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图片新闻

风景这边别样好

作者:赵建春 童凌翔 胡蕾 唐守伦 瞿春红 发布时间:2020-10-1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江苏提出,要确保2020年底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为决胜全面小康,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作为、勇担使命,推动了城乡教育变化。日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启动“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大型新闻行动,发动记者、通讯员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师生,走进学校、田间地头,生动记录江苏教育助力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举,全面展现全省人民群众共建美好教育、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本报从本期起推出“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进行秸秆画课程现场展示

  ■本报记者 赵建春 童凌翔 通讯员 胡蕾 唐守伦 瞿春红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每一张单人课桌上都摆放着一台平板电脑;教室前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台超大屏幕教学一体机,屏幕前是教师用的课桌,白色的桌面上立着一台高拍仪,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当堂投映出来评讲……这是记者日前跟随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新闻行动镇江联合采访组,在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看到的场景。扬中市教育局局长印斌告诉记者,永胜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如今,随着扬中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一所所像永胜中心小学这样农村学校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勇于拼搏,快乐阳光、博识求索”——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永胜中心小学是在扬中采访的第一站,该校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学生们亲手编织的草艺作品,洋溢着泥土的气息,充满着天真的童趣,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该校校长陈敏介绍说,近年来,永胜中心小学围绕“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勇于拼搏、快乐阳光、博识求索的好孩子”。学校大力弘扬“草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草艺作为艺术教育的突破口,使草艺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永胜中心小学规模不大,施教区覆盖3个村,如今只有100余名学生、6个班级。但扬中市教育部门并没有因为该校学生人数少就压缩经费、裁减教师,反而不断加大投入,使该校成为一所师资充裕的现代化小学。该校现有专任教师2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还有市县两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名。陈敏就是镇江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她放弃了去扬中市区学校执教的机会,自愿来到这所偏僻的村小,将教育理想扎根于肥沃的乡村热土中。

  永胜中心小学的隔壁就是永胜中心幼儿园,里面的设施同样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高大宽敞的多功能大厅里,一群孩子正在两摞厚实的垫子上练习攀爬动作。“别着急,慢慢来!”一位年轻的男教师一边指导孩子们练习动作,一边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该园园长徐海燕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幼儿园不仅配齐了现代化的教学和活动器材,师资配备也很充裕。这位男教师名叫徐晟峰,就是由江苏省免费师范生项目培养的扬中籍男幼师,孩子们可喜欢他了。”

  印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扬中教育坚持走城乡融合、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先后经历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要特征的乡镇教育现代化,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的县域教育现代化,以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主要抓手的省域教育现代化,目前正步入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内容涵盖教育理念、体系、制度、方法、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阶段。2013年,扬中市创成全省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2015年被正式命名为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站成一棵树,长成幸福人”——让每一个家庭都感受教育幸福

  扬中市兴隆中学位于一片葱绿的稻田之中,教学楼外立面绘满了深浅不一的绿色条纹,与稻田相映成趣。教学楼楼顶书写着两行校训:“站成一棵树,长成幸福人”。该校校长倪志兴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地处乡间,非常接近大自然,前边是广袤的田野,左边是农家宅院,右边是一条生态水渠,被大家称为‘三边学校’。”

  校园里,矗立着6株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倪志兴说,这6棵树是1956年建校时由当时的老校友栽下的,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终于长成了能为师生们遮阳挡雨的参天大树,也成了学校的标志性景观。该校也由此提出“站成一棵树,长成幸福人”的办学理念,希望学生们能像这些梧桐树一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获得幸福的人生。

  梧桐树旁,是2015年学校开辟3亩荒地后建立的“幸福农场”。农场中开辟了“幸福果园”,栽种着桔树、梨树、桃树等,划分了班级责任养护区域,定期开展养护活动;开辟了“生态菜园”,也划分了班级区块,分别栽种有机蔬菜和养生药材;还开辟了“育善盆景园”,经常开展“小盆栽”社团活动,探索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之路。学校与周边乡镇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一派和谐的田园景象。

