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者:王 玭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玭

  今年,我省首次开展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近日,省教育厅发布评价结果,依据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第三方质量评价等指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获评A等次。

  “今年开展综合评价,主要看高校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重点考察质量、贡献和影响。”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说,评价体系立足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引导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要素、过程和质量,引导高校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根据我省研究生综合评价方案,立德树人、导师队伍、质量保障、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评价等5方面是开展综合评价的一级指标,其中立德树人居于首位。洪流认为,以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内涵,首先要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德育和学风建设、文化育人等多方面有突破、有亮点。

  用思政课点亮青年学生的信仰,是全省高校的普遍做法。陈慧敏是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也是该校水杉支教团成员。在一节思政课上,他为该校研究生作了一场讲座:“在大凉山的日子,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乡村振兴’的概念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林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鼓励水杉支教团成员走进思政课堂,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在一起。

  “思政课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作为林业特色高校,我校始终坚持扎根广阔乡村,用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案例教育青年学生、丰富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南林大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实践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南京医科大学秉承“专业与实践融通”教育观,坚持开展暑期博士团“三下乡”活动。几年来,该校博士团先后来到盐城市大丰区、东台市沿海滩涂垦区和宿迁等地,通过体检、义诊、组织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把专业教育搬到社会实践大课堂,深化学生的医德认知,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在为群众送医送药的过程中涵育高尚医德。

  河海大学以活动为载体,浓郁文化育人氛围。该校“金水节”——研究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至今已开展17年,涵盖40余项特色活动,在各学科、师生和学生之间搭建科研交流互动平台,加强学科间交流融合,拓宽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同时增强了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行业认同感。

  狠抓质量,注重育人过程和要素

  提高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生源质量则从源头上对培养质量进行把关。南京医科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分类考试的改革要求,连续两年在临床专硕复试招生阶段组织大规模OSCE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着力解决专业学位考生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南京工程学院强化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高度重视考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中机联、中电联等11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组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程指导研究生复试工作。

  学生毕业时怎样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南京师范大学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送审、答辩、抽检评价环节。该校研究生院综合办主任范淑云介绍说,“我校实行论文开题公开答辩、论文送审前预答辩制度,所有学位论文全盲审,抽检评价结果纳入招生计划配置。”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更是培养质量的保障。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我省各高校纷纷出招,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导师队伍。

  2019年11月28日,南京大学首届“创新与育人”研究生导师交流会召开,其前身是举办了19年的“创新与育人”博士生导师交流会,这是该校首次将硕导培训纳入培训体系。自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结合每年的博导遴选,连续20届举办新上岗博导交流会,近1000名博导参与交流,成效显著。

  苏州科技大学实行研究生导师评聘分离,严格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重点审核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道德修养、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工作作风等。2019年,该校355名导师通过招生资格审核,但因学术成果未达到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要求,50名导师暂停当年招生资格。

  综合改革,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我省各高校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在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特别要注重把研究生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接起来,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走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洪流说。

  依托“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争取企业研发资金,新设立研究生创新实践校企联合培育项目7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该校还为省研究生工作站进站导师单独设立20个专业学位硕士生专项招生指标,用于奖励联合培养效果好的进站导师,推动研究生有更多的途径与行业接轨。

  作为省属工科高校,南京工业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根江苏大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行业和产业急需人才。截至2019年底,共有53名科技企业家受聘成为该校省产业教授(兼职)岗位,与企业共建92个省研究生工作站,架起了校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

  拥有国际视野、与世界接轨是研究生培养的趋势和方向。我省各高校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东南大学构建研究生国际交流综合资助体系,拓展海外研究生实践基地,2019年研究生出境交流比例超过30%。苏州大学试行将海外研修纳入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积极推进国家公派和国(境)外博士生2+2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58名研究生入选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获助金额超过1500万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来自美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等知名机构的14名院士,打造海外院士工作站,共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学生。

责任编辑:陈路

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省开展首次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综述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玭

