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为教育奔跑的“她们”

作者:王艳芳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艳芳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名单,我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院长蒋雍君、南通中学“符小斌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符小斌等4名教师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她们有的专注紫砂研究,为社会培养大批陶艺人才;有的热心社会公益,为妇女儿童积极奔走;有的扎根乡村,为留守儿童带去关爱与温暖;有的扎实工作,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园长”……为教育奔跑的“她们”,是这个“女神节”里最值得尊敬的美丽身影。

  蒋雍君:“让更多人爱陶、爱紫砂”

  1988年,蒋雍君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学成后,她回到宜兴,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潜心从事陶艺创作、陶艺教育和教学管理。

  “我从事教育,是为了让更多人爱陶、爱紫砂。”在蒋雍君看来,“感人心者,莫过于艺术;传文明者,莫过于教育”。从教近30年,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为宜兴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她出版了《紫韵清流》《陶艺设计与制作》《重构紫砂》等多本著作,个人作品在各项大赛中屡获殊荣。

  “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是她经常对学生讲的话。在技艺传授中,她严谨治学,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中,她把所有的爱倾注给学生,给了他们妈妈般的温暖。学生经济有困难,她不仅资助其完成学业,还帮助推荐就业岗位。得知学生生病,她嘘寒问暖,亲自熬汤前去探望。

  蒋雍君深知,只有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陶艺专业才有活力和生命力。她多次调研,摸准社会需求,加快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为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在她的努力下,一批批特色专业、项目成功验收,有力提升了陶瓷学院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她还主持实施了“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在中职与本科之间搭建互通桥梁,推动高职陶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符小斌:做妇女儿童权益的守护者

  1991年,符小斌走上工作岗位,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她当了16年高中班主任,后期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符小斌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正式成为一名心理教师。尽管离开语文教学岗位有些舍不得,但她对自己说,“担任语文教师,我只能帮助一个班级的同学,担任心理教师,我能帮助更多人” 。2009年,南通中学“符小斌心理咨询工作室”挂牌成立,至今个案咨询已超过8000小时。

  2015年起,符小斌兼任南通市教科院心理教育教研员,大力推动心理教育进课堂,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区活动相结合。她整合民政局、妇联和团委等社会资源,带领数名心理教师组建公益组织——南通市崇川区润心心理发展中心,更好地向社会和家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符小斌发现,帮助女性更好地成长,是避免许多家庭破裂的有效途径。于是,“性别平等进企业进校园”“在恋爱中成长”等课程在符小斌的组织下陆续开设。

  如今,润心心理发展中心已经执行了多个公益项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公益团队。其中,“向日葵润心行动——助力单亲妈妈共成长”作为南通市妇联资助优质项目,获多方好评;“小桔灯润心行动——助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成长”项目,获南通市第三届公益项目大赛金奖。面对未来,符小斌信心十足,“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为南通妇女儿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司万平:“我要一辈子呵护乡村学生”

  “小时候家里穷,上学只是个梦想。”回首往事,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司万平至今感慨万分。家中7个孩子,她排行老三, “二姐上过一阵子小学,我就跟她到学校,趴在窗户外面听。后来学校要缴学费,二姐便不去了,我仍去蹭课。老师看我总来,就把我领进教室,坐下免费听课。”就这样,司万平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1983年,机缘巧合下,高考落榜的司万平成了芦蒲初中的一名英语代课教师。她深知自己的不足,开始夜以继日地自学,一方面认真研读各种书籍,另一方面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求教,“年长的老师下班了,我就跑到她家帮着干活,见缝插针地取经。”凭借着这样的毅力,司万平先后取得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她所教的班级每次中考英语成绩都位居全县上游,而她本人也从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芦蒲初中地处阜宁西南,全校670名学生中,留守学生430人。“司老师不仅教书育人,而且给学生带来慈母般的关爱。”校长张楠告诉记者,学校地处偏僻,200多名住校女生的学习、安全、身体健康始终牵挂着司万平的心。在担任宿管员期间,她的值班室的门从来不关,学生随时可以找她。她还先后拿出4万余元,资助23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冯雅静:努力成为“全能园长”

  常州市幼教条线上第一位省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有重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外人看来,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总园长、党支部书记冯雅静有许多耀眼的“身份”,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众多光环的背后,是她孜孜不倦育人、踏踏实实工作的身影。

  1983年8月,18岁的冯雅静成为奔牛实验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为了上好公开课,她常常独自准备教案、制作教具、试讲到深夜。1993年,年轻的她担任奔牛实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

  2006年,冯雅静成为百年名园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园长。6年后,鸣珂巷幼教集团成立,惠及常州钟楼、新北、武进三区百姓。在她的带领下,鸣珂巷幼教集团开展了混龄教育、融合教育、游戏化课程等多个省级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相继取得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示范学校等80多个国家、省、市级荣誉。

  农村孩子也需要艺术熏陶,于是她鼓励教师们多掌握一门乐器,自己也从零开始带头学习古筝,并顺利通过古筝十级考核鉴定。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心灵呵护,于是她又努力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成为常州市校长队伍中首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30多年来,冯雅静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毫无保留地与来自各地的优秀教师分享经验。此外,她每年还定期带教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骨干教师,甚至亲自送教到边疆,支教到山区,帮助偏远地区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陈路

