情中逆行,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

  “武汉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病床上仍电话指挥危重病人救治。”

  “抗非典护士再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未考虑过值不值的问题,一定会这么做。”

  “齐心协力战胜病毒,最伟大的人——中国医生!”

  ……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于老师引用的这些人物和事例时,你们想到了什么?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19年9月,我为我们班定做了一块班牌,我们班级从此有了一个名字——弘毅班。学弘毅人,做弘毅人,是我对你们最大的希望。

  于老师也时常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里,有没有心中始终装着班级、对班级总是充满责任心、为班级长期无私奉献的同学?

  我们的班级需要弘毅之人,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弘毅之人,我们的国家需要弘毅之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愿你们能挺身而出,用平生所学,无论生死,逆流而上!

——昆山市葛江中学  于洁

  风月同天 彼此相关

  在这场同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的战疫中,我们中华民族再一次得到洗礼。火神山医院的火速建立,一方疫情严重,八方奔赴支援的新闻报道,大大小小道路口志愿者的站岗排查,小区楼道及电梯里飘散的消毒水的味道……孩子们,这些你们听到的、看到的,就是精神洗礼。那是一种洞察决策的领导力,那是一种闻令即动的行动力,那是一种身先士卒的表率力,那是一种守望相助的凝聚力。

  孩子们,这些力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我们民族历经多舛命运后蜕变生成的。2003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叫做“非典”。当时,正在读初中的我被停学在家,那时的网络通信都不及如今发达,停学就是停课。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数学老师面对“非典”停课时,他紧锁的眉头与深深的忧虑。而如今,你们不用担心,教育部门安排网络授课,帮助大家温故知新,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幸福已经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悄然绽放。然而,没有一种幸福不是靠着我们民族世世代代奋斗的汗水累积而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世代更迭,生命倏忽即逝,我们却始终共明月、同命运,彼此相连,息息相关。

——昆山市大市中心小学  艾娟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进行环保小卫士活动时宣传的口号吗?保护地球母亲,保卫共同家园。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有几百万年了。在这几百万年里,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一起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丰富的能源。为了生存,我们改良植物、驯化家禽,用智慧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自然。然而,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大自然比起来,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我们乱砍乱伐树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我们随意排放污水,会破坏周边植被,导致寸草不生;我们恶意捕食野生动物,病毒就会袭来……当我们的行为超越了大自然的承受范围,大自然就会以各种方式来警告我们。所以,孩子们,我们必须知道: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哪怕是一棵小草,它也是值得被呵护的。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仅要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还要提醒人们:不吃野味!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徐莺

责任编辑:陈路

这场重大疫情,可以是一堂怎样的人生大课?(二)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对于学生而言,人生大课,常常是学校未能排进课表,却又正是学生在真实的祸福、得失、悲喜的情境中,去提出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些核心问题,并尝试着解答它们,从中受益的课。

  在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这场战役中,不断刷新的疫情数字、新闻故事背后是生命的一次次较量和守护。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场医学上的战役,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场战役中,您认为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甄别、认知与行动,体现并传递教育者对生命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并能在这场疫情过后,给学生留下更加强大的思辨力、责任感以及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深刻理解,让学生的思想力在疫情面前获得生长?

疫情中的教育坚守

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 金军华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把所有的人都裹进了对生活、生命的重新感受之中。特殊的疫情,特殊的假期,也是学生一生中特殊的成长经历。作为教育者,面对这场重大疫情,这种特殊的“情境”,应该有敏锐的课程意识,适时把握教育契机,给学生上好一堂人生大课,引导他们去关注国内重大事件,甄别真伪是非,理解、尊重与关爱生命,培养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科学而正确的媒介素养,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其精神成长。

  关注社会进程 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都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一个真正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他们的目光应该经常投注在这些事关民族进程和社会步伐的大事上,为受难的百姓潸然泪下,为那些“逆行者”的安危担忧,为有些人社会道德沦丧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用好时代给我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重要的能力与责任。面对当下的疫情,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疫情出现后的种种问题,以警示社会,引起全人类的反思;以诗歌的形式,去讴歌那些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写一写“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引起的沉重反思”,公之于众,以催人思考,给社会管理者以帮助。

  探究疫情成因 树立科学观念

  从“武汉不明肺炎”到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混沌猜测到求真证实的过程。在这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问题百出,是非难定,谣言四起,乱象丛生,学生不仅是旁观者,也是亲历其中的小公民,面对喧嚣,不信谣,不传谣,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让学生学会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去伪求真,既锻炼其探究能力,对其视野、思维、学习能力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事情的经历来看,基于事实做判断,基于证据说结论,在遇到新环境新事物时,具有客观理性的严谨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观念,这是未来社会公民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面对凶险的新型冠状病毒,如何让人们理性、科学地面对,特别是让农村一些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科学知识的人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危害,并能掌握正确的预防办法呢?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试着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方式,写一篇“新冠谐说”,发到网上,帮助社区做好宣传、防疫工作,在探究实践中树立科学观念。

  选择鲜活素材 引领精神成长

  教育不只是培养习惯,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引领其精神成长。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防治疫情、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疫苗、钟南山院士的话为什么这么有力量……这些话题的背后蕴藏着科学精神。驰援武汉的医生、护士们写下“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战书,钟南山院士红肿的眼和李兰娟院士疲惫的脸,还有那么多医生护士们脸上口罩的勒痕和背上汗水浸透衣服的印渍……疫情来临之后,大批科学家、白衣天使表现出家国情怀,大批公务员参与防疫,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就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引领孩子精神成长的载体。在众多的媒体信息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特别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远大志向与家国情怀,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加强生命教育 养成健康习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是如此“顽强”,这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引导未成年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积极、乐观、勇敢、自信的健康人格,这是教育应有的担当,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的方向。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爱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又要爱惜这世间一切的生命。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要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伤害大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了的人们被封闭在病房里,与死神面对面,除了忍受身体的痛苦,更难过的是忍受精神的折磨,他们想听到怎样的声音呢?他们想得到怎样的关怀与安慰呢?让学生们写首歌,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生命教育既包含对自我生命的珍惜,更有对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病毒是如何变异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是如何与病毒作斗争的,让学生们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很脆弱的;人的健康靠免疫力,免疫力靠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卫生勤洗手的习惯、饮食均衡的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等,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在战“疫”中历练和成长

