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校园达人

南京自信小丫这样拿到纽约大学录取通知书(图)

作者:管天韵 发布时间:2018-04-19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12月16号早上,是NYU出结果的日子。在点击Decision Letter的按钮之前,我脑子里早就给自己排练了好几遍,希望自己可以淡然接受任何一种结果,心里却暗暗祈祷这么久的努力不要付诸东流 — 毕竟,收到梦校拒信就是一场以失望结尾的单相思呀。

  万幸,这几个月,或者说这两年半以来的付出换来了这一份“You are admitted”,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现在回想,整个申请季、整个高中也就是过隙白驹罢了,却也是我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

  高一来到中美班的我是全懵的。刚开学的时候外教说的话感觉有一半听的迷迷糊糊,尤其是需要大量记笔记和阅读的历史课。被疯狂的历史折磨得不行的时候,心理学第一次考试又考了个接近及格的成绩。那个时候我都在质疑自己到底该不该选择国际部。后来,我找高二高三的学长学姐用午饭后的一些时间补了补心理学,效仿他们的学习方法,给每一个章节都整理出自己的outline,心理学的成绩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至于历史,我尝试着用记托福听力笔记的方式去记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同学一起复习的时候请高二学长帮我们梳理知识点,虽说成绩还有些力不从心,我也总算是找到了我学习历史的方法。

  到了高二就是各种各样紧张的考试加复习。现在都想不到什么独特的、有关高二的学习生活的记忆了,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总把高二和标化成绩划等号吧。其实单从标化成绩来说,我的实力没有那么大。虽说从高一开始就学托福考托福,我直到高二下学期托福才考出110;五月份的AP,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只报名了两门,心理5分,世界史4分;紧接着六月份又考了SAT2,数学800,物理760;最让我头疼的SAT到了高三十月也才考到1440;GPA加权后是4.11。这样分布不太平均的标化成绩在班上很多同学的标化面前唯有低头。被考试考试再考试充实的高二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到了高三,正式开始申请的时候,我继续苦恼着标化,开始思索着文书,并且纠结着选校选专业。

  因为标化成绩不是很优秀,我就准备取长补短。仗着自己还不错的口语和表达能力,我报名了第三方面试。准备的时间里,我去找学校的老师模拟面试,学习面试时候的技巧和改正平时口语发音音调不地道的地方。因为是网络面试,在家里总有一种安心感,分享起自己的各种爱好和经历都不会紧张。更何况有些问题是自己对着镜子录着音练了许多遍的“大众面试题”,和面试官聊起天来也没什么压力。与其让招生官通过白纸黑字的成绩和文书认识自己,不如把自己真实的、自信的一面通过镜头展现给他们,这也是为自己的申请加分的一项。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早就该尘埃落定的标化成绩和具有辅助功能的面试,申请季最重要的还是写文书了。

  思考文书主线故事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就好像在把十几年来得过且过的自己一点点拾掇起来,寻找值得拼凑的记忆碎片,再用文字表达出脑子里鲜明的画面。而且,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不是呆滞地坐在电脑发一个下午的呆就能成功的。我更多的是在用平时不起眼的时间一遍遍回忆和反思自己。脑子里想着最近喜欢的歌时,走路时脑海一片空白时,看着手机怔怔地发呆时……把这些时间用来拼凑记忆碎片,我慢慢对自己的文书有了大概的方向。

  修改文书的过程也是整个申请季打得最持久的战役。八月底给Monica看第一稿时,我的文书就面临着结构、语言表达、立意提升的问题。于是开学后给不同的外教老师看,听他们给的意见,综合建议之后每晚花一个小时左右来润色、修改、甚至是重新写文章。从十月份开始,iPad上的日历几乎都被Dr.Tsang和Dr.Altice的名字填满。他们会认真的体会我想说明的意思,用更恰当的词语表达我的态度,并且格外注重全文的逻辑性。除了每天办公室讨论的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加上回家该文书的时间,第二天空闲的课间十分钟和自习课也显得弥足珍贵。那段时间,办公室门口的楼梯上总会挤着一些排队找他们看文书的同学们,趁着等待的时候互相看着文书提提意见,偷偷学习学习别人的句式用词,我也是其中一员。一个多月来,电脑文件夹里的文书也已经累积到了二十多稿。最终定稿的文章和第一篇稿子相比简直是面目全非,但是其中包含了太多老师们的付出和我反复修改的努力。