为教育奔跑的“她们”
——我省4名教师获评“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王艳芳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红旗手(集体)名单,我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院长蒋雍君、南通中学“符小斌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符小斌等4名教师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她们有的专注紫砂研究,为社会培养大批陶艺人才;有的热心社会公益,为妇女儿童积极奔走;有的扎根乡村,为留守儿童带去关爱与温暖;有的扎实工作,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园长”……为教育奔跑的“她们”,是这个“女神节”里最值得尊敬的美丽身影。

  蒋雍君:“让更多人爱陶、爱紫砂”

  1988年,蒋雍君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学成后,她回到宜兴,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潜心从事陶艺创作、陶艺教育和教学管理。

  “我从事教育,是为了让更多人爱陶、爱紫砂。”在蒋雍君看来,“感人心者,莫过于艺术;传文明者,莫过于教育”。从教近30年,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为宜兴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她出版了《紫韵清流》《陶艺设计与制作》《重构紫砂》等多本著作,个人作品在各项大赛中屡获殊荣。

  “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是她经常对学生讲的话。在技艺传授中,她严谨治学,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中,她把所有的爱倾注给学生,给了他们妈妈般的温暖。学生经济有困难,她不仅资助其完成学业,还帮助推荐就业岗位。得知学生生病,她嘘寒问暖,亲自熬汤前去探望。

  蒋雍君深知,只有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陶艺专业才有活力和生命力。她多次调研,摸准社会需求,加快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为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在她的努力下,一批批特色专业、项目成功验收,有力提升了陶瓷学院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她还主持实施了“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3+3”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在中职与本科之间搭建互通桥梁,推动高职陶艺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符小斌:做妇女儿童权益的守护者

  1991年,符小斌走上工作岗位,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她当了16年高中班主任,后期开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符小斌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正式成为一名心理教师。尽管离开语文教学岗位有些舍不得,但她对自己说,“担任语文教师,我只能帮助一个班级的同学,担任心理教师,我能帮助更多人” 。2009年,南通中学“符小斌心理咨询工作室”挂牌成立,至今个案咨询已超过8000小时。

  2015年起,符小斌兼任南通市教科院心理教育教研员,大力推动心理教育进课堂,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区活动相结合。她整合民政局、妇联和团委等社会资源,带领数名心理教师组建公益组织——南通市崇川区润心心理发展中心,更好地向社会和家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符小斌发现,帮助女性更好地成长,是避免许多家庭破裂的有效途径。于是,“性别平等进企业进校园”“在恋爱中成长”等课程在符小斌的组织下陆续开设。

  如今,润心心理发展中心已经执行了多个公益项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公益团队。其中,“向日葵润心行动——助力单亲妈妈共成长”作为南通市妇联资助优质项目,获多方好评;“小桔灯润心行动——助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成长”项目,获南通市第三届公益项目大赛金奖。面对未来,符小斌信心十足,“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为南通妇女儿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司万平:“我要一辈子呵护乡村学生”

  “小时候家里穷,上学只是个梦想。”回首往事,阜宁县芦蒲初级中学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司万平至今感慨万分。家中7个孩子,她排行老三, “二姐上过一阵子小学,我就跟她到学校,趴在窗户外面听。后来学校要缴学费,二姐便不去了,我仍去蹭课。老师看我总来,就把我领进教室,坐下免费听课。”就这样,司万平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1983年,机缘巧合下,高考落榜的司万平成了芦蒲初中的一名英语代课教师。她深知自己的不足,开始夜以继日地自学,一方面认真研读各种书籍,另一方面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求教,“年长的老师下班了,我就跑到她家帮着干活,见缝插针地取经。”凭借着这样的毅力,司万平先后取得中专、大专、本科文凭,她所教的班级每次中考英语成绩都位居全县上游,而她本人也从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芦蒲初中地处阜宁西南,全校670名学生中,留守学生430人。“司老师不仅教书育人,而且给学生带来慈母般的关爱。”校长张楠告诉记者,学校地处偏僻,200多名住校女生的学习、安全、身体健康始终牵挂着司万平的心。在担任宿管员期间,她的值班室的门从来不关,学生随时可以找她。她还先后拿出4万余元,资助23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

  冯雅静:努力成为“全能园长”

  常州市幼教条线上第一位省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有重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外人看来,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幼儿园总园长、党支部书记冯雅静有许多耀眼的“身份”,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众多光环的背后,是她孜孜不倦育人、踏踏实实工作的身影。

  1983年8月,18岁的冯雅静成为奔牛实验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为了上好公开课,她常常独自准备教案、制作教具、试讲到深夜。1993年,年轻的她担任奔牛实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

  2006年,冯雅静成为百年名园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园长。6年后,鸣珂巷幼教集团成立,惠及常州钟楼、新北、武进三区百姓。在她的带领下,鸣珂巷幼教集团开展了混龄教育、融合教育、游戏化课程等多个省级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相继取得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示范学校等80多个国家、省、市级荣誉。

  农村孩子也需要艺术熏陶,于是她鼓励教师们多掌握一门乐器,自己也从零开始带头学习古筝,并顺利通过古筝十级考核鉴定。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心灵呵护,于是她又努力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成为常州市校长队伍中首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30多年来,冯雅静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毫无保留地与来自各地的优秀教师分享经验。此外,她每年还定期带教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骨干教师,甚至亲自送教到边疆,支教到山区,帮助偏远地区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