  兴隆中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如何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兴隆中学校长和教师们一直牵挂于心的“课题”。为此,该校依托“幸福农场”,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构建以“幸福农场”劳动教育为主渠道,以家庭劳动、社区服务性劳动为支路径的“幸福劳动”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获得幸福的成长体验。

  记者了解到,如今,扬中市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教育待遇,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达到100%,全市适龄“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扬中,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在教育方面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让每一所学校都彰显鲜明特色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绿色生态闪烁智慧火种。春天播种,绿色的梦,让希望纷飞到南北西东……”这是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教师编创的校歌《绿色之梦》。该校校长匡彩云说:“我校坚持践行‘教育新生态,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教育为特色,构建了一系列生态课程,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绿色的精灵,绽放着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绿色,已成为兴隆小学这所农村小学最炫目的色彩。一点点、一丛丛、一片片的绿,流淌在花间枝头,弥漫在校园里的道路和广场上。该校还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生态教育馆,学生在馆内可以零距离接触生态系统,切身体验环保行动。

  离开兴隆小学,记者一行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扬中市滨江小学。该校柳编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校园民俗馆里开展活动,专心致志地用柳条编织着小物件。馆内陈列着种类繁多的用扬中三宝“芦、柳、竹”编织的手工艺品,有当地民间匠人捐献的价值不菲的藏品,也有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作品,氤氲着浓郁的扬中地域民俗文化气息。该校校长朱月平说:“滨江小学毗邻夹江,拥有丰厚的水文化、柳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开展竹编、柳编、芦编等民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他们立志传承民俗文化,为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

  与滨江小学毗邻的滨江幼儿园,非常注重生活教育。在校园里,记者看到很多孩子们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以扬中的地方特产——河豚为主要形象创作,形神兼备,天真可爱。该园园长张丽丽说:“在开展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孩子们围绕一天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增强集体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今,扬中教育秉持‘活力教育,生态校园,幸福师生’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改革,实现‘一校一品,品品皆精’,让每一所学校的特色都能得到彰显,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并通过集团化和集群化办学,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印斌说。

责任编辑:陈路

风景这边别样好
——“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新闻行动扬中纪行
发布时间:2020-10-1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江苏提出,要确保2020年底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为决胜全面小康,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作为、勇担使命,推动了城乡教育变化。日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启动“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大型新闻行动,发动记者、通讯员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师生,走进学校、田间地头,生动记录江苏教育助力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举,全面展现全省人民群众共建美好教育、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本报从本期起推出“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进行秸秆画课程现场展示

  ■本报记者 赵建春 童凌翔 通讯员 胡蕾 唐守伦 瞿春红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每一张单人课桌上都摆放着一台平板电脑;教室前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台超大屏幕教学一体机,屏幕前是教师用的课桌,白色的桌面上立着一台高拍仪,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当堂投映出来评讲……这是记者日前跟随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决胜全面小康,共享美好教育”新闻行动镇江联合采访组,在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看到的场景。扬中市教育局局长印斌告诉记者,永胜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如今,随着扬中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一所所像永胜中心小学这样农村学校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勇于拼搏,快乐阳光、博识求索”——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

  永胜中心小学是在扬中采访的第一站,该校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学生们亲手编织的草艺作品,洋溢着泥土的气息,充满着天真的童趣,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该校校长陈敏介绍说,近年来,永胜中心小学围绕“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勇于拼搏、快乐阳光、博识求索的好孩子”。学校大力弘扬“草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草艺作为艺术教育的突破口,使草艺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永胜中心小学规模不大,施教区覆盖3个村,如今只有100余名学生、6个班级。但扬中市教育部门并没有因为该校学生人数少就压缩经费、裁减教师,反而不断加大投入,使该校成为一所师资充裕的现代化小学。该校现有专任教师2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还有市县两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名。陈敏就是镇江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她放弃了去扬中市区学校执教的机会,自愿来到这所偏僻的村小,将教育理想扎根于肥沃的乡村热土中。

