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推动“双减”“三突破”

作者:丁 华 发布时间:2021-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南通市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 丁华

  “双减”政策合乎民心民意,为学生减负、为家庭减压、为教育松绑。南通市通州区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旗帜鲜明贯彻“双减”要求,缓解人民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做到“三避免”,实现“三突破”。

  一是避免一阵风走过场。做好“双减”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强薄弱学校的功能室、标准化体育场(馆)、多媒体等设施配备;深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优秀师资真正流动起来;做强做优线上答疑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覆盖面。

  二是避免校外培训改头换面。经过监管和整顿,目前校外培训过热现象大有改观,学生回归校园的生态正在恢复。为避免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由“地上”转向“地下”,我们应从开齐开全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着手,确保应教尽教,避免短视化、应试化教育,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避免升学压力不降反增。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后,相关培训机构可能会趁机“崛起”,学生特长竞争将更激烈,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我们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培育。

  准确把握并落实“双减”政策,核心要义是“减负”“提质”,需要立足实际,从教育自身行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一是突破机制求长效。开通“双减”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一体化”管理促进“双减”工作落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指向学生具体行为的“立学课堂”教学模式,让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减负增效”的长久途径。改变单纯依靠升学率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着眼于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潜在素质的考查,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是突破难题提质量。“双减”之难在于如何让课后服务、校内外共育真正成为“增效”的抓手。要设计好课后服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菜单式”服务。要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统一确定一批资质齐全、行为规范、信誉度高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出准入校园机构目录。要全面协同家校共育,构建家校共育“323”模式,即布排“领导点”,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摸排“关键点”,研究家校共育重点。掐准“兴奋点”,贯彻“双减”落实行动计划。建设绿色审议圈,组织教师开展总结交流活动,召开体验式家长会。勤按“提醒键”,引导家长关注“双减”家校共育课程和孩子学习情况。巧按“推送键”,开发家长学校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开“窗口键”,多途径宣传学校活动和教育知识。

  三是突破治理强保障。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集中力量对培训机构进行再整治,对符合开办要求的培训机构的课程、招生、师资、教学内容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切实保护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督导“长牙齿”,借力政府督导或责任督学,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检查方式,开展“双减”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落实“学校主管、学校负责”的主体责任,将“双减”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对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估和表彰奖励中,纳入对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先中。

责任编辑:陈路

推动“双减”“三突破”
发布时间:2021-10-2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丁 华

  ■南通市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体局局长 丁华

  “双减”政策合乎民心民意,为学生减负、为家庭减压、为教育松绑。南通市通州区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旗帜鲜明贯彻“双减”要求,缓解人民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做到“三避免”,实现“三突破”。

  一是避免一阵风走过场。做好“双减”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强薄弱学校的功能室、标准化体育场(馆)、多媒体等设施配备;深入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让优秀师资真正流动起来;做强做优线上答疑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覆盖面。

  二是避免校外培训改头换面。经过监管和整顿,目前校外培训过热现象大有改观,学生回归校园的生态正在恢复。为避免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由“地上”转向“地下”,我们应从开齐开全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着手,确保应教尽教,避免短视化、应试化教育,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避免升学压力不降反增。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后,相关培训机构可能会趁机“崛起”,学生特长竞争将更激烈,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我们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培育。

  准确把握并落实“双减”政策,核心要义是“减负”“提质”,需要立足实际,从教育自身行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一是突破机制求长效。开通“双减”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一体化”管理促进“双减”工作落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指向学生具体行为的“立学课堂”教学模式,让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减负增效”的长久途径。改变单纯依靠升学率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着眼于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潜在素质的考查,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是突破难题提质量。“双减”之难在于如何让课后服务、校内外共育真正成为“增效”的抓手。要设计好课后服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菜单式”服务。要拓宽课后服务渠道,统一确定一批资质齐全、行为规范、信誉度高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列出准入校园机构目录。要全面协同家校共育,构建家校共育“323”模式,即布排“领导点”,成立家校共育领导小组。摸排“关键点”,研究家校共育重点。掐准“兴奋点”,贯彻“双减”落实行动计划。建设绿色审议圈,组织教师开展总结交流活动,召开体验式家长会。勤按“提醒键”,引导家长关注“双减”家校共育课程和孩子学习情况。巧按“推送键”,开发家长学校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打开“窗口键”,多途径宣传学校活动和教育知识。

  三是突破治理强保障。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集中力量对培训机构进行再整治,对符合开办要求的培训机构的课程、招生、师资、教学内容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切实保护家长、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督导“长牙齿”,借力政府督导或责任督学,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检查方式,开展“双减”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落实“学校主管、学校负责”的主体责任,将“双减”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对学校高质量发展评估和表彰奖励中,纳入对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先中。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