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和易以思:斯霞的语文教学智慧

作者:潘文彬 发布时间:2020-07-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任何教育的形态都来自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当我们关注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追问: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本质?从字面理解,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从这样的理路很容易进入语用说,即一些学者专家主张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而当我们将视野转向广袤的苏派语文世界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解读显然无法阐释斯霞“和易以思”的语文教学智慧,也无法阐述孙双金、祝禧、周益民等名师语文教学的艺术和境界。那么,什么是苏派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追求?苏派语文课堂里究竟发生着什么?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也许,我们需要将语言的本质放在教育的意义范畴中重新定义与考量,在宏大的历史文化时空和鲜活的儿童生命世界里去寻找属于“儿童的句子”和“主体的对话”,才能真正地走进苏派语文教育的世界。

和易以思:斯霞的语文教学智慧

  ■潘文彬

  柳斌先生说过一句话:“教师不要包办一切,主持课堂要少讲精讲,贵在点拨。在这里,点是‘点石成金’的点,拨是‘拨乱反正’的拨,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可见,课堂教学是一种引导点拨的艺术。在这些方面,斯霞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斯霞老师用她的爱心和智慧演绎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纯真语文的课堂,是学生享受母语学习魅力的课堂,是学生智慧自然生长的课堂。她的课堂教学启迪着我们,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艺术。

  这里,不妨撷取斯霞老师的经典课例《李闯王渡黄河》中一个教学环节,以此来领略她的课堂教学风采和语文教学智慧。

  师:课题上这个“渡”字是什么意思?

  生:“渡”就是过的意思。

  师: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

  生:不能。“渡”就是用船渡过水面。

  师:对。假使我们这样……(做泅水的姿势)

  生:“渡”就是从水里过,如渡水、毛主席横渡长江。

  师:还有什么“渡”?

  生:渡船,渡口。

  生:东渡,摆渡。

  师:对了,都是用这个“渡”字。因为是从水里过,所以“渡”字左边有三点水,大家记好了。

  见微知著。斯霞老师的课堂引导与点拨质朴而灵动,自然而睿智,显现出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导之有情。斯霞老师热爱儿童,她的启发与引导流淌着对学生的无限关爱。斯霞老师热爱母语,她的启发与引导彰显着汉语言文字的迷人魅力。斯霞老师把握住育人的精髓,她的启发与引导流淌着育人的情愫和智慧。

  导之有趣。斯霞老师真懂儿童,她的启发与引导充满着儿童的趣味;斯霞老师真懂语文,她的启发与引导充满着语文的味道。在她的循循诱导之下,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寻幽探秘,在轻松愉悦中学语习文,享受学习。

  导之有度。斯霞老师始终站在儿童那一边,采用最适切的方式启发、引导儿童认识汉字、理解汉语,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引领儿童的语文学习,促进儿童言语智慧的发展。斯霞老师的启发与引导自然而有法度,通过适时适度的追问,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由混沌模糊变得精准、立体而又丰满起来。

  导之有法。斯霞老师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理解儿童,并准确捕捉住儿童认知的偏差,不急不躁,淡定平和,循循善诱,采用聊天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展开思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偏差,习得知识,生成智慧。

  导之有道。斯霞老师的启发与引导遵循儿童的发展之道,贴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儿童获得一种适性的发展;遵循母语的学习之道,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来学习语文,以语化文,让儿童在语言和精神上健壮、长高;遵循课堂教学之道,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为核心,引导学生亲历过程,让儿童把“经历”变成“经验”。

  行文至此,又想起了《学记》中的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精髓。斯霞老师的教学智慧正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潘文彬,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

和易以思:斯霞的语文教学智慧
发布时间:2020-07-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潘文彬

  编者按 任何教育的形态都来自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当我们关注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追问: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本质?从字面理解,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从这样的理路很容易进入语用说,即一些学者专家主张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而当我们将视野转向广袤的苏派语文世界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解读显然无法阐释斯霞“和易以思”的语文教学智慧,也无法阐述孙双金、祝禧、周益民等名师语文教学的艺术和境界。那么,什么是苏派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追求?苏派语文课堂里究竟发生着什么?留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也许,我们需要将语言的本质放在教育的意义范畴中重新定义与考量,在宏大的历史文化时空和鲜活的儿童生命世界里去寻找属于“儿童的句子”和“主体的对话”,才能真正地走进苏派语文教育的世界。

和易以思:斯霞的语文教学智慧

  ■潘文彬

  柳斌先生说过一句话:“教师不要包办一切,主持课堂要少讲精讲,贵在点拨。在这里,点是‘点石成金’的点,拨是‘拨乱反正’的拨,责任不可谓不重大。”可见,课堂教学是一种引导点拨的艺术。在这些方面,斯霞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斯霞老师用她的爱心和智慧演绎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纯真语文的课堂,是学生享受母语学习魅力的课堂,是学生智慧自然生长的课堂。她的课堂教学启迪着我们,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艺术。

  这里,不妨撷取斯霞老师的经典课例《李闯王渡黄河》中一个教学环节,以此来领略她的课堂教学风采和语文教学智慧。

  师:课题上这个“渡”字是什么意思?

  生:“渡”就是过的意思。

  师: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

  生:不能。“渡”就是用船渡过水面。

  师:对。假使我们这样……(做泅水的姿势)

  生:“渡”就是从水里过,如渡水、毛主席横渡长江。

  师:还有什么“渡”?

  生:渡船,渡口。

  生:东渡,摆渡。

  师:对了,都是用这个“渡”字。因为是从水里过,所以“渡”字左边有三点水,大家记好了。

  见微知著。斯霞老师的课堂引导与点拨质朴而灵动,自然而睿智,显现出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导之有情。斯霞老师热爱儿童,她的启发与引导流淌着对学生的无限关爱。斯霞老师热爱母语,她的启发与引导彰显着汉语言文字的迷人魅力。斯霞老师把握住育人的精髓,她的启发与引导流淌着育人的情愫和智慧。

  导之有趣。斯霞老师真懂儿童,她的启发与引导充满着儿童的趣味;斯霞老师真懂语文,她的启发与引导充满着语文的味道。在她的循循诱导之下,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寻幽探秘,在轻松愉悦中学语习文,享受学习。

  导之有度。斯霞老师始终站在儿童那一边,采用最适切的方式启发、引导儿童认识汉字、理解汉语,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引领儿童的语文学习,促进儿童言语智慧的发展。斯霞老师的启发与引导自然而有法度,通过适时适度的追问,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由混沌模糊变得精准、立体而又丰满起来。

  导之有法。斯霞老师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理解儿童,并准确捕捉住儿童认知的偏差,不急不躁,淡定平和,循循善诱,采用聊天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展开思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偏差,习得知识,生成智慧。

  导之有道。斯霞老师的启发与引导遵循儿童的发展之道,贴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让儿童获得一种适性的发展;遵循母语的学习之道,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来学习语文,以语化文,让儿童在语言和精神上健壮、长高;遵循课堂教学之道,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为核心,引导学生亲历过程,让儿童把“经历”变成“经验”。

  行文至此,又想起了《学记》中的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精髓。斯霞老师的教学智慧正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潘文彬,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