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杏坛星光

校长本色是“农夫”

作者:胡金波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沈茂德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胡金波

  沈茂德是一位融“学有专长、教有特长、治有所长”于一体,熔“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于一炉,集“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建树教育”于一身的知名高中校长。

  因工作关系,我曾和沈茂德有过多次零距离接触交谈,多次聆听他在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会议上的发言,拜读过他撰写的《窗内窗外:一位校长的教育行走》等代表性著作和《我的教育乌托邦》等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印象既深刻,又美好;收获既直接,又受用;记忆既珍贵,又难忘。

  沈茂德中等清瘦的身材配上传神灵动的眼睛,显得特别干练且充满着精气神;始终荡漾着微笑的面容加上从容不迫的谈吐,给人一种亲近、丰富、智慧、精深之感。他在不经意间吐露出的真知灼见,让人如雷贯耳,在“一线阳光穿云出”之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在细微之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人如沐春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平常凡事之中展露的真才实学,让人茹古涵今,“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高中学段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担负不同凡响的使命,深藏不动声色的鞭笞,巧隐不言而喻的紧张,凸显不落窠臼的奋发,铭刻不能忘却的美好。正因如此,常常有人感叹:“做一名高中校长难,做一名名高中校长更难,做一名高品质的名高中校长难上加难。”但沈茂德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中教育第一线,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道义扛在肩上,把师生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将本色坚守到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所赢得的声誉,有口皆赞。

  今年暑假,沈茂德卸任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一职,到一所民办国际学校任执行校长。他未离开教育工作岗位,还做他钟爱的教育事业,继续为建设高品质的教育贡献智慧和余热。

  沈茂德作为一名教育家型的高中校长,一直谦虚地自称是一名“农夫”。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了农业政首邦本的地位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农村广袤秀美的神韵和滞后艰深的状况、农民朴实奉献的品质和劳苦艰辛的现实,刻骨铭心、挥之不去,触类旁通、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感悟到校长的使命,体悟到教育家的责任。

  沈茂德是一位“有知识”的“农夫”。凡是与沈茂德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表达所吸引、所感染、所打动、所认同。他是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他坚信:“校长绝不是无所不能的”“要使学校全面增值,首先要使每一个人内心增值”“‘文化空气’是基础性、决定性的力量”。他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不断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方法。他时时用美好愿景感召人、宽阔胸怀凝聚人、扎实学术征服人,处处用务实作风赢得人、物化成果激励人、优美环境熏陶人。他是“既重耕耘,又重收获”的人,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宝贵财富。他把“一流考生”看作是“一流学生”的附加产品,天一中学的课堂实现了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成长”、从“注重学会”向“注重会学”、从“注重提供适合教育的学生”向“注重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转变。这种脱胎换骨的转变让天一中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收获了许多含金量很高的奖项。“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奖项根植于“对每一个学生给予适性教育和个性化帮助”之中。

  沈茂德是一位“有见识”的“农夫”。“见识”是“灵魂的冒险”,是“信、达、雅”,是“‘真’的化身、‘善’的表达、‘美’的体现”。 沈茂德作为一名“有见识”的“农夫”,一是善于化“浓”为“淡”。二十二年如一日,他“从不把校长当官做”,而是把校长看成是“播撒阳光和帮助师生发展的服务者”。因此,他永怀“书生本色”,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地甘当“天一蓝图”的孕育者、“天一改革”的推动者、“天一团队”的点灯者、“天一学术”的引领者。二是善于化“静”为“动”。他视教育为农业,强调“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基因图谱”,“内驱力”才是种子成长的真正力量,教育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教育过程“更应像农夫的耕作过程”,“适时”“适事”“适度”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三是善于化“繁”为“简”。他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坚信“每个孩子都具有极大的潜能”,关注“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坚持“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帮助的”。四是善于化“小”为“大”。他从心灵深处呼喊出“教师是影响学生的一本书”,教师是“平凡之人”,但“在教育中的教师是伟人”;教师在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应“同时、同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好教师与差教师的本质之分在于“好教师应该是圣母”。五是善于化“难”为“易”。他深谙天一中学的有效管理应追求“不知有之”,善为“亲而誉之”,防止“恐而畏之”,避免“辱而侮之”。他认为,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学校文化的建设”,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基本形式就是“服务”、更高层次就是“文化管理”,而“专注”应成为学校管理的标志。