  至于选校,我和家长和老师也前前后后商量了很多很多次。高二暑假时我去过UCLA夏校,那个时候真的深爱着UCLA,回国后觉得连那里灼人的阳光都是值得回忆的。可是暑假回来认真思考之后,我还是想选择ED从高一就悄悄喜欢上的NYU。虽然没有去过纽约,没有去过NYU夏校,心里一直塞着对这个世界文化中心的期许和喜爱。如果可以在华盛顿广场的草地上放空一下午,如果可以拿着NYU的学生卡去纽约的艺术馆看展览,如果可以攒着钱就为了去百老汇看一场演出…… 纠结着纠结着,我就想开了。虽然去了纽约肯定要计算着昂贵的生活费开始节衣缩食(夸张了),但是既然UCLA没有ED而NYU有,既然NYU是我的梦校,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RD等不及,ED就迎着上呗。

  这三年,懵懵懂懂中适应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强迫着自己考完一次次考试,又努力地去争取被梦校眷顾的那个名额。每当我回想起来,总是记不太清自己太累了或者觉得自己太失败的那些时刻,反而是考完试之后的放松和提交完申请之后的解脱记忆犹新。我大概是个有了甜就忘了苦的人吧。也好,记得这三年得到的每一份细微的帮助,累积起来就是我对身边的老师朋友和父母巨大的感恩。

管天韵书法作品

  班主任点评:我至今仍记得这一届的军训,这群娃娃们从来没住过的多人宿舍和硬板床,第一天夜里多人突发哮喘,只能连夜送回城去。她在军训开始后没多久腿伤复发,急送医院,然而第二天她又要父母送回来,原因是她不想错过任何集体时光,哪怕是坐在旁边看着,晒着,陪伴着。那一年的夏天很热,而她却给我本来焦躁不安的心带来了安定,我和你们相识于那个夏天的每一个细节仍历历在目。三年来,她就像她写的书法一样,落笔有型,温婉动人,却也不会沉寂无声,也会时常惊艳。女孩子长成如她这般收放自如的模样,大概就是最好的啦!感谢你一路追随、不曾走开的目光!

责任编辑:陈路

南京自信小丫这样拿到纽约大学录取通知书(图)
发布时间:2018-04-19   
来       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12月16号早上,是NYU出结果的日子。在点击Decision Letter的按钮之前,我脑子里早就给自己排练了好几遍,希望自己可以淡然接受任何一种结果,心里却暗暗祈祷这么久的努力不要付诸东流 — 毕竟,收到梦校拒信就是一场以失望结尾的单相思呀。

  万幸,这几个月,或者说这两年半以来的付出换来了这一份“You are admitted”,心里的石头也就落了地。现在回想,整个申请季、整个高中也就是过隙白驹罢了,却也是我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

  高一来到中美班的我是全懵的。刚开学的时候外教说的话感觉有一半听的迷迷糊糊,尤其是需要大量记笔记和阅读的历史课。被疯狂的历史折磨得不行的时候,心理学第一次考试又考了个接近及格的成绩。那个时候我都在质疑自己到底该不该选择国际部。后来,我找高二高三的学长学姐用午饭后的一些时间补了补心理学,效仿他们的学习方法,给每一个章节都整理出自己的outline,心理学的成绩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至于历史,我尝试着用记托福听力笔记的方式去记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同学一起复习的时候请高二学长帮我们梳理知识点,虽说成绩还有些力不从心,我也总算是找到了我学习历史的方法。

  到了高二就是各种各样紧张的考试加复习。现在都想不到什么独特的、有关高二的学习生活的记忆了,大概是因为我下意识总把高二和标化成绩划等号吧。其实单从标化成绩来说,我的实力没有那么大。虽说从高一开始就学托福考托福,我直到高二下学期托福才考出110;五月份的AP,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也只报名了两门,心理5分,世界史4分;紧接着六月份又考了SAT2,数学800,物理760;最让我头疼的SAT到了高三十月也才考到1440;GPA加权后是4.11。这样分布不太平均的标化成绩在班上很多同学的标化面前唯有低头。被考试考试再考试充实的高二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到了高三,正式开始申请的时候,我继续苦恼着标化,开始思索着文书,并且纠结着选校选专业。

