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探寻未来学校新样态

作者:梁 早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二〇二〇年小学高品质发展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论坛”在南京举行——

探寻未来学校新样态

  ■本报记者 梁早

  10月23日、24日,“2020年小学高品质发展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论坛”在南京举行。此次论坛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共同主办,全国各地600多名专家教授、名校长、名师齐聚一堂,围绕“探寻未来学校新样态”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和教师以主题讲座、课堂展示等方式,从升级未来学校新认知、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型、进行未来课程新探索等方面,研讨未来学校新样态。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未来学校发展的新坐标。

  开幕式上,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穆耕森分享了学校的发展经验。在他看来,“对未来学校图景样态的探索,是一种基于过程、直面现实与朝向未来交融共生的探究,是对昨天的学习、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学习交汇点的驻足”。关注孩子的个性需求,正是未来学校的新样态。

  如何回应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未来教育面对的课题,也是与会专家和校长关注的重要议题。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曾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这是全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我们把十几门学科整合为7门课程。上午学生完成学科课程学习,下午学校则开设了200多个社团活动和500多个学科专题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该校校长刘希娅告诉记者,课程改革、课程整合改变了学校课程样态,每个孩子可以自主选择1-3个社团,收获不同的体验。

  “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尝试了在线教学。现在回到校园中,我们能否将技术和教学继续结合起来?”在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花洁看来,未来的学校,一定是能够用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学校。她认为,教师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设计,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德、智、体、美、劳共同合成的教育,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认为,通过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和项目活动,学生能在沉浸式、融合化课程活动的体验、实践和创造中学会生存、积极生长、幸福生活。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则阐述了他对未来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解。在他看来,未来课程聚焦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未来课程要有儿童视角:重新认识儿童,让儿童创造性地成长;未来课程需要设计:每一位老师都要具有设计思维,让学习看得见;未来课程是跨学科的、整合的、关联的课程,需要用技术支持学习。

  未来的学校,将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薛二勇在题为《未来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构建未来学校新样态的不二选择。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华指出,要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与人性化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素养化”。

责任编辑:陈路

探寻未来学校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二〇二〇年小学高品质发展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论坛”在南京举行——

探寻未来学校新样态

  ■本报记者 梁早

  10月23日、24日,“2020年小学高品质发展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论坛”在南京举行。此次论坛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共同主办,全国各地600多名专家教授、名校长、名师齐聚一堂,围绕“探寻未来学校新样态”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论坛期间,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和教师以主题讲座、课堂展示等方式,从升级未来学校新认知、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型、进行未来课程新探索等方面,研讨未来学校新样态。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未来学校发展的新坐标。

  开幕式上,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穆耕森分享了学校的发展经验。在他看来,“对未来学校图景样态的探索,是一种基于过程、直面现实与朝向未来交融共生的探究,是对昨天的学习、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学习交汇点的驻足”。关注孩子的个性需求,正是未来学校的新样态。

  如何回应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是未来教育面对的课题,也是与会专家和校长关注的重要议题。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改革曾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这是全国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我们把十几门学科整合为7门课程。上午学生完成学科课程学习,下午学校则开设了200多个社团活动和500多个学科专题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该校校长刘希娅告诉记者,课程改革、课程整合改变了学校课程样态,每个孩子可以自主选择1-3个社团,收获不同的体验。

  “今年疫情期间,很多学校尝试了在线教学。现在回到校园中,我们能否将技术和教学继续结合起来?”在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花洁看来,未来的学校,一定是能够用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学校。她认为,教师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设计,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德、智、体、美、劳共同合成的教育,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认为,通过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和项目活动,学生能在沉浸式、融合化课程活动的体验、实践和创造中学会生存、积极生长、幸福生活。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则阐述了他对未来课程体系设计的理解。在他看来,未来课程聚焦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未来课程要有儿童视角:重新认识儿童,让儿童创造性地成长;未来课程需要设计:每一位老师都要具有设计思维,让学习看得见;未来课程是跨学科的、整合的、关联的课程,需要用技术支持学习。

  未来的学校,将在“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薛二勇在题为《未来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构建未来学校新样态的不二选择。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华指出,要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与人性化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素养化”。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