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小学的食堂,校长最后吃,为什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05 来源: 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

  现在我省各所校园里的“阳光食堂”让孩子和家长们非常放心,淮安小学就经营管理着这样一座“阳光食堂”。学校是如何做的呢?

  做法一:规范流程保安全

  上岗关:严格把好食堂工作人员这一关,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合格证上岗。

  消毒关:做好餐具、设备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消毒工作,责任到人,次次记,天天查。

  进货关:做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各项台帐记录制度,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规程,专人负责、专人记录、专人检查,确保质量。

  留样关:食堂留样工作每天必须由专人负责,配备专用留样冷藏柜。每份菜品留样都用标签专门标好菜名,存放于专用的器具中。负责留言的人员负责填写每餐的留样登记表,便于日后查用。

  做法二:“明厨亮灶”真透明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校的食堂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升级进步,形成学校食堂升级“三部曲”:1.0版“通透式操作”,2.0版“内部无死角全方位监控”,3.0版 “明厨亮灶”工程

  学校积极运用好省“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及时做好食堂伙食费管理、食材采购配送、食品安全、配餐营养等信息的录入,学校大宗食材采购均来自政府采购中心中标单位。

  信息化平台让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制作等环节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家长和监管部门。让学生、家长通过监控知道食堂是怎么运作,饭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并且可以让监管部门实时监管,真正做到阳光、透明,以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做法三:“五常”管理铸品牌

  学校一直推行“五常法”先进食堂管理模式,做到“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检查、常自律”,以及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学校每日的菜单都由营养师精心搭配,做到科学、均衡、合理、营养、健康,一周菜单会提前公布在学校网站上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知晓和监督,家长对孩子哪天吃什么了如指掌。

  淮安小学师生就餐同菜同价,学校伙食搭配科学,伙食标准为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一汤、一水果),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全力打造让师生与家长放心的“阳光食堂”。

  做法四:“陪餐”监管一条龙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用餐安全,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陪餐”制度,其中包括:领导陪餐制度、值周领导提前试吃制度,校长最后就餐制度。

  值周领导提前试吃制度和校长最后就餐制度,有效保证了饭菜质量能让所有学生吃好吃饱,有力保证了最后饭菜温度暖和,从而保障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与营养。

  淮安小学校长周武:“‘校长最后就餐制度’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做的。这样做,最直接有效地保证了最后一个学生吃到的饭菜是暖和的,同时也能让家长放心,让他们相信孩子们在学校里都能吃到热饭,都能吃饱吃好。”

  除了“陪餐”有保障,学校还建立了完备的监督体系。由一把手校长、分管副校长、总务处主任、食堂安全员等人员组成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制定了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预案,管理成员之间层层签定安全工作责任状。从环境卫生、食品采购、操作间管理、全程透明监控、食品责任追究等方面,精心管理,把握各个环节,以规定程序操作,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无事故。

  学校还邀请家长与老师一并参与监督,成立了由家长、老师等组成的膳食管理委员会,不定期对食堂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抽查,给家长和学生吃上“定心丸”。

  学校食堂先后接待了中国医药报社、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南岳阳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食药监局等领导来校考察交流学习。学校采取的一系列食堂管理有效举措,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大家都在说:

  五年学生于子洛:我觉得学校的菜非常好吃,每周都能吃到牛肉、猪肉、对虾……每天的汤和水果都不一样。我在学校吃饭,爸爸妈妈很放心!

  四年级学生柏慧家长:学校食堂比外面餐馆、饭店更干净,我们家长非常放心。而且食堂的饭菜荤素搭配合理,每天都是两荤两素、一汤、一水果,小孩在学校食堂吃得很好。

  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吴家明:学校食堂的饭菜干净健康,口味还特别好,周一至周五饭菜都不一样,我上班期间几乎天天中午在学校吃。而且还能和学生坐在一起,吃着同样的饭菜,能聊一聊平时不常聊的话题,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

  淮安小学将一如既往把学生食堂就餐安全与营养问题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用心铸造“让所有人放心”的校园食堂。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