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新视角 新模式 新担当

作者:张淇 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0-08-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通讯员 张淇 见习记者 阿妮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假以来,我省高校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开拓形式多样的“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在保证学生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为青年学生实践成长搭建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新舞台。

  社会调研新视角,聚焦疫情多面观察

  “疫情期间很多癌症患者无法去医院做化疗、靶向等治疗,我们想开发一种新型在线治疗方式,让患者在家就能接受诊疗。”南京大学“NJU-CHINA”团队负责人宋霄涵介绍说,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对4位医生的访谈,将与多位患者进行线上交流。

  今年7月,南京大学团委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以“绽放战疫青春,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召集令”,要求校内各实践团队在遵守防疫规定、保障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学术调研、考察体悟、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本地实践、返乡实践和“云”实践。

  记者了解到,省内不少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也将目光聚焦在“后疫情”时期的社会问题调研上,青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以实际行动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力量。

  日前,扬州大学线上举行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扬州大学法学院“疫情与法”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郭子琪说,今年社会实践总体思路是“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旨在引导学生获取法律实务经验,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团队就疫情隔离收费制度、大学生疫情防控法律意识和疫情下租房纠纷等议题,分队进行线上考察调研。

  东南大学“抗疫时期大学生线上参与学习优化机制研究”团队以网络问卷和线上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线上学习参与程度和效果展开调研,协助提升其线上学习参与质量。团队负责人高冰馨说,他们已召开多次线上会议,各小组通过制作问卷、数据分析、访谈和宣传,将提交研究成果供学校和学子们参考。

  “云端”课堂新模式,精彩课程异地同心

  “‘云支教’是一个全新探索,‘药眼’团队帮孩子们创设了生动的课堂。”灌云县小伊乡中心小学教师邱博说,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药眼”支教团的学生用网络手段克服地域限制,在疫情防控期间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线上课程体验。

  “药眼”支教团是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的老牌公益实践项目。自2017年成立以来,支教团的学生们坚持利用假期奔赴乡村小学义务支教。今年,“药眼”支教团首次尝试“云支教”,以“云课堂”的形式为小伊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上课。据悉,该校药学院为支教团配置专业影音设备,还在学院匹配专门的授课教室,改良了支教团的授课环境。

  “支点人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支致力于偏远地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团队,已连续10年在全国15个省开展支教和思政宣讲活动。这个夏天,他们的步伐也走到了“云端”。团队在四川甘孜、四川绵阳、广西桂林、江苏南京4个地区,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讲“异地同心——云端信仰公开课”主题线上课程。7月30日,“支点人生”的第一堂线上直播课在Bilibili平台启动,团队3位青年大学生分别就“疫路同行”“风云同舟”“与国同梦”主题,向偏远地区传递知识、播撒信仰。

  防疫知识科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云端”课堂的一项主要内容。日前,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在线开展“防疫科普,健康你我”志愿科普活动。“不可不知的中医药防疫知识”“梅雨季腰酸背痛,推拿自检手法学起来”……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多个科普课题,向线上7000余名观众普及医学知识。参与直播的观众们表示,志愿者生动通俗的讲解,为大家提供了“在线养生”的好机会。

  “互联网+”新担当,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疫情让本就持续升温的直播电商更加火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高校将传统的扶贫助农社会实践与直播电商热点相结合,开拓了扶贫助农新模式。

  47.6万浏览量、销售1070斤云南鹰嘴芒、直播室在线人数达1000多……7月20日起,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行走的力量,远方的暖阳”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电商专业实训室通过抖音平台开展为期3天、每天2场的网络直播,为云南省保山市芒果、咖啡豆等优质农产品代言促销。

  “直播带货”不仅让南通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云南农产品,也进一步拓展了云南山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团队成员常金财表示,通过直播他们了解到云南特产的销售难点和当地农户的贫困点,更加坚定了扶贫实践的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电商扶农,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开办“如何直播带货”讲座,培训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农商户。“陈氏家牛腊巴”经营者高兴地告诉记者:“融水把牛肉干叫作‘牛腊巴’,我们一直想通过直播的方式带动销售量,这一次线上培训真是雪中送炭!”

