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为教师赋能,让教育出彩

作者:江文龙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引领教师发展,为教师赋能,让教育出彩。

为教师赋能,让教育出彩

  ■江文龙

  从模仿开始,打造教师成长着力点

  引入“空中课堂”,借力课后网络共享名师。开学初,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观看名师空中课堂实录,显性学习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然后从再造性模仿开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我校张宏霞老师就是在模仿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教师。她从模仿于永正、王崧舟等名教师的经典课例开始,从导入、教学环节设计、课堂语言组织等方面精心揣摩,用心模仿。刚开始模仿时,张宏霞觉得很生硬,常常丢三落四,但是模仿多了,慢慢地就觉得顺手、自然了。经过多年努力,张宏霞上课时言谈举止中就有一种优秀教师的风范和气度。2019年9月,在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张宏霞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实施“青蓝工程”,借助校内资源加速成长。我校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说课、演课、汇报课等活动,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心手相牵、教学相长,借助校内资源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毛冬梅和毛敏两位青年教师就是在“青蓝工程”活动中快速成长起来的。她们虚心向师傅学习,师徒之间常常就教学设计、课堂细节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她们为了打磨课堂,教学设计稿通常要改上好几次才能定下来,然后再试教、再修改。今年,毛冬梅和毛敏在沭阳县教育局举行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读书开始,打造教师成长发展点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呼吁广大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教师做“读书的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实际、紧迫的职业要求,是当下课程改革的形势所需。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我校强化对教师的读书要求,扩建了教师阅览室,为教师在校读书营造氛围和提供场所。

  制订读书计划,为终身学习打好根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为教师制订读书计划,细化到每周每天,规定教师的必读书目,为教师终身学习打好根基。教师通过自己选读和必读书目,每天确保1~2小时的深度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撰写读书心得,为专业成长打好底色。边阅读边摘录,这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阅读习惯。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体会。我校还定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并把优秀的读书笔记编辑成册,在校园内进行分享学习。

  分享读书精彩,为美好人生添砖加瓦。我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读书,是一种最美的姿态”等活动,让教师分享读书心得。李璇老师在分享《做不抱怨的教师》的读书心得时说:“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作为教师,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它们都会在心里安家落户。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使我们的工作因充实而精彩。”

  从反思开始,打造教师成长充气点

  只有会反思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开学初,教务处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需,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追求。

  课前反思,预设课堂精彩。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我校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反思,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预设的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等。通过课前反思,教师能很好地预设课堂教学,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课中反思,生成课堂智慧。我校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中反思,生成课堂智慧。每学期,我校专门组织教师进行课中反思案例分享。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年轻教师毛广艳说:“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突然而至,我会反思调整教学,及时捕捉与解决问题。对解决不了的,我会请教老教师,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反思,生成课堂智慧,完善课堂教学。

  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课后,我们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剖析,这样可以为今后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从科研开始,打造教师成长支撑点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我校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撰写论文,以科研促教学。本学期,除了省、市级课题申报,我校还实行校级课题申报,做到人人有课题。课堂、课程、课题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走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科研特色之路。

  由“疑”生“问”,让课堂创生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题,课题选题结合课堂实际,聚焦课堂,切实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校许多教师在小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小课题成功申报成为省、市级重点课题。我校以课堂教学中的小课题为抓手,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由“研”解“问”,让课题回归课堂。通过课题研究,由“研”解“问”,让课题回归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课题实验课的展示活动,全体成员参与观察或反思环节。课题实验课立足服务于课题研究,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课堂、回归课堂。

  (江文龙,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任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

为教师赋能,让教育出彩
发布时间:2021-04-0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引领教师发展,为教师赋能,让教育出彩。

为教师赋能,让教育出彩

  ■江文龙

  从模仿开始,打造教师成长着力点

  引入“空中课堂”,借力课后网络共享名师。开学初,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观看名师空中课堂实录,显性学习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然后从再造性模仿开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我校张宏霞老师就是在模仿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一名优秀教师。她从模仿于永正、王崧舟等名教师的经典课例开始,从导入、教学环节设计、课堂语言组织等方面精心揣摩,用心模仿。刚开始模仿时,张宏霞觉得很生硬,常常丢三落四,但是模仿多了,慢慢地就觉得顺手、自然了。经过多年努力,张宏霞上课时言谈举止中就有一种优秀教师的风范和气度。2019年9月,在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张宏霞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实施“青蓝工程”,借助校内资源加速成长。我校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定期举行青年教师说课、演课、汇报课等活动,让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心手相牵、教学相长,借助校内资源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我校毛冬梅和毛敏两位青年教师就是在“青蓝工程”活动中快速成长起来的。她们虚心向师傅学习,师徒之间常常就教学设计、课堂细节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她们为了打磨课堂,教学设计稿通常要改上好几次才能定下来,然后再试教、再修改。今年,毛冬梅和毛敏在沭阳县教育局举行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读书开始,打造教师成长发展点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呼吁广大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教师做“读书的种子”,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实际、紧迫的职业要求,是当下课程改革的形势所需。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我校强化对教师的读书要求,扩建了教师阅览室,为教师在校读书营造氛围和提供场所。

  制订读书计划,为终身学习打好根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为教师制订读书计划,细化到每周每天,规定教师的必读书目,为教师终身学习打好根基。教师通过自己选读和必读书目,每天确保1~2小时的深度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撰写读书心得,为专业成长打好底色。边阅读边摘录,这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阅读习惯。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体会。我校还定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并把优秀的读书笔记编辑成册,在校园内进行分享学习。

  分享读书精彩,为美好人生添砖加瓦。我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读书,是一种最美的姿态”等活动,让教师分享读书心得。李璇老师在分享《做不抱怨的教师》的读书心得时说:“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作为教师,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它们都会在心里安家落户。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使我们的工作因充实而精彩。”

  从反思开始,打造教师成长充气点

  只有会反思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开学初,教务处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境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需,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追求。

  课前反思,预设课堂精彩。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我校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反思,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预设的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等。通过课前反思,教师能很好地预设课堂教学,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课中反思,生成课堂智慧。我校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中反思,生成课堂智慧。每学期,我校专门组织教师进行课中反思案例分享。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年轻教师毛广艳说:“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突然而至,我会反思调整教学,及时捕捉与解决问题。对解决不了的,我会请教老教师,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教学添砖加瓦。”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不断碰撞,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反思,生成课堂智慧,完善课堂教学。

  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课后,我们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剖析,这样可以为今后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从科研开始,打造教师成长支撑点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素养转化为教学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我校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撰写论文,以科研促教学。本学期,除了省、市级课题申报,我校还实行校级课题申报,做到人人有课题。课堂、课程、课题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走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育科研特色之路。

  由“疑”生“问”,让课堂创生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课题,课题选题结合课堂实际,聚焦课堂,切实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校许多教师在小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小课题成功申报成为省、市级重点课题。我校以课堂教学中的小课题为抓手,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由“研”解“问”,让课题回归课堂。通过课题研究,由“研”解“问”,让课题回归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两次课题实验课的展示活动,全体成员参与观察或反思环节。课题实验课立足服务于课题研究,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让课题研究真正服务课堂、回归课堂。

  (江文龙,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任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