  永胜中心小学的隔壁就是永胜中心幼儿园,里面的设施同样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高大宽敞的多功能大厅里,一群孩子正在两摞厚实的垫子上练习攀爬动作。“别着急,慢慢来!”一位年轻的男教师一边指导孩子们练习动作,一边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该园园长徐海燕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幼儿园不仅配齐了现代化的教学和活动器材,师资配备也很充裕。这位男教师名叫徐晟峰,就是由江苏省免费师范生项目培养的扬中籍男幼师,孩子们可喜欢他了。”

  印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扬中教育坚持走城乡融合、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先后经历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要特征的乡镇教育现代化,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的县域教育现代化,以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主要抓手的省域教育现代化,目前正步入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内容涵盖教育理念、体系、制度、方法、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阶段。2013年,扬中市创成全省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2015年被正式命名为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站成一棵树,长成幸福人”——让每一个家庭都感受教育幸福

  扬中市兴隆中学位于一片葱绿的稻田之中,教学楼外立面绘满了深浅不一的绿色条纹,与稻田相映成趣。教学楼楼顶书写着两行校训:“站成一棵树,长成幸福人”。该校校长倪志兴告诉记者:“我们学校地处乡间,非常接近大自然,前边是广袤的田野,左边是农家宅院,右边是一条生态水渠,被大家称为‘三边学校’。”

  校园里,矗立着6株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倪志兴说,这6棵树是1956年建校时由当时的老校友栽下的,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终于长成了能为师生们遮阳挡雨的参天大树,也成了学校的标志性景观。该校也由此提出“站成一棵树,长成幸福人”的办学理念,希望学生们能像这些梧桐树一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获得幸福的人生。

  梧桐树旁,是2015年学校开辟3亩荒地后建立的“幸福农场”。农场中开辟了“幸福果园”,栽种着桔树、梨树、桃树等,划分了班级责任养护区域,定期开展养护活动;开辟了“生态菜园”,也划分了班级区块,分别栽种有机蔬菜和养生药材;还开辟了“育善盆景园”,经常开展“小盆栽”社团活动,探索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之路。学校与周边乡镇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一派和谐的田园景象。

  兴隆中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如何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兴隆中学校长和教师们一直牵挂于心的“课题”。为此,该校依托“幸福农场”,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构建以“幸福农场”劳动教育为主渠道,以家庭劳动、社区服务性劳动为支路径的“幸福劳动”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获得幸福的成长体验。

  记者了解到,如今,扬中市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教育待遇,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达到100%,全市适龄“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扬中,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在教育方面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让每一所学校都彰显鲜明特色

  “有一个梦,由我启动,绿色生态闪烁智慧火种。春天播种,绿色的梦,让希望纷飞到南北西东……”这是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教师编创的校歌《绿色之梦》。该校校长匡彩云说:“我校坚持践行‘教育新生态,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教育为特色,构建了一系列生态课程,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绿色的精灵,绽放着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绿色,已成为兴隆小学这所农村小学最炫目的色彩。一点点、一丛丛、一片片的绿,流淌在花间枝头,弥漫在校园里的道路和广场上。该校还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生态教育馆,学生在馆内可以零距离接触生态系统,切身体验环保行动。

  离开兴隆小学,记者一行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扬中市滨江小学。该校柳编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校园民俗馆里开展活动,专心致志地用柳条编织着小物件。馆内陈列着种类繁多的用扬中三宝“芦、柳、竹”编织的手工艺品,有当地民间匠人捐献的价值不菲的藏品,也有孩子们亲手制作的作品,氤氲着浓郁的扬中地域民俗文化气息。该校校长朱月平说:“滨江小学毗邻夹江,拥有丰厚的水文化、柳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我们通过开展竹编、柳编、芦编等民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他们立志传承民俗文化,为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

  与滨江小学毗邻的滨江幼儿园,非常注重生活教育。在校园里,记者看到很多孩子们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是以扬中的地方特产——河豚为主要形象创作,形神兼备,天真可爱。该园园长张丽丽说:“在开展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孩子们围绕一天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增强集体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今,扬中教育秉持‘活力教育,生态校园,幸福师生’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改革,实现‘一校一品,品品皆精’,让每一所学校的特色都能得到彰显,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并通过集团化和集群化办学,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印斌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