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论文写作点滴谈

作者:赵美娟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常有年轻的朋友在我身边絮叨,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我有个想法,办一个写作沙龙,互相交流交流,也把我这几年参加教科研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能使他们从中找到些什么,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写作、科研中有所启迪。

几年来,先后发表和获奖了二十多篇文章,回顾自己在科研路上的点滴体会,目的有三:

首先,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们,不要怕自己文笔差,我这个以“习武”出身之人,都敢于谈写作之道,你们这些文人害怕什么呢?

其二:不要怕失败,失败真是成功之母,哪怕一千次的失败,还有一千零一次成功等着你呢!不是吗?

第三:主要想给我这19年的工作画个号,给年轻的朋友留下点什么。

下面我就来回顾一下这几年来,在科研路上点滴体会与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一、 写作源于读书

一天,在饭桌上先生告诉我,今天看了一篇读后感,我问写的什么,先生说《把钉鞋挂在脖子上》。题目听起来多新颖,作者把教育与《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小动物、小矮人的思想斗争紧密联系,分析了在困境中教师们应如何面对环境的改变,以及如何把握改变的时机。先生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我也为自己大有收获而由衷高兴。真要感谢美酒、挚友、枕边书。

有一篇题目为《困惑、解惑、收获》的文章,是在我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的过程中,通过解读新理念的精髓,找出了自己在课改中的困惑,从而细细品味,反复琢磨、精心实践,解除了困惑而写的一篇读后感,获市论文评选二等奖。

我写了5本读书笔记,特别是今年暑假,我写了60多篇读后感,写完了用红笔把不顺之处,勾勾画画,每当闲暇时,拿起再读,都是一种无穷的精神享受,每次读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不仅重温原著的知识内涵,更多的还是陶醉在自己的文字里,感受着自己的感悟。读书真的使你超越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心灵的宽度,增加了灵魂的深度。你会发现,蓓蕾初成,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画。

二、 写作源于瞬间的灵感

记得在写《体育教学中的变与不变》这篇文章时,当时,周日午后下着小雨,百无聊赖的看一本杂志《江苏教育》,作者谈到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色彩纷呈、百家争鸣的新景象。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创新不是翻新,体育教学需要百家争鸣更需要海纳百川,瞬间脑海定格一句话“体育教学中的变与不变”就用这题目和下面几个提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变,学校体育评价标准应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变,教师的观念要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变,学习方式要变。接着,根据自己的看法对上述纲要进行填空,一篇文章基本成型。这篇文章获得了全国论文评比二等奖,后加进了些批判性的文字,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上。

还有一篇文章也是如此,没经过任何雕琢,存属“无心插柳柳成荫”,06年助残节前夕,看到全校教职工为了助残节忙得不亦乐乎,想写散文一篇“传好手中的火炬”来激励自己和比自己更年轻的一代。在写的过程中,联想到这几年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随手在另一张纸上写下“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职责明确,挖掘人的潜能;方法得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奖励分明,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自己只是个带笔者、感受着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当年这篇文章在全国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

我仅举例子说明,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要抓住来自心灵瞬间的灵感,把它记录、整理,撰写,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 写作源于娱乐

也许有几位朋友看到我的这篇文章,QQ农场的启示----我的育人经,本文是这样写的,时下大家最流行在茶余饭后兴致勃勃地谈论农场里的菜几时收,几时种,谁家的狗咬了谁;谁又开了一块新地……听得我心里痒痒的,便请朋友也帮我开通了“QQ农场”。于是乎我也开始学习“种地”,并在“种地”中感悟到了“种地”与“育人”之间的道理。

其中纲要是了解“种地”的规则;掌握“剪枝”的方法;端正“偷菜”的动机;寻到“种子”的惊奇;收获“果实”的快乐。就是在“QQ农场”里,玩中有乐,乐中有感,感悟到了“种地”与“育人”之间的道理,有感而发了一篇教育随笔,获了个市级一等奖。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种菜人不同,他们收获果实的期望值也不同。在他们的眼中,有人认为一颗种子是美丽的,有人认为一棵幼苗是美的,有人认为花是美的、叶是美的,也有人认为果实是美的。它们的美,不是仅仅是感官上的美,而是生命之美带给他的心灵的震撼。每个生命的点滴成长都是由汗水浇灌而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是不是“种花”之人,要看你是否早已分不出每个孩子的好坏美丑;看你是否会被他们的每一个笑容感染;看你是否会为他们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而感到由衷地高兴;看你眼中,是不是早已没有了标签。