  沈茂德是一位“有胆识”的“农夫”。一名优秀的校长既不是“无能之人”,也不是“无为之人”,更不是“无功之人”,而应是既“有知识”,也“有见识”,更“有胆识”。“有胆识”就是陶行知所期待的“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沈茂德的“有胆识”体现在:首先,自觉遵循规律,敢于“想”。他把教育看成是“水磨的功夫”,具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自觉以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在“心态上更平和一点,语言上更朴素一点,行为上更真实一点”,志在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培养“更多卓越的孩子”,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其次,立足学校实际,敢于“为”。他高度清醒,不做超越阶段的事;高度理性,不做违背常理的事;高度自觉,不做政绩冲动的事。认准了事,毫不犹豫地去做,一着不让地去抓,义无反顾地去推。他认定,天一中学应为未来的“爱迪生”们造实验室,为未来的“巴金”们建创作室,为未来的“马云”们孵化项目。为此,他独创性地探索出具有天一中学特色的课程建设“三高合作模式”(高中、高校和高新企业合作办学),在全国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再次,坚持锲而不舍,敢于“成”。走进天一中学校园,清风扑面,百鸟欢唱。生态校园,流淌着灵动;物语景点,洋溢着生动;“天一书院”,充满着主动,通过柔性课程浸润学生人文情怀、家庭课程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课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国际名人课程打开学生视野。

  沈茂德谦称自己为“农夫”,但他基于“农夫”,又不囿于“农夫”,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超越“农夫”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的模式,他以“农夫”之爱绘出了一幅秀美的天一中学“山水画”、以“农夫”之情谱出了一首悠扬的天一中学“牧羊曲”、以“农夫”之心撰写了一篇厚重的天一中学“田园赋”。

  沈茂德校长的本色是“农夫”,是永远心系天一中学这片“肥田”、永远耕耘在基础教育这块沃土上的不怨不悔、不离不弃、不老不倦的“农夫”。

责任编辑:陈路

校长本色是“农夫”
——我眼中的沈茂德校长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沈茂德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胡金波

  沈茂德是一位融“学有专长、教有特长、治有所长”于一体,熔“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于一炉,集“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建树教育”于一身的知名高中校长。

  因工作关系,我曾和沈茂德有过多次零距离接触交谈,多次聆听他在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会议上的发言,拜读过他撰写的《窗内窗外:一位校长的教育行走》等代表性著作和《我的教育乌托邦》等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印象既深刻,又美好;收获既直接,又受用;记忆既珍贵,又难忘。

  沈茂德中等清瘦的身材配上传神灵动的眼睛,显得特别干练且充满着精气神;始终荡漾着微笑的面容加上从容不迫的谈吐,给人一种亲近、丰富、智慧、精深之感。他在不经意间吐露出的真知灼见,让人如雷贯耳,在“一线阳光穿云出”之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在细微之处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让人如沐春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平常凡事之中展露的真才实学,让人茹古涵今,“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高中学段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担负不同凡响的使命,深藏不动声色的鞭笞,巧隐不言而喻的紧张,凸显不落窠臼的奋发,铭刻不能忘却的美好。正因如此,常常有人感叹:“做一名高中校长难,做一名名高中校长更难,做一名高品质的名高中校长难上加难。”但沈茂德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高中教育第一线,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道义扛在肩上,把师生装在心中,把名利踩在脚下,将本色坚守到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所赢得的声誉,有口皆赞。

  今年暑假,沈茂德卸任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一职,到一所民办国际学校任执行校长。他未离开教育工作岗位,还做他钟爱的教育事业,继续为建设高品质的教育贡献智慧和余热。

  沈茂德作为一名教育家型的高中校长,一直谦虚地自称是一名“农夫”。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了农业政首邦本的地位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农村广袤秀美的神韵和滞后艰深的状况、农民朴实奉献的品质和劳苦艰辛的现实,刻骨铭心、挥之不去,触类旁通、深受启发,从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感悟到校长的使命,体悟到教育家的责任。

