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学校教育如何走向因材施教

作者:沈志斌 王玉家 发布时间:2018-03-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沈志斌/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王玉家

  学校是工业化的产物,旨在批量培养各种各样的产业工人,班级授课制是其典型的操作模式,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和因材施教是一对矛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课堂革命必须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强调:“课程实施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通过学情数据采集,配合人工智能,为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材施教便有了抓手。

  长期以来,我们的校本教研,关注最多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对学情分析的关注却远远不够。PCK理论指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可传授的知识)、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一种实践性知识)和精准读懂学生的知识。

  套用这三种知识分类来看,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学科知识,以学科教学专业杂志的论文统计来看,约70%的论文是属于学科知识层面的,例如,一个问题的商榷、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等;涉及学科教学知识的文章约20%,例如新课如何引入、难点如何化解等,通常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而涉及精准读懂学生类的论文却很少。主要原因是,读懂学生,必须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并提出教学策略,这种调查工作量巨大。

  教学过程中的作业、问卷和测试是最常态化的学情诊断环节,长期以来,教师是通过手工画“正”统计来完成的,这种统计方式占用教师大量的宝贵时间。近年来出现了网上阅卷系统,使统计效率极大提高。但是,网上阅卷存在缺陷,就是纸面没有批改的痕迹,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通过网上阅卷系统实现学情数据的常态化采集。笔者所在学校通过“高中生学业诊断与评价改革的行动研究”这一省级课题,历时5年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出“极课大数据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学情数据的常态化有痕采集难题,使教师的工作方式进入一种新的常态。

  “极课大数据系统”采用二维码识别学生的身份,每次作业、问卷和测试,学生只需粘贴自己的二维码即可。作业、问卷和测试卷可由WORD文档一键导入系统,并给每个题目赋分、赋知识点,系统自动生成PDF文件,打印后油印给学生。主观题与客观题合在一份作业纸上,大大节省了用纸成本。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教师手工批改,然后通过数据采集仪自动扫描采集数据。50份作业、问卷或测试卷,一分钟即可采集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我们认为,大数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个性化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通过常态化的有痕数据采集,一方面,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题库;另一方面,系统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了解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点,通过一定的算法,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一道习题、一份作业、一份测试、一堂微课乃至辅导教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破解教师一对多的难题,更好地使学校教育走向因材施教。

责任编辑:陈路

学校教育如何走向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2018-03-1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沈志斌/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王玉家

  学校是工业化的产物,旨在批量培养各种各样的产业工人,班级授课制是其典型的操作模式,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和因材施教是一对矛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课堂革命必须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强调:“课程实施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通过学情数据采集,配合人工智能,为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材施教便有了抓手。

  长期以来,我们的校本教研,关注最多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对学情分析的关注却远远不够。PCK理论指出,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可传授的知识)、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一种实践性知识)和精准读懂学生的知识。

  套用这三种知识分类来看,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学科知识,以学科教学专业杂志的论文统计来看,约70%的论文是属于学科知识层面的,例如,一个问题的商榷、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等;涉及学科教学知识的文章约20%,例如新课如何引入、难点如何化解等,通常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而涉及精准读懂学生类的论文却很少。主要原因是,读懂学生,必须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并提出教学策略,这种调查工作量巨大。

  教学过程中的作业、问卷和测试是最常态化的学情诊断环节,长期以来,教师是通过手工画“正”统计来完成的,这种统计方式占用教师大量的宝贵时间。近年来出现了网上阅卷系统,使统计效率极大提高。但是,网上阅卷存在缺陷,就是纸面没有批改的痕迹,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通过网上阅卷系统实现学情数据的常态化采集。笔者所在学校通过“高中生学业诊断与评价改革的行动研究”这一省级课题,历时5年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出“极课大数据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学情数据的常态化有痕采集难题,使教师的工作方式进入一种新的常态。

  “极课大数据系统”采用二维码识别学生的身份,每次作业、问卷和测试,学生只需粘贴自己的二维码即可。作业、问卷和测试卷可由WORD文档一键导入系统,并给每个题目赋分、赋知识点,系统自动生成PDF文件,打印后油印给学生。主观题与客观题合在一份作业纸上,大大节省了用纸成本。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教师手工批改,然后通过数据采集仪自动扫描采集数据。50份作业、问卷或测试卷,一分钟即可采集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我们认为,大数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个性化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通过常态化的有痕数据采集,一方面,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题库;另一方面,系统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学业情况,了解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点,通过一定的算法,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并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如一道习题、一份作业、一份测试、一堂微课乃至辅导教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破解教师一对多的难题,更好地使学校教育走向因材施教。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