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关注教材,深度运用:从“章头”开始

作者:徐晓连 陈超 发布时间:2018-10-2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教研室 徐晓连
    ■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中心学校 陈  超

  教材是落实国家教育意图和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作为教师,关注教材、深度运用教材势在必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每一章开头部分都设计了“章头”,包括典型的数学图形、生活场景图片、数学问题以及精练的文字语言,体现了各章的数学知识(结构)、思想方法或数学文化等,目的是引发师生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起到引领作用。

  那么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章头”的关注和使用情况如何呢?近期,笔者在宿迁市宿豫区就“关于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章头’的认知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你在一章教学开始时,是否对教材‘章头’资源进行过认真分析”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有”的占42.3%,“偶尔有”的占51.9%,“几乎没有”的占5.8%。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教材“章头”的关注度比对章节的关注度要低很多,也说明很多教师对“章头”作用的认知不足。

  “你在利用‘章头’资源进行教学时的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知如何应用”的占30.8%;“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好,且总是占用超出预设的课堂时间”的占17.3%;“资源很好,但不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占19.2%;“没有时间利用章头图进行情境创设”的占9.6%;“对‘章头’素材价值了解有限,应用流于形式”的占23.1%。这说明教师缺乏可借鉴的应用性经验,“章头”资源与学生学情不匹配。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升对“章头”的认知与运用水平呢?

  首先,提高师生对“章头”引领作用的认可度。教师既可以从课标要求和教参对“章头”的解析两方面着手,也可以在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引导他们对“章头”进行初步学习,使他们加深对“章头”的认识。“章头”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应经历这样的过程:感性认知→尝试性地运用→理性认知→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才能实现“章头”应有的价值。

  其次,加强“章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由于教材(教参)中没有说明“章头”必须作为1课时进行教学,因此“章头”的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基于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微教学”(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一是“原汁原味”式运用,即在教学“章头”时,所运用的素材与教材中提供的完全相同或者几乎相同,只是在问题的设计与呈现上进行适当加工,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是“问题引领”式运用。这里的“问题”来自于“章头”,可以结合“章头”中的其他内容或本章中涉及的内容加以丰富,以便实现章头的“引领”作用。

  【案例】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头图表示的是“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如下:

  问题:“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第31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活动1]请你用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设鸡有x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重建知识经验,同时为“二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2]若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可以得到关于x、y的两个方程,请你写出来。你所写的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设计意图:经历“二元”描述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也是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并引出“二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名词。

  [活动3]思考:你能通过这两个方程求出“鸡兔各几何”吗?你能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吗?

  设计意图: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概念名词,与“活动1”中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暗示“消元”的方法。

  [活动4]教师总结:从“一元”到“二元”,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从“二元”到“一元”,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本章将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建立、解法和应用。

  设计意图:运用“章头”语揭示本章主题,点出本章内容。

  三是“素材整合”式运用,即基于学生学情,对相关素材进行整合。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已有的素材进行计划性整理;二是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与“章头”有关的且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素材,并进行提取、整理和开发。

责任编辑:陈路

关注教材,深度运用:从“章头”开始
发布时间:2018-10-2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教研室 徐晓连
    ■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中心学校 陈  超

  教材是落实国家教育意图和课程标准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作为教师,关注教材、深度运用教材势在必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每一章开头部分都设计了“章头”,包括典型的数学图形、生活场景图片、数学问题以及精练的文字语言,体现了各章的数学知识(结构)、思想方法或数学文化等,目的是引发师生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起到引领作用。

  那么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章头”的关注和使用情况如何呢?近期,笔者在宿迁市宿豫区就“关于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章头’的认知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你在一章教学开始时,是否对教材‘章头’资源进行过认真分析”的调查结果显示,“经常有”的占42.3%,“偶尔有”的占51.9%,“几乎没有”的占5.8%。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教材“章头”的关注度比对章节的关注度要低很多,也说明很多教师对“章头”作用的认知不足。

  “你在利用‘章头’资源进行教学时的最大困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不知如何应用”的占30.8%;“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好,且总是占用超出预设的课堂时间”的占17.3%;“资源很好,但不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占19.2%;“没有时间利用章头图进行情境创设”的占9.6%;“对‘章头’素材价值了解有限,应用流于形式”的占23.1%。这说明教师缺乏可借鉴的应用性经验,“章头”资源与学生学情不匹配。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升对“章头”的认知与运用水平呢?

  首先,提高师生对“章头”引领作用的认可度。教师既可以从课标要求和教参对“章头”的解析两方面着手,也可以在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引导他们对“章头”进行初步学习,使他们加深对“章头”的认识。“章头”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教师应经历这样的过程:感性认知→尝试性地运用→理性认知→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才能实现“章头”应有的价值。

  其次,加强“章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由于教材(教参)中没有说明“章头”必须作为1课时进行教学,因此“章头”的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基于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微教学”(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一是“原汁原味”式运用,即在教学“章头”时,所运用的素材与教材中提供的完全相同或者几乎相同,只是在问题的设计与呈现上进行适当加工,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是“问题引领”式运用。这里的“问题”来自于“章头”,可以结合“章头”中的其他内容或本章中涉及的内容加以丰富,以便实现章头的“引领”作用。

  【案例】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头图表示的是“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如下:

  问题:“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第31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活动1]请你用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设鸡有x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重建知识经验,同时为“二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2]若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可以得到关于x、y的两个方程,请你写出来。你所写的两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设计意图:经历“二元”描述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也是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模型,并引出“二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名词。

  [活动3]思考:你能通过这两个方程求出“鸡兔各几何”吗?你能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吗?

  设计意图: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概念名词,与“活动1”中所列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暗示“消元”的方法。

  [活动4]教师总结:从“一元”到“二元”,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从“二元”到“一元”,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本章将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建立、解法和应用。

  设计意图:运用“章头”语揭示本章主题,点出本章内容。

  三是“素材整合”式运用,即基于学生学情,对相关素材进行整合。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已有的素材进行计划性整理;二是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与“章头”有关的且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素材,并进行提取、整理和开发。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