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 孟大军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见证了中国的力量、人民的伟大。每一个人都是这场防控战疫的“战斗员”,尤其是担负着教育责任和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包括幼儿,认识疫情,防控疫情,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历练、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力。

  引领:赋予“责任感”

  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延迟开学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实际上,这不仅是下达给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大课题,也是考验教师的应对能力。

  “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殷期望。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发挥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灯塔”功能,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明方向、树目标,才是“停课不停学”的根本和关键。网络教学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风向标”,更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用真行动,在疫情防控战役中走在前、做在先,为每一个学生做好典范;用真感情,凝聚全体学生,共同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用真举措,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习,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学生学业质量“两不误”“双促进”。

  讨论:建设“加油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教育工作者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在救治患者的第一线,能够做的就是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以实际行动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在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其思想、观念不断丰富和成熟的关键阶段,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教育他们明是非、辨真伪、判丑恶、知荣辱、定取舍。虽然假期中,教师和学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我们可以利用新时代高科技网络空间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组织学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知多少”“疫情防控见行动”等一系列的讨论和交流,在前期准备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在讨论中产生思想“共鸣”,坚定理想信念;在交流中感受党的伟大,见证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力量;在思辨中接受心灵“洗礼”,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建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后勤保障的“加油站”。

  励志:传递“正能量”

  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电动三轮车,把24箱新鲜的蔬菜送到武汉的卓尔万豪酒店;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店,每天做将近1000份盒饭专门提供给附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一个个无私的人,正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的深切勉励和深情寄托,也是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感人事例,正是我们教育学生“未来人生”的最好励志“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教材”,展现中国形象,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人间大爱,通过征文、感悟等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收集、记录、整理看到听到的身边的“闪光”时刻、“可敬”的人群、“感人”的事例,唱响“人人奉献爱、处处有温暖”,弘扬“正能量”。

  共建:链接“服务区”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教师的使命,也是每个家庭和家长的责任。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方向的把握、行为的形成,需要“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力、同频共振,坚守家校共育这块教育“高地”和“服务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抓住重点,用好用足教育资源。当前,家校共育成为热门话题,也是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此次疫情防控战役中,教师更需要与家长共建教育“阵地”,要切实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状况,与家长、学生开展“心与心”的沟通,做细致的工作,寻求家校共育的最佳契入点,争取得到家长在教育孩子工作中的支持和配合,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校关系、师生情谊中投入学习,全面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有感而发】

  学弘毅人 做弘毅人

  “84岁钟南山院士,在疫情中逆行,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

  “武汉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病床上仍电话指挥危重病人救治。”

  “抗非典护士再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未考虑过值不值的问题,一定会这么做。”

  “齐心协力战胜病毒,最伟大的人——中国医生!”

  ……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于老师引用的这些人物和事例时,你们想到了什么?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19年9月,我为我们班定做了一块班牌,我们班级从此有了一个名字——弘毅班。学弘毅人,做弘毅人,是我对你们最大的希望。

  于老师也时常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班级里,有没有心中始终装着班级、对班级总是充满责任心、为班级长期无私奉献的同学?

  我们的班级需要弘毅之人,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弘毅之人,我们的国家需要弘毅之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愿你们能挺身而出,用平生所学,无论生死,逆流而上!

——昆山市葛江中学  于洁

  风月同天 彼此相关

  在这场同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的战疫中,我们中华民族再一次得到洗礼。火神山医院的火速建立,一方疫情严重,八方奔赴支援的新闻报道,大大小小道路口志愿者的站岗排查,小区楼道及电梯里飘散的消毒水的味道……孩子们,这些你们听到的、看到的,就是精神洗礼。那是一种洞察决策的领导力,那是一种闻令即动的行动力,那是一种身先士卒的表率力,那是一种守望相助的凝聚力。

  孩子们,这些力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我们民族历经多舛命运后蜕变生成的。2003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叫做“非典”。当时,正在读初中的我被停学在家,那时的网络通信都不及如今发达,停学就是停课。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数学老师面对“非典”停课时,他紧锁的眉头与深深的忧虑。而如今,你们不用担心,教育部门安排网络授课,帮助大家温故知新,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幸福已经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悄然绽放。然而,没有一种幸福不是靠着我们民族世世代代奋斗的汗水累积而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世代更迭,生命倏忽即逝,我们却始终共明月、同命运,彼此相连,息息相关。

——昆山市大市中心小学  艾娟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进行环保小卫士活动时宣传的口号吗?保护地球母亲,保卫共同家园。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有几百万年了。在这几百万年里,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一起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丰富的能源。为了生存,我们改良植物、驯化家禽,用智慧一次又一次战胜了自然。然而,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大自然比起来,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我们乱砍乱伐树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我们随意排放污水,会破坏周边植被,导致寸草不生;我们恶意捕食野生动物,病毒就会袭来……当我们的行为超越了大自然的承受范围,大自然就会以各种方式来警告我们。所以,孩子们,我们必须知道: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哪怕是一棵小草,它也是值得被呵护的。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仅要做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还要提醒人们:不吃野味!

  ——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徐莺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