你们想,种了几年菜即使你升级到了钻石100级,它依然是网上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会不经意的后悔学业的退步、时间的溜走,当你无意中收获红色的果实,也不要惊奇。是你早已种下了爱、幸福和快乐的种子,是时间让它们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四、 写作源于教学本身

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来自教学实践之中,如:《聋生排球兴趣的激发》,当时,铜山县争创排球特色县,我校也不甘于落后,我手写了一份《在聋校实施排球教学的实验研究》。几年下来,个个学生会打球、班班有球队,不仅出了一批优秀的排球队员,我们教研组就有四篇排球论文获奖。我的这篇文章不仅获得一等奖,还在《铜山教育》上发表。《徐州地区聋哑学生身高体重偏低的致因与对策研究》这篇文章的思路来源于,每年我校都要进行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国家体育总局体质健康网,在07、08、09年测试后,我对学校的6-12岁的儿童身高、体重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多次与我市来自农村、市区、郊区的不同小学数据进行了对比,写的一篇报告。文章后来发表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而《盲聋融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研究》,是在我带领学生进行运动训练时,发现让盲聋合作,不仅使聋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还是盲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篇文章发表在《现代特殊教育》上,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行一起来研究盲聋融合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另外,如:《健康教育激趣八法》、《运动简笔画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改变学习方法 促进聋生发展》、《七彩绳》案例等获奖文章均来源于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希望各位抓住教学中的点滴,及时思考、记录教学中困惑、从而让我们逐渐提升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特殊教育的老师们,不断的在书写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气质和品质。

五、 写作成功源于失败

毕业第二年,我加入了铜山县教育学会,学会要会员交论文。当时,我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第一次交材料,又不能不写,那几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写、怎么写、写什么、写什么。几天晚上就在我们学校小篮球场上走来走去,找灵感、找题材,到最后,突然看到篮球场地就写了个《运动场地的使用》,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可想可知了。

几年走来,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心里有好多内容可写,提笔开了几个头都写不下去,甚至,有时把结尾都写好了,由于实践内容的不充足,无法继续写下去,只好另选它法,另走别路。有一篇个案就是这种情形。一年级新来了一个陈翔,我带他体育课,发现他和其他聋孩子有太多的不同。经过与家长沟通与张红老师研究,我决定对他进行个别化训练,一个学期的拼拼图、翻手绳、拍皮球等训练后,虽然也翻阅了孤独症、脑瘫症等书籍仍然不知道从何着笔。在李莉老师的指导下,今年又把《关于陈某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作为我的个人课题重新再研究。

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两篇文章,《体育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奥运在残疾孩子心中》,就是在我的不厌其烦的改稿、投稿、再改稿中编辑被我感动了吧!给我选用了,还奖励我200元稿费。

六、 写作成功源于不耻下问

记忆中开始学写论文,请教最多的是王主任和李维斯老师和我先生,有时他们最多的给我提过十几条意见,就差没有全盘否决我的文章,可能是为了不伤害我的自尊心吧!《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聋校排球课兴趣的激发》、《聋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整合》等文章都是经过他们多次的修改,提出意见再修改的过程后定稿的。实话告诉年轻的朋友们,我的标点符号学得太差,就像我怎么也学不会“1、2、3、4”一样。所以,我必须经常向张红、秦露等语文老师请教。我喜欢年轻的像李莉、王婷等老师的写作风格,那种诗一般意境,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真实,使我的心灵飘逸。我会流连在年轻人的日志里,领悟她们的朝气,拉近与年轻人的代沟,使我的心灵像天使般快乐。

一路走来,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科研不是一件神秘的事,写作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我们不去思考,思考了迟迟不去行动,记不起是哪位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要想成功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年轻的朋友们,如今,我幡然醒悟,路就在脚下;成功就在你手中,只有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激情,幸福何须去寻寻觅觅,让我们从反思开始,在教学的大阵地里自由徜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成功后的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单位: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顾伟

论文写作点滴谈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赵美娟

常有年轻的朋友在我身边絮叨,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我有个想法,办一个写作沙龙,互相交流交流,也把我这几年参加教科研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能使他们从中找到些什么,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写作、科研中有所启迪。

几年来,先后发表和获奖了二十多篇文章,回顾自己在科研路上的点滴体会,目的有三:

首先,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们,不要怕自己文笔差,我这个以“习武”出身之人,都敢于谈写作之道,你们这些文人害怕什么呢?

