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创业,也可从网上卖红薯开始

作者:王拓 杨频萍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源: 新华日报

机遇来了,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好好把握

创业,也可从网上卖红薯开始

  当下青年人就业心态的转变,以及各地的鼓励政策,使得他们不再一味追求“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的选择。

  大胆创业闯市场,带动身边更多人就业

  当不少毕业生还在求职路上拼搏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佳鑫已在自己创办的江苏农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显身手。

  大学期间,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王佳鑫开启了创业之路——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他曾将家乡的红薯研制成鸡饲料上网销售,帮助家乡解决了几十吨红薯滞销的难题。如今,王佳鑫的公司实现了综合化、多元化发展。“在三农领域开拓创新很是艰辛,但我愿意在农村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不一样的人生。”王佳鑫说。

  虽然经历过失败,但江苏大学毕业生李成忠依然选择创业,他创办了镇江成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孵化高校艺人。“每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都是不一样的。”他说,自己不想拘束在职场中,希望可以通过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创办了常州白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常州大学毕业生王浩认为,自己能够走上创业之路和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很大关系。“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很多同学都具有很强的创业意识,学校还批准了我入驻科教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申请,并提供了社保补贴、办公场地减免的创业支持。”他说,在公司成立初期,老师、家人、同学和朋友都给了他无私的支持与帮助,让他有足够的信念和决心去克服创业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阻碍。

  “没想到大一时候老师给的课题,竟成了我毕业后大显身手的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王哲说,这个课题是将国家宏观政策做成手绘视频,随着一系列公益视频影响力越来越大,大二时,王哲就在学校帮助下,创立了南京京慧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二个月就承接了一个40多万元的项目,赚了第一桶金。“今年,我带动了南航同届9个同学就业,未来我们还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

  先见习后就业,了解内心真实的职业需求

  毕业生就业见习,既为他们在上岗前积累经验和技能,又方便用人单位进行考察和留用,解了不少毕业生的“就业之急”。

  7月21日,南京发布《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方案》,面向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兰州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张成奇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了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的面试,不到一周时间就从甘肃老家来到南京见习。

  “这个单位隶属于中国中铁大桥院集团,平台很好,技术能力很强。”经过培训以后,张成奇被分到了单位的检测试验所,迅速跟着团队参与了南京双桥门、赛虹桥立交检测项目,“这种见习岗位就业模式,让我们在进入社会的过渡期,提前了解到意向就业领域的基本情况,也让自己明白了内心真实的就业需求,使自己的就业方向更为明确。”

  和张成奇一样来到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就业见习的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毕业生刘超星被分到了设计岗位,迅速“实打实”地接触到了几个桥梁设计大项目。“没想到能找到这么匹配自己专业的岗位,如果单位对我的实习情况认可的话,我非常希望能在南京扎根发展。”

  计划今年年底毕业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姚雪来到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见习。“无论将来是继续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还是到企业进行研发工作,这次见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机会。”姚雪说,对毕业生来说,踏上社会仅靠大学里学习的书本知识远远不够,需要到实战中去磨砺。“而就业见习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和锻炼实操的机会。把握好了这个机会,直接带来的就是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而这无论对未来的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宝贵财富。”

  将兴趣变成职业,源于爱好的工作更受推崇

  今年教育部明确,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时,在“自由职业”一项中涵盖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吴思谦,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以往每年会有很多传媒公司来学校面试,毕业生可以很好地接触社会和进行实习。但是因为疫情,线下招聘改为线上,很多传媒公司的岗位需求减少了。”最终选择网易从事电竞赛事工作的吴思谦,大四时就进入英雄联盟LPL电竞赛事部实习,“大学期间,我参与了很多赛事和电竞工作实习,带过赛事队伍,还当过半年职业选手,发现自己非常热爱电竞的赛场和工作环境。”

  在吴思谦看来,能找到自己热爱的行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实习经历加上家里的支持,让我坚定了以后在电竞行业、游戏行业以及影视行业工作的方向。”她说,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年的工作经历非常重要,是进入职场并积累工作经验的第一步。

  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多渠道就业,成为一个新的现象。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本科毕业生王益同样选择将自己的兴趣变成职业,成为了一名手账设计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老师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源于爱好的工作最能激发人的干劲。”王益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年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往往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崇尚多元生活。

