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市县

无锡:让非遗传承在校园生根发芽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02 来源: 江苏教育

  随着我国非遗传承保护的不断深入,无锡教育系统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让非遗传承在校园生根发芽。

  构建“三个进入”的长效机制,服务非遗大众普及。推进传统非遗“进入课程”,学校通过邀请非遗传人进校园开讲座、建设非遗学生社团、开设非遗公选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推进传统非遗“进入教材”,江阴编写出版了《中小学锡剧进课堂实验教材》,要求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在校学生,每学期安排学唱一段锡剧基本曲调,锡山区羊尖小学编写锡剧校本教材《太湖一枝梅》,每班每周安排一节锡剧课。推进传统非遗“进入课外”,梁溪区教育局会同区相关部门,在崇安寺生活街区建立了“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拥有3000多平米体验场地,涵盖20多项非遗项目。

  突出“三项重点”,加强非遗传人的发掘与培养。抓好传人培养重点学校,全市有12所中小学、幼儿园被命名为“无锡市锡剧传承特色学校”。办好传人培养重点活动,成功开办五届“小小红梅奖”少儿锡剧邀请赛,一大批锡剧小明星、小传人随之诞生。教好传人培养重点对象,无锡旅商高职建立锡绣坊,该校“95后”学生倪雪的双面精微绣作品《江南织造图》2016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通过“三新途径”,努力推动非遗更好传承。让传统段子唱出新味道,在学习《珍珠塔》等传统锡剧外,推出了符合贴近生活的原创新作品,《崇小新风——诚信曲》《雪浪山水好风光》《阳山蜜桃顶呱呱》等新曲段,展现了该市锡剧传承的新风采。让宣传方法借力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组织“观看”优秀戏曲演出,该市举行首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公益巡讲活动,“无锡教育”公众号同步开展“微直播”。让育人模式对接新思路,将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产业对接,将非遗大师请进教室,实现工厂化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致力于“互联网+”的非遗传承实践研究,对诸多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

责任编辑:周灵

无锡:让非遗传承在校园生根发芽
发布时间:2018-04-02   
来       源:江苏教育  

  随着我国非遗传承保护的不断深入,无锡教育系统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让非遗传承在校园生根发芽。

  构建“三个进入”的长效机制,服务非遗大众普及。推进传统非遗“进入课程”,学校通过邀请非遗传人进校园开讲座、建设非遗学生社团、开设非遗公选课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推进传统非遗“进入教材”,江阴编写出版了《中小学锡剧进课堂实验教材》,要求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在校学生,每学期安排学唱一段锡剧基本曲调,锡山区羊尖小学编写锡剧校本教材《太湖一枝梅》,每班每周安排一节锡剧课。推进传统非遗“进入课外”,梁溪区教育局会同区相关部门,在崇安寺生活街区建立了“青少年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拥有3000多平米体验场地,涵盖20多项非遗项目。

  突出“三项重点”,加强非遗传人的发掘与培养。抓好传人培养重点学校,全市有12所中小学、幼儿园被命名为“无锡市锡剧传承特色学校”。办好传人培养重点活动,成功开办五届“小小红梅奖”少儿锡剧邀请赛,一大批锡剧小明星、小传人随之诞生。教好传人培养重点对象,无锡旅商高职建立锡绣坊,该校“95后”学生倪雪的双面精微绣作品《江南织造图》2016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

  通过“三新途径”,努力推动非遗更好传承。让传统段子唱出新味道,在学习《珍珠塔》等传统锡剧外,推出了符合贴近生活的原创新作品,《崇小新风——诚信曲》《雪浪山水好风光》《阳山蜜桃顶呱呱》等新曲段,展现了该市锡剧传承的新风采。让宣传方法借力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组织“观看”优秀戏曲演出,该市举行首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公益巡讲活动,“无锡教育”公众号同步开展“微直播”。让育人模式对接新思路,将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产业对接,将非遗大师请进教室,实现工厂化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致力于“互联网+”的非遗传承实践研究,对诸多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