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迎接“人机共教”新时代

作者:朱永新 发布时间:2018-04-1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智能机器人的汹涌而来,对人类社会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教育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有人预测说:“未来10年,大部分人类只需思考5秒钟以下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比例上来说,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取代,如助理、翻译、保安、前台、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这样的预测有些耸人听闻,对教师被列在被取代的职业之中,我更是不敢苟同。就像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帮助律师事务一样,但要真正取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会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教,未来的教育也会进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但教师职业不会消失,也不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当然,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不会被取代,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不会被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能够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师的本性与特质。要想不被淘汰,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

  首先,要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究竟哪些事是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呢?在许多人看来,智能机器人似乎无所不能,其实智能机器人也是有“软肋”的,就是其不可能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可能具有真正的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棋艺水平再高的阿尔法狗眼里无疑是见棋而不见人的,而教育恰恰是“人的事业”。怀特海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此外,智能机器人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但是教师的工作往往是非预设、非逻辑、非线性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各种力量的平衡,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其次,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未来的人类一定是一种新型的人机结合体,人类会借助于智能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强大。美国教育界曾经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谷歌上能查到的东西不需要在课堂上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转型了,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未来的教师,会从现在大量的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烦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知识性传授,也不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模仿性训练、重复性练习,而是能够娴熟地运用智能机器人,娴熟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及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与问题。

  以往,教师在接受完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后,基本就能够胜任教师职业。未来,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真正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朋飞

迎接“人机共教”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8-04-13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智能机器人的汹涌而来,对人类社会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教育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有人预测说:“未来10年,大部分人类只需思考5秒钟以下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从比例上来说,未来10年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取代,如助理、翻译、保安、前台、护士、记者、会计、教师、理财师……”这样的预测有些耸人听闻,对教师被列在被取代的职业之中,我更是不敢苟同。就像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疗诊断、帮助律师事务一样,但要真正取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会帮助教师更好地从教,未来的教育也会进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但教师职业不会消失,也不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

  当然,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不会被取代,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不会被淘汰。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能够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师的本性与特质。要想不被淘汰,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

  首先,要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究竟哪些事是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呢?在许多人看来,智能机器人似乎无所不能,其实智能机器人也是有“软肋”的,就是其不可能具有人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不可能具有真正的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棋艺水平再高的阿尔法狗眼里无疑是见棋而不见人的,而教育恰恰是“人的事业”。怀特海曾经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此外,智能机器人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强,但是教师的工作往往是非预设、非逻辑、非线性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各种力量的平衡,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其次,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未来的人类一定是一种新型的人机结合体,人类会借助于智能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强大。美国教育界曾经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谷歌上能查到的东西不需要在课堂上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转型了,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未来的教师,会从现在大量的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烦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知识性传授,也不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的模仿性训练、重复性练习,而是能够娴熟地运用智能机器人,娴熟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及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与问题。

  以往,教师在接受完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后,基本就能够胜任教师职业。未来,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真正适应“人机共教”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李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