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创造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作者:李镇西 发布时间:2018-02-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李镇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成为“教育家”?我认为,教育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即心灵舒展,不被世俗的名利所累,不会“心为形役”。第二,有富于创见的教育思想,即精神解放,唯真理是从,不迷信任何权威。第三,有“百科全书式”的学养,即视野开阔,只有视野开阔,其思考才能独立而有远见。第四,有长期的第一线实践,即行动自如,他的所作所为都不受任何人干扰和束缚。一句话,教育家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人。

  什么样的天空能够涌现出“教育家”?任何杰出人才都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教育家也是如此。像陶行知、蔡元培、晏阳初等教育家更多的是在自己持之以恒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但教育家的诞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成长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通过各种“工程”去“培养”教育家,不如为其成长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空气、土壤、水分和阳光,给他们自由飞翔的天空,特别是要宽容其个性。凡是具有创造性实践精神与能力的教育者往往都是个性鲜明的人,他们有自己“标新立异”的思想,有自己“别出心裁”的表达,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做法。如果我们扼杀了教育者的个性,也就扼杀了教育者成长为教育家的可能。当然,尊重个性,并不是取消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但任何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都不能取代千千万万一线教育者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

  什么样的大地适宜“教育家”办学?当然还是“自由的土壤”。要允许教育家有自己一整套的办学思路,只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事管理”“财务支配”等方面,就应该充分给予教育家以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为破解政府与公办学校“管办不分”、公办学校办学活力不够、教师编制不足、教师进出渠道不畅、经费管理缺乏自主、绩效杠杆不灵等问题,成都市武侯区2014年在新建成的川大附中西区学校率先探索了“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办学模式,具体做法:一是“管理自主”,将原来由武侯区教育局管理的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开发、教师及其他职工聘任、中层干部选聘、学校经费支配等权力还给学校。二是“教师自聘”,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力资源标准,自主设定岗位、制定人员招聘方案,报教育局审批。建立“公布招聘信息、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岗位聘用、签订劳动合同”六个规范流程,校长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教师招聘,纪检部门选派人员实施过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三是“经费包干”,包干经费由生均公用经费总额和教师人员经费(按生师比核定数)之和组成。分年度一次性打包划拨学校,由学校自主管理使用。学校设施设备、基建维修等项目所需经费不在包干经费里,需要时由教育局划拨。4年来,学校办学活力逐步显现,区域教育治理能力获得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武侯区已在12所新建学校、幼儿园推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正推广实施,北京、重庆、浙江、贵州等地69个考察团1249人次到武侯区考察借鉴。

  鼓励教育家办学,最重要的是改善校长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应该给校长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但我要说,校长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学校来说更是致命的威胁。如果我们的每一个校长都能拥有“宁静”和“纯粹”的天空,那么教育家必定会层出不穷、群星璀璨。

责任编辑:陈路

创造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8-02-1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李镇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成为“教育家”?我认为,教育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即心灵舒展,不被世俗的名利所累,不会“心为形役”。第二,有富于创见的教育思想,即精神解放,唯真理是从,不迷信任何权威。第三,有“百科全书式”的学养,即视野开阔,只有视野开阔,其思考才能独立而有远见。第四,有长期的第一线实践,即行动自如,他的所作所为都不受任何人干扰和束缚。一句话,教育家应该是一个自由的人。

  什么样的天空能够涌现出“教育家”?任何杰出人才都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教育家也是如此。像陶行知、蔡元培、晏阳初等教育家更多的是在自己持之以恒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但教育家的诞生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成长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通过各种“工程”去“培养”教育家,不如为其成长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空气、土壤、水分和阳光,给他们自由飞翔的天空,特别是要宽容其个性。凡是具有创造性实践精神与能力的教育者往往都是个性鲜明的人,他们有自己“标新立异”的思想,有自己“别出心裁”的表达,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做法。如果我们扼杀了教育者的个性,也就扼杀了教育者成长为教育家的可能。当然,尊重个性,并不是取消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遵循的原则。但任何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都不能取代千千万万一线教育者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

  什么样的大地适宜“教育家”办学?当然还是“自由的土壤”。要允许教育家有自己一整套的办学思路,只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事管理”“财务支配”等方面,就应该充分给予教育家以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为破解政府与公办学校“管办不分”、公办学校办学活力不够、教师编制不足、教师进出渠道不畅、经费管理缺乏自主、绩效杠杆不灵等问题,成都市武侯区2014年在新建成的川大附中西区学校率先探索了“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办学模式,具体做法:一是“管理自主”,将原来由武侯区教育局管理的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开发、教师及其他职工聘任、中层干部选聘、学校经费支配等权力还给学校。二是“教师自聘”,学校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力资源标准,自主设定岗位、制定人员招聘方案,报教育局审批。建立“公布招聘信息、接受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岗位聘用、签订劳动合同”六个规范流程,校长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教师招聘,纪检部门选派人员实施过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三是“经费包干”,包干经费由生均公用经费总额和教师人员经费(按生师比核定数)之和组成。分年度一次性打包划拨学校,由学校自主管理使用。学校设施设备、基建维修等项目所需经费不在包干经费里,需要时由教育局划拨。4年来,学校办学活力逐步显现,区域教育治理能力获得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武侯区已在12所新建学校、幼儿园推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正推广实施,北京、重庆、浙江、贵州等地69个考察团1249人次到武侯区考察借鉴。

  鼓励教育家办学,最重要的是改善校长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应该给校长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但我要说,校长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学校来说更是致命的威胁。如果我们的每一个校长都能拥有“宁静”和“纯粹”的天空,那么教育家必定会层出不穷、群星璀璨。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