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行程36000里的家访

作者:王艳芳 谢忠鹏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16支师生团队跨越26个县(区),将关怀送入103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中,盐城师范学院开展——

行程36000里的家访

  ■本报记者 王艳芳 通讯员 谢忠鹏

  “家访多是利用休息日开展的,虽然辛苦,但走访下来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与我们之前掌握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对,现场感知将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近日,一场特殊的家访归来专题交流会在盐城师范学院召开。2020年11月,盐城师院组建16支师生团队,在两个月里到省内11个地级市、26个县区的103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总行程1.8万公里。家访结束,16支团队负责人逐一向受访学生所在学院详细反馈走访情况,提出下一步资助建议与帮扶措施。

  “学生资助工作贵在一个‘准’字,一百次谈话抵不上一次家访。”在盐师党委学工部部长李健明看来,家访作为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的重要手段,更贴实际、更见实效,“我们通过家访将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送入学生家庭,将学校的关怀和鼓励传递给贫困学子,逐步优化家访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路径,在教育扶贫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省内非建档立卡贫困生家庭,是这次家访重点关注的对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近年来已成为学校资助工作重点群体,而其他类型的贫困生家庭状况如何,还需要我们深入实地一探究竟,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盐师学工处资助管理中心教师刘婧婧表示。

  为保护受访学生隐私,避免刻板印象,该校将受访学生所在学院与家访团队成员所在学院交叉安排。家访前,16支团队成员充分做好访前“功课”,详细了解本团队走访学生在校表现、获助情况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勾勒出受访学生的身心样貌和走访家庭的基础画像,力求深入探索受访家庭困境和学生成长的家庭动因。

  “孩子的学费是怎么解决的?”“都是向亲戚们东拼西凑弄来的,我们不敢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怕还不上。”小刘的父亲在访谈中流露出对还助学贷款的担忧。团队在走访中发现,吃不透资助政策、不愿意诉说等成为阻碍贫困家庭子女顺利求学的“拦路虎”。团队成员深入浅出解释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年限与国家贴息政策。“老师将助学政策讲得这么细,我们一下子全明白了,以后娃娃读书不愁了。”家长脸上的愁容散去,团队成员也十分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组建家访团队时,还首次吸纳26名大学生朋辈志愿者加入。李健明介绍,家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协助教师做好行程规划、提前沟通和访谈记录等工作。“朋辈志愿者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吸纳其参与走访,意在拓展资助育人对象,使他们在家访中受触动、知感恩、长才干。”

  “家访是我校近年来落实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走访中获得贫困生家庭的第一手信息,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让资助工作更有内涵和温度。”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桂华说,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学校将在学业帮扶和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在心理疏导和塑造学生积极心态上做文章,帮助贫困学生从根本上产生改变。

责任编辑:陈路

行程36000里的家访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16支师生团队跨越26个县(区),将关怀送入103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中,盐城师范学院开展——

行程36000里的家访

  ■本报记者 王艳芳 通讯员 谢忠鹏

  “家访多是利用休息日开展的,虽然辛苦,但走访下来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与我们之前掌握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对,现场感知将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近日,一场特殊的家访归来专题交流会在盐城师范学院召开。2020年11月,盐城师院组建16支师生团队,在两个月里到省内11个地级市、26个县区的103户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总行程1.8万公里。家访结束,16支团队负责人逐一向受访学生所在学院详细反馈走访情况,提出下一步资助建议与帮扶措施。

  “学生资助工作贵在一个‘准’字,一百次谈话抵不上一次家访。”在盐师党委学工部部长李健明看来,家访作为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的重要手段,更贴实际、更见实效,“我们通过家访将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送入学生家庭,将学校的关怀和鼓励传递给贫困学子,逐步优化家访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路径,在教育扶贫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省内非建档立卡贫困生家庭,是这次家访重点关注的对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近年来已成为学校资助工作重点群体,而其他类型的贫困生家庭状况如何,还需要我们深入实地一探究竟,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盐师学工处资助管理中心教师刘婧婧表示。

  为保护受访学生隐私,避免刻板印象,该校将受访学生所在学院与家访团队成员所在学院交叉安排。家访前,16支团队成员充分做好访前“功课”,详细了解本团队走访学生在校表现、获助情况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勾勒出受访学生的身心样貌和走访家庭的基础画像,力求深入探索受访家庭困境和学生成长的家庭动因。

  “孩子的学费是怎么解决的?”“都是向亲戚们东拼西凑弄来的,我们不敢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怕还不上。”小刘的父亲在访谈中流露出对还助学贷款的担忧。团队在走访中发现,吃不透资助政策、不愿意诉说等成为阻碍贫困家庭子女顺利求学的“拦路虎”。团队成员深入浅出解释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年限与国家贴息政策。“老师将助学政策讲得这么细,我们一下子全明白了,以后娃娃读书不愁了。”家长脸上的愁容散去,团队成员也十分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组建家访团队时,还首次吸纳26名大学生朋辈志愿者加入。李健明介绍,家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协助教师做好行程规划、提前沟通和访谈记录等工作。“朋辈志愿者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吸纳其参与走访,意在拓展资助育人对象,使他们在家访中受触动、知感恩、长才干。”

  “家访是我校近年来落实精准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走访中获得贫困生家庭的第一手信息,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让资助工作更有内涵和温度。”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桂华说,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学校将在学业帮扶和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在心理疏导和塑造学生积极心态上做文章,帮助贫困学生从根本上产生改变。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