  本报记者 王拓 杨频萍

责任编辑:陈路

创业,也可从网上卖红薯开始
发布时间:2020-08-13   
来       源:新华日报  

机遇来了,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好好把握

创业,也可从网上卖红薯开始

  当下青年人就业心态的转变,以及各地的鼓励政策,使得他们不再一味追求“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的选择。

  大胆创业闯市场,带动身边更多人就业

  当不少毕业生还在求职路上拼搏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佳鑫已在自己创办的江苏农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大显身手。

  大学期间,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王佳鑫开启了创业之路——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他曾将家乡的红薯研制成鸡饲料上网销售,帮助家乡解决了几十吨红薯滞销的难题。如今,王佳鑫的公司实现了综合化、多元化发展。“在三农领域开拓创新很是艰辛,但我愿意在农村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不一样的人生。”王佳鑫说。

  虽然经历过失败,但江苏大学毕业生李成忠依然选择创业,他创办了镇江成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孵化高校艺人。“每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都是不一样的。”他说,自己不想拘束在职场中,希望可以通过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创办了常州白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常州大学毕业生王浩认为,自己能够走上创业之路和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很大关系。“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很多同学都具有很强的创业意识,学校还批准了我入驻科教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申请,并提供了社保补贴、办公场地减免的创业支持。”他说,在公司成立初期,老师、家人、同学和朋友都给了他无私的支持与帮助,让他有足够的信念和决心去克服创业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阻碍。

  “没想到大一时候老师给的课题,竟成了我毕业后大显身手的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王哲说,这个课题是将国家宏观政策做成手绘视频,随着一系列公益视频影响力越来越大,大二时,王哲就在学校帮助下,创立了南京京慧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第二个月就承接了一个40多万元的项目,赚了第一桶金。“今年,我带动了南航同届9个同学就业,未来我们还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

  先见习后就业,了解内心真实的职业需求

  毕业生就业见习,既为他们在上岗前积累经验和技能,又方便用人单位进行考察和留用,解了不少毕业生的“就业之急”。

  7月21日,南京发布《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方案》,面向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兰州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张成奇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了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的面试,不到一周时间就从甘肃老家来到南京见习。

  “这个单位隶属于中国中铁大桥院集团,平台很好,技术能力很强。”经过培训以后,张成奇被分到了单位的检测试验所,迅速跟着团队参与了南京双桥门、赛虹桥立交检测项目,“这种见习岗位就业模式,让我们在进入社会的过渡期,提前了解到意向就业领域的基本情况,也让自己明白了内心真实的就业需求,使自己的就业方向更为明确。”

  和张成奇一样来到中铁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就业见习的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毕业生刘超星被分到了设计岗位,迅速“实打实”地接触到了几个桥梁设计大项目。“没想到能找到这么匹配自己专业的岗位,如果单位对我的实习情况认可的话,我非常希望能在南京扎根发展。”

  计划今年年底毕业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姚雪来到南京景瑞康分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见习。“无论将来是继续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还是到企业进行研发工作,这次见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机会。”姚雪说,对毕业生来说,踏上社会仅靠大学里学习的书本知识远远不够,需要到实战中去磨砺。“而就业见习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和锻炼实操的机会。把握好了这个机会,直接带来的就是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而这无论对未来的就业还是创业都是宝贵财富。”

  将兴趣变成职业,源于爱好的工作更受推崇

  今年教育部明确,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时,在“自由职业”一项中涵盖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生吴思谦,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以往每年会有很多传媒公司来学校面试,毕业生可以很好地接触社会和进行实习。但是因为疫情,线下招聘改为线上,很多传媒公司的岗位需求减少了。”最终选择网易从事电竞赛事工作的吴思谦,大四时就进入英雄联盟LPL电竞赛事部实习,“大学期间,我参与了很多赛事和电竞工作实习,带过赛事队伍,还当过半年职业选手,发现自己非常热爱电竞的赛场和工作环境。”

  在吴思谦看来,能找到自己热爱的行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实习经历加上家里的支持,让我坚定了以后在电竞行业、游戏行业以及影视行业工作的方向。”她说,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年的工作经历非常重要,是进入职场并积累工作经验的第一步。

  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多渠道就业,成为一个新的现象。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本科毕业生王益同样选择将自己的兴趣变成职业,成为了一名手账设计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老师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源于爱好的工作最能激发人的干劲。”王益告诉记者,现在的青年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往往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崇尚多元生活。

  本报记者 王拓 杨频萍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