  沈茂德是一位“有知识”的“农夫”。凡是与沈茂德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表达所吸引、所感染、所打动、所认同。他是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他坚信:“校长绝不是无所不能的”“要使学校全面增值,首先要使每一个人内心增值”“‘文化空气’是基础性、决定性的力量”。他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不断把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方法。他时时用美好愿景感召人、宽阔胸怀凝聚人、扎实学术征服人,处处用务实作风赢得人、物化成果激励人、优美环境熏陶人。他是“既重耕耘,又重收获”的人,不断把知识转化为宝贵财富。他把“一流考生”看作是“一流学生”的附加产品,天一中学的课堂实现了从“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成长”、从“注重学会”向“注重会学”、从“注重提供适合教育的学生”向“注重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转变。这种脱胎换骨的转变让天一中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收获了许多含金量很高的奖项。“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这些含金量很高的奖项根植于“对每一个学生给予适性教育和个性化帮助”之中。

  沈茂德是一位“有见识”的“农夫”。“见识”是“灵魂的冒险”,是“信、达、雅”,是“‘真’的化身、‘善’的表达、‘美’的体现”。 沈茂德作为一名“有见识”的“农夫”,一是善于化“浓”为“淡”。二十二年如一日,他“从不把校长当官做”,而是把校长看成是“播撒阳光和帮助师生发展的服务者”。因此,他永怀“书生本色”,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地甘当“天一蓝图”的孕育者、“天一改革”的推动者、“天一团队”的点灯者、“天一学术”的引领者。二是善于化“静”为“动”。他视教育为农业,强调“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的基因图谱”,“内驱力”才是种子成长的真正力量,教育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教育过程“更应像农夫的耕作过程”,“适时”“适事”“适度”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三是善于化“繁”为“简”。他强调“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坚信“每个孩子都具有极大的潜能”,关注“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坚持“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帮助的”。四是善于化“小”为“大”。他从心灵深处呼喊出“教师是影响学生的一本书”,教师是“平凡之人”,但“在教育中的教师是伟人”;教师在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应“同时、同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好教师与差教师的本质之分在于“好教师应该是圣母”。五是善于化“难”为“易”。他深谙天一中学的有效管理应追求“不知有之”,善为“亲而誉之”,防止“恐而畏之”,避免“辱而侮之”。他认为,学校管理的本质是“学校文化的建设”,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基本形式就是“服务”、更高层次就是“文化管理”,而“专注”应成为学校管理的标志。

  沈茂德是一位“有胆识”的“农夫”。一名优秀的校长既不是“无能之人”,也不是“无为之人”,更不是“无功之人”,而应是既“有知识”,也“有见识”,更“有胆识”。“有胆识”就是陶行知所期待的“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沈茂德的“有胆识”体现在:首先,自觉遵循规律,敢于“想”。他把教育看成是“水磨的功夫”,具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自觉以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在“心态上更平和一点,语言上更朴素一点,行为上更真实一点”,志在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培养“更多卓越的孩子”,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其次,立足学校实际,敢于“为”。他高度清醒,不做超越阶段的事;高度理性,不做违背常理的事;高度自觉,不做政绩冲动的事。认准了事,毫不犹豫地去做,一着不让地去抓,义无反顾地去推。他认定,天一中学应为未来的“爱迪生”们造实验室,为未来的“巴金”们建创作室,为未来的“马云”们孵化项目。为此,他独创性地探索出具有天一中学特色的课程建设“三高合作模式”(高中、高校和高新企业合作办学),在全国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再次,坚持锲而不舍,敢于“成”。走进天一中学校园,清风扑面,百鸟欢唱。生态校园,流淌着灵动;物语景点,洋溢着生动;“天一书院”,充满着主动,通过柔性课程浸润学生人文情怀、家庭课程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课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国际名人课程打开学生视野。

  沈茂德谦称自己为“农夫”,但他基于“农夫”,又不囿于“农夫”,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超越“农夫”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的模式,他以“农夫”之爱绘出了一幅秀美的天一中学“山水画”、以“农夫”之情谱出了一首悠扬的天一中学“牧羊曲”、以“农夫”之心撰写了一篇厚重的天一中学“田园赋”。

  沈茂德校长的本色是“农夫”,是永远心系天一中学这片“肥田”、永远耕耘在基础教育这块沃土上的不怨不悔、不离不弃、不老不倦的“农夫”。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