  受疫情影响,暑假期间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略显冷清。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HOPE红色鲁艺助力团” 深入阜宁县各乡镇,为“停翅港”“马家荡”“十里桃花源”等红色文化乡村旅游项目拍摄公益宣传短视频,一方面宣传推广乡旅项目,另一方面讲述当地铁军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团队负责人郑璐瑶对记者说:“我们是敢想、敢做的青年一代,要利用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

新视角 新模式 新担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省高校学子社会实践掠影
发布时间:2020-08-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通讯员 张淇 见习记者 阿妮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暑假以来,我省高校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开拓形式多样的“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在保证学生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为青年学生实践成长搭建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新舞台。

  社会调研新视角,聚焦疫情多面观察

  “疫情期间很多癌症患者无法去医院做化疗、靶向等治疗,我们想开发一种新型在线治疗方式,让患者在家就能接受诊疗。”南京大学“NJU-CHINA”团队负责人宋霄涵介绍说,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对4位医生的访谈,将与多位患者进行线上交流。

  今年7月,南京大学团委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以“绽放战疫青春,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召集令”,要求校内各实践团队在遵守防疫规定、保障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学术调研、考察体悟、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本地实践、返乡实践和“云”实践。

  记者了解到,省内不少高校的社会实践团队也将目光聚焦在“后疫情”时期的社会问题调研上,青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以实际行动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力量。

  日前,扬州大学线上举行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扬州大学法学院“疫情与法”社会实践团队负责人郭子琪说,今年社会实践总体思路是“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旨在引导学生获取法律实务经验,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目前,团队就疫情隔离收费制度、大学生疫情防控法律意识和疫情下租房纠纷等议题,分队进行线上考察调研。

  东南大学“抗疫时期大学生线上参与学习优化机制研究”团队以网络问卷和线上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线上学习参与程度和效果展开调研,协助提升其线上学习参与质量。团队负责人高冰馨说,他们已召开多次线上会议,各小组通过制作问卷、数据分析、访谈和宣传,将提交研究成果供学校和学子们参考。

  “云端”课堂新模式,精彩课程异地同心

  “‘云支教’是一个全新探索,‘药眼’团队帮孩子们创设了生动的课堂。”灌云县小伊乡中心小学教师邱博说,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药眼”支教团的学生用网络手段克服地域限制,在疫情防控期间给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线上课程体验。

  “药眼”支教团是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的老牌公益实践项目。自2017年成立以来,支教团的学生们坚持利用假期奔赴乡村小学义务支教。今年,“药眼”支教团首次尝试“云支教”,以“云课堂”的形式为小伊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上课。据悉,该校药学院为支教团配置专业影音设备,还在学院匹配专门的授课教室,改良了支教团的授课环境。

  “支点人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支致力于偏远地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团队,已连续10年在全国15个省开展支教和思政宣讲活动。这个夏天,他们的步伐也走到了“云端”。团队在四川甘孜、四川绵阳、广西桂林、江苏南京4个地区,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讲“异地同心——云端信仰公开课”主题线上课程。7月30日,“支点人生”的第一堂线上直播课在Bilibili平台启动,团队3位青年大学生分别就“疫路同行”“风云同舟”“与国同梦”主题,向偏远地区传递知识、播撒信仰。

  防疫知识科普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云端”课堂的一项主要内容。日前,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在线开展“防疫科普,健康你我”志愿科普活动。“不可不知的中医药防疫知识”“梅雨季腰酸背痛,推拿自检手法学起来”……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多个科普课题,向线上7000余名观众普及医学知识。参与直播的观众们表示,志愿者生动通俗的讲解,为大家提供了“在线养生”的好机会。

  “互联网+”新担当,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疫情让本就持续升温的直播电商更加火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高校将传统的扶贫助农社会实践与直播电商热点相结合,开拓了扶贫助农新模式。

  47.6万浏览量、销售1070斤云南鹰嘴芒、直播室在线人数达1000多……7月20日起,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行走的力量,远方的暖阳”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电商专业实训室通过抖音平台开展为期3天、每天2场的网络直播,为云南省保山市芒果、咖啡豆等优质农产品代言促销。

  “直播带货”不仅让南通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云南农产品,也进一步拓展了云南山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团队成员常金财表示,通过直播他们了解到云南特产的销售难点和当地农户的贫困点,更加坚定了扶贫实践的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电商扶农,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开办“如何直播带货”讲座,培训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农商户。“陈氏家牛腊巴”经营者高兴地告诉记者:“融水把牛肉干叫作‘牛腊巴’,我们一直想通过直播的方式带动销售量,这一次线上培训真是雪中送炭!”

  受疫情影响,暑假期间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略显冷清。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HOPE红色鲁艺助力团” 深入阜宁县各乡镇,为“停翅港”“马家荡”“十里桃花源”等红色文化乡村旅游项目拍摄公益宣传短视频,一方面宣传推广乡旅项目,另一方面讲述当地铁军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团队负责人郑璐瑶对记者说:“我们是敢想、敢做的青年一代,要利用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