其二:不要怕失败,失败真是成功之母,哪怕一千次的失败,还有一千零一次成功等着你呢!不是吗?

第三:主要想给我这19年的工作画个号,给年轻的朋友留下点什么。

下面我就来回顾一下这几年来,在科研路上点滴体会与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一、 写作源于读书

一天,在饭桌上先生告诉我,今天看了一篇读后感,我问写的什么,先生说《把钉鞋挂在脖子上》。题目听起来多新颖,作者把教育与《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小动物、小矮人的思想斗争紧密联系,分析了在困境中教师们应如何面对环境的改变,以及如何把握改变的时机。先生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我也为自己大有收获而由衷高兴。真要感谢美酒、挚友、枕边书。

有一篇题目为《困惑、解惑、收获》的文章,是在我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的过程中,通过解读新理念的精髓,找出了自己在课改中的困惑,从而细细品味,反复琢磨、精心实践,解除了困惑而写的一篇读后感,获市论文评选二等奖。

我写了5本读书笔记,特别是今年暑假,我写了60多篇读后感,写完了用红笔把不顺之处,勾勾画画,每当闲暇时,拿起再读,都是一种无穷的精神享受,每次读后,都有不同的感受,不仅重温原著的知识内涵,更多的还是陶醉在自己的文字里,感受着自己的感悟。读书真的使你超越了生命的长度,拓展了心灵的宽度,增加了灵魂的深度。你会发现,蓓蕾初成,梅映雪香,生命在其中,美得像一幅画。

二、 写作源于瞬间的灵感

记得在写《体育教学中的变与不变》这篇文章时,当时,周日午后下着小雨,百无聊赖的看一本杂志《江苏教育》,作者谈到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色彩纷呈、百家争鸣的新景象。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创新不是翻新,体育教学需要百家争鸣更需要海纳百川,瞬间脑海定格一句话“体育教学中的变与不变”就用这题目和下面几个提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变,学校体育评价标准应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变,教师的观念要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变,学习方式要变。接着,根据自己的看法对上述纲要进行填空,一篇文章基本成型。这篇文章获得了全国论文评比二等奖,后加进了些批判性的文字,发表在《南京师大学报》上。

还有一篇文章也是如此,没经过任何雕琢,存属“无心插柳柳成荫”,06年助残节前夕,看到全校教职工为了助残节忙得不亦乐乎,想写散文一篇“传好手中的火炬”来激励自己和比自己更年轻的一代。在写的过程中,联想到这几年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随手在另一张纸上写下“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职责明确,挖掘人的潜能;方法得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奖励分明,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自己只是个带笔者、感受着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当年这篇文章在全国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二等奖。

我仅举例子说明,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要抓住来自心灵瞬间的灵感,把它记录、整理,撰写,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 写作源于娱乐

也许有几位朋友看到我的这篇文章,QQ农场的启示----我的育人经,本文是这样写的,时下大家最流行在茶余饭后兴致勃勃地谈论农场里的菜几时收,几时种,谁家的狗咬了谁;谁又开了一块新地……听得我心里痒痒的,便请朋友也帮我开通了“QQ农场”。于是乎我也开始学习“种地”,并在“种地”中感悟到了“种地”与“育人”之间的道理。

其中纲要是了解“种地”的规则;掌握“剪枝”的方法;端正“偷菜”的动机;寻到“种子”的惊奇;收获“果实”的快乐。就是在“QQ农场”里,玩中有乐,乐中有感,感悟到了“种地”与“育人”之间的道理,有感而发了一篇教育随笔,获了个市级一等奖。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种菜人不同,他们收获果实的期望值也不同。在他们的眼中,有人认为一颗种子是美丽的,有人认为一棵幼苗是美的,有人认为花是美的、叶是美的,也有人认为果实是美的。它们的美,不是仅仅是感官上的美,而是生命之美带给他的心灵的震撼。每个生命的点滴成长都是由汗水浇灌而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是不是“种花”之人,要看你是否早已分不出每个孩子的好坏美丑;看你是否会被他们的每一个笑容感染;看你是否会为他们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而感到由衷地高兴;看你眼中,是不是早已没有了标签。