  因为标化成绩不是很优秀,我就准备取长补短。仗着自己还不错的口语和表达能力,我报名了第三方面试。准备的时间里,我去找学校的老师模拟面试,学习面试时候的技巧和改正平时口语发音音调不地道的地方。因为是网络面试,在家里总有一种安心感,分享起自己的各种爱好和经历都不会紧张。更何况有些问题是自己对着镜子录着音练了许多遍的“大众面试题”,和面试官聊起天来也没什么压力。与其让招生官通过白纸黑字的成绩和文书认识自己,不如把自己真实的、自信的一面通过镜头展现给他们,这也是为自己的申请加分的一项。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早就该尘埃落定的标化成绩和具有辅助功能的面试,申请季最重要的还是写文书了。

  思考文书主线故事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就好像在把十几年来得过且过的自己一点点拾掇起来,寻找值得拼凑的记忆碎片,再用文字表达出脑子里鲜明的画面。而且,发现独一无二的自己不是呆滞地坐在电脑发一个下午的呆就能成功的。我更多的是在用平时不起眼的时间一遍遍回忆和反思自己。脑子里想着最近喜欢的歌时,走路时脑海一片空白时,看着手机怔怔地发呆时……把这些时间用来拼凑记忆碎片,我慢慢对自己的文书有了大概的方向。

  修改文书的过程也是整个申请季打得最持久的战役。八月底给Monica看第一稿时,我的文书就面临着结构、语言表达、立意提升的问题。于是开学后给不同的外教老师看,听他们给的意见,综合建议之后每晚花一个小时左右来润色、修改、甚至是重新写文章。从十月份开始,iPad上的日历几乎都被Dr.Tsang和Dr.Altice的名字填满。他们会认真的体会我想说明的意思,用更恰当的词语表达我的态度,并且格外注重全文的逻辑性。除了每天办公室讨论的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加上回家该文书的时间,第二天空闲的课间十分钟和自习课也显得弥足珍贵。那段时间,办公室门口的楼梯上总会挤着一些排队找他们看文书的同学们,趁着等待的时候互相看着文书提提意见,偷偷学习学习别人的句式用词,我也是其中一员。一个多月来,电脑文件夹里的文书也已经累积到了二十多稿。最终定稿的文章和第一篇稿子相比简直是面目全非,但是其中包含了太多老师们的付出和我反复修改的努力。

  至于选校,我和家长和老师也前前后后商量了很多很多次。高二暑假时我去过UCLA夏校,那个时候真的深爱着UCLA,回国后觉得连那里灼人的阳光都是值得回忆的。可是暑假回来认真思考之后,我还是想选择ED从高一就悄悄喜欢上的NYU。虽然没有去过纽约,没有去过NYU夏校,心里一直塞着对这个世界文化中心的期许和喜爱。如果可以在华盛顿广场的草地上放空一下午,如果可以拿着NYU的学生卡去纽约的艺术馆看展览,如果可以攒着钱就为了去百老汇看一场演出…… 纠结着纠结着,我就想开了。虽然去了纽约肯定要计算着昂贵的生活费开始节衣缩食(夸张了),但是既然UCLA没有ED而NYU有,既然NYU是我的梦校,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RD等不及,ED就迎着上呗。

  这三年,懵懵懂懂中适应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强迫着自己考完一次次考试,又努力地去争取被梦校眷顾的那个名额。每当我回想起来,总是记不太清自己太累了或者觉得自己太失败的那些时刻,反而是考完试之后的放松和提交完申请之后的解脱记忆犹新。我大概是个有了甜就忘了苦的人吧。也好,记得这三年得到的每一份细微的帮助,累积起来就是我对身边的老师朋友和父母巨大的感恩。

管天韵书法作品

  班主任点评:我至今仍记得这一届的军训,这群娃娃们从来没住过的多人宿舍和硬板床,第一天夜里多人突发哮喘,只能连夜送回城去。她在军训开始后没多久腿伤复发,急送医院,然而第二天她又要父母送回来,原因是她不想错过任何集体时光,哪怕是坐在旁边看着,晒着,陪伴着。那一年的夏天很热,而她却给我本来焦躁不安的心带来了安定,我和你们相识于那个夏天的每一个细节仍历历在目。三年来,她就像她写的书法一样,落笔有型,温婉动人,却也不会沉寂无声,也会时常惊艳。女孩子长成如她这般收放自如的模样,大概就是最好的啦!感谢你一路追随、不曾走开的目光!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