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江苏高校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作者:汤文清 发布时间:2020-04-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AI本科人才培养再“加码”

江苏高校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本报讯(见习记者 汤文清)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有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13所江苏高校名列其中,加上首批获准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5所高校,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8所高校成功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从本科开始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放到全球来看也是‘新生事物’。”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表示,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减少招生掣肘,是不少省内高校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一步先手棋。

  早在2018年,南大就率先建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探索建设本科培养体系。因没有人工智能的本科专业代码,南大将其放在计算机学院招生,有意向的考生通过填写计算机学院序列下的人工智能方向,从而进入人工智能学院学习。同年4月,苏州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实验班,招生也是依托于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等相关学院。

  “人工智能的学科基于多学科交叉,要具备数理、电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苏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凡长介绍,苏大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起步很早,本科存在缺口,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有望弥补这一缺憾。

  周志华指出,在全国高校都在加速拥抱人工智能专业的同时,想要真正占领人工智能本科建设的“诺曼底”并不容易。“在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没有能‘照搬’的经验,需要高校下大功夫去思考和研究探索。”周志华说。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于2019年出版了《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将不少课程从研究生培养体系前移到本科。面对“课程设置是否对本科生偏难”的争议,周志华表示:“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发展,已有庞大自洽的知识体系,如今已不是一两门课所能覆盖的课程。”他认为,在专业设置上要有针对性,现有学科培养体系,不足以达成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苏大在探索过程中走的是“学科交叉”路线。李凡长表示,原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采用的是针对硕士生的“X+人工智能”模式。学生原本就有学科背景,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的特点,不同学院之间开展联合教学。而现在新招的本科生就可以使用“人工智能+X”模式,学生先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训练相关能力,再去搭配其他学科。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厚基础、重应用,突出智能制造和舰船智能特色。”江苏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祁云嵩教授告诉记者,“制造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更大。但目前相关人才更多聚集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数据分析等企事业单位,一线应用企业很难聘用到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供求比为1∶10,而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紧缺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蓬勃兴盛的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年初的新冠疫情让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加速成长,祁云嵩认为,凭借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人工智能获得了更多社会认可,更多高校正将其当成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从这一点看,AI技术必定更加深入人心”。

  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南大人工智能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晨渊说:“人工智能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即使在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缺少天赋或兴趣,我仍能依靠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积累的计算机技术,像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一样正常就业。”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高校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0-04-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AI本科人才培养再“加码”

江苏高校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本报讯(见习记者 汤文清)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有18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13所江苏高校名列其中,加上首批获准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5所高校,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8所高校成功抢滩人工智能新蓝海。

  “从本科开始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放到全球来看也是‘新生事物’。”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表示,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减少招生掣肘,是不少省内高校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一步先手棋。

  早在2018年,南大就率先建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探索建设本科培养体系。因没有人工智能的本科专业代码,南大将其放在计算机学院招生,有意向的考生通过填写计算机学院序列下的人工智能方向,从而进入人工智能学院学习。同年4月,苏州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实验班,招生也是依托于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等相关学院。

  “人工智能的学科基于多学科交叉,要具备数理、电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苏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凡长介绍,苏大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起步很早,本科存在缺口,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有望弥补这一缺憾。

  周志华指出,在全国高校都在加速拥抱人工智能专业的同时,想要真正占领人工智能本科建设的“诺曼底”并不容易。“在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没有能‘照搬’的经验,需要高校下大功夫去思考和研究探索。”周志华说。

  南大人工智能学院于2019年出版了《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将不少课程从研究生培养体系前移到本科。面对“课程设置是否对本科生偏难”的争议,周志华表示:“人工智能经过60多年发展,已有庞大自洽的知识体系,如今已不是一两门课所能覆盖的课程。”他认为,在专业设置上要有针对性,现有学科培养体系,不足以达成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苏大在探索过程中走的是“学科交叉”路线。李凡长表示,原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采用的是针对硕士生的“X+人工智能”模式。学生原本就有学科背景,在具体教学中,根据人工智能学科的特点,不同学院之间开展联合教学。而现在新招的本科生就可以使用“人工智能+X”模式,学生先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训练相关能力,再去搭配其他学科。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厚基础、重应用,突出智能制造和舰船智能特色。”江苏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祁云嵩教授告诉记者,“制造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更大。但目前相关人才更多聚集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数据分析等企事业单位,一线应用企业很难聘用到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供求比为1∶10,而据预测,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紧缺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蓬勃兴盛的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年初的新冠疫情让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加速成长,祁云嵩认为,凭借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人工智能获得了更多社会认可,更多高校正将其当成人才培养的重点专业,“从这一点看,AI技术必定更加深入人心”。

  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南大人工智能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晨渊说:“人工智能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专业。即使在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缺少天赋或兴趣,我仍能依靠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积累的计算机技术,像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一样正常就业。”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