你们想,种了几年菜即使你升级到了钻石100级,它依然是网上那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会不经意的后悔学业的退步、时间的溜走,当你无意中收获红色的果实,也不要惊奇。是你早已种下了爱、幸福和快乐的种子,是时间让它们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四、 写作源于教学本身

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来自教学实践之中,如:《聋生排球兴趣的激发》,当时,铜山县争创排球特色县,我校也不甘于落后,我手写了一份《在聋校实施排球教学的实验研究》。几年下来,个个学生会打球、班班有球队,不仅出了一批优秀的排球队员,我们教研组就有四篇排球论文获奖。我的这篇文章不仅获得一等奖,还在《铜山教育》上发表。《徐州地区聋哑学生身高体重偏低的致因与对策研究》这篇文章的思路来源于,每年我校都要进行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国家体育总局体质健康网,在07、08、09年测试后,我对学校的6-12岁的儿童身高、体重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多次与我市来自农村、市区、郊区的不同小学数据进行了对比,写的一篇报告。文章后来发表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而《盲聋融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研究》,是在我带领学生进行运动训练时,发现让盲聋合作,不仅使聋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还是盲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篇文章发表在《现代特殊教育》上,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行一起来研究盲聋融合的可行性及可推广性。另外,如:《健康教育激趣八法》、《运动简笔画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改变学习方法 促进聋生发展》、《七彩绳》案例等获奖文章均来源于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希望各位抓住教学中的点滴,及时思考、记录教学中困惑、从而让我们逐渐提升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特殊教育的老师们,不断的在书写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气质和品质。

五、 写作成功源于失败

毕业第二年,我加入了铜山县教育学会,学会要会员交论文。当时,我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第一次交材料,又不能不写,那几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写、怎么写、写什么、写什么。几天晚上就在我们学校小篮球场上走来走去,找灵感、找题材,到最后,突然看到篮球场地就写了个《运动场地的使用》,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可想可知了。

几年走来,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心里有好多内容可写,提笔开了几个头都写不下去,甚至,有时把结尾都写好了,由于实践内容的不充足,无法继续写下去,只好另选它法,另走别路。有一篇个案就是这种情形。一年级新来了一个陈翔,我带他体育课,发现他和其他聋孩子有太多的不同。经过与家长沟通与张红老师研究,我决定对他进行个别化训练,一个学期的拼拼图、翻手绳、拍皮球等训练后,虽然也翻阅了孤独症、脑瘫症等书籍仍然不知道从何着笔。在李莉老师的指导下,今年又把《关于陈某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作为我的个人课题重新再研究。

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两篇文章,《体育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奥运在残疾孩子心中》,就是在我的不厌其烦的改稿、投稿、再改稿中编辑被我感动了吧!给我选用了,还奖励我200元稿费。

六、 写作成功源于不耻下问

记忆中开始学写论文,请教最多的是王主任和李维斯老师和我先生,有时他们最多的给我提过十几条意见,就差没有全盘否决我的文章,可能是为了不伤害我的自尊心吧!《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聋校排球课兴趣的激发》、《聋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整合》等文章都是经过他们多次的修改,提出意见再修改的过程后定稿的。实话告诉年轻的朋友们,我的标点符号学得太差,就像我怎么也学不会“1、2、3、4”一样。所以,我必须经常向张红、秦露等语文老师请教。我喜欢年轻的像李莉、王婷等老师的写作风格,那种诗一般意境,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真实,使我的心灵飘逸。我会流连在年轻人的日志里,领悟她们的朝气,拉近与年轻人的代沟,使我的心灵像天使般快乐。

一路走来,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科研不是一件神秘的事,写作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我们不去思考,思考了迟迟不去行动,记不起是哪位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们要想成功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年轻的朋友们,如今,我幡然醒悟,路就在脚下;成功就在你手中,只有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激情,幸福何须去寻寻觅觅,让我们从反思开始,在教学的大阵地里自由徜徉,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成功后的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单位: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