  今年,我省首次开展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近日,省教育厅发布评价结果,依据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第三方质量评价等指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获评A等次。

  “今年开展综合评价,主要看高校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重点考察质量、贡献和影响。”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说,评价体系立足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环节,引导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要素、过程和质量,引导高校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根据我省研究生综合评价方案,立德树人、导师队伍、质量保障、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评价等5方面是开展综合评价的一级指标,其中立德树人居于首位。洪流认为,以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内涵,首先要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德育和学风建设、文化育人等多方面有突破、有亮点。

  用思政课点亮青年学生的信仰,是全省高校的普遍做法。陈慧敏是南京林业大学学生,也是该校水杉支教团成员。在一节思政课上,他为该校研究生作了一场讲座:“在大凉山的日子,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乡村振兴’的概念第一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林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鼓励水杉支教团成员走进思政课堂,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在一起。

  “思政课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作为林业特色高校,我校始终坚持扎根广阔乡村,用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案例教育青年学生、丰富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南林大党委书记蒋建清说。

  实践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南京医科大学秉承“专业与实践融通”教育观,坚持开展暑期博士团“三下乡”活动。几年来,该校博士团先后来到盐城市大丰区、东台市沿海滩涂垦区和宿迁等地,通过体检、义诊、组织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把专业教育搬到社会实践大课堂,深化学生的医德认知,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在为群众送医送药的过程中涵育高尚医德。

  河海大学以活动为载体,浓郁文化育人氛围。该校“金水节”——研究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至今已开展17年,涵盖40余项特色活动,在各学科、师生和学生之间搭建科研交流互动平台,加强学科间交流融合,拓宽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同时增强了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行业认同感。

  狠抓质量,注重育人过程和要素

  提高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生源质量则从源头上对培养质量进行把关。南京医科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分类考试的改革要求,连续两年在临床专硕复试招生阶段组织大规模OSCE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着力解决专业学位考生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南京工程学院强化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高度重视考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中机联、中电联等11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组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程指导研究生复试工作。

  学生毕业时怎样保障学位授予质量?南京师范大学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送审、答辩、抽检评价环节。该校研究生院综合办主任范淑云介绍说,“我校实行论文开题公开答辩、论文送审前预答辩制度,所有学位论文全盲审,抽检评价结果纳入招生计划配置。”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更是培养质量的保障。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我省各高校纷纷出招,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导师队伍。

  2019年11月28日,南京大学首届“创新与育人”研究生导师交流会召开,其前身是举办了19年的“创新与育人”博士生导师交流会,这是该校首次将硕导培训纳入培训体系。自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结合每年的博导遴选,连续20届举办新上岗博导交流会,近1000名博导参与交流,成效显著。

  苏州科技大学实行研究生导师评聘分离,严格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重点审核研究生导师的立德树人职责、道德修养、学术水平、创新意识、工作作风等。2019年,该校355名导师通过招生资格审核,但因学术成果未达到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要求,50名导师暂停当年招生资格。

  综合改革,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我省各高校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在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特别要注重把研究生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未来发展需要对接起来,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协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走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洪流说。

  依托“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争取企业研发资金,新设立研究生创新实践校企联合培育项目7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该校还为省研究生工作站进站导师单独设立20个专业学位硕士生专项招生指标,用于奖励联合培养效果好的进站导师,推动研究生有更多的途径与行业接轨。

  作为省属工科高校,南京工业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扎根江苏大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行业和产业急需人才。截至2019年底,共有53名科技企业家受聘成为该校省产业教授(兼职)岗位,与企业共建92个省研究生工作站,架起了校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

  拥有国际视野、与世界接轨是研究生培养的趋势和方向。我省各高校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东南大学构建研究生国际交流综合资助体系,拓展海外研究生实践基地,2019年研究生出境交流比例超过30%。苏州大学试行将海外研修纳入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积极推进国家公派和国(境)外博士生2+2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58名研究生入选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获助金额超过1500万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引进来自美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等知名机构的14名院士,打造海外院士工作站,共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学生。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