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整合丰富阅读资源,创造浓郁阅读氛围,开展多彩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生活方式,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我省多所学校,记录下师生与书籍相伴、与阅读同行的一组组镜头,以飨读者。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

  ■本报记者 王艳芳 缪志聪 许妍 见习记者 王琼 通讯员 江伟明

江苏省天一中学校园阅读活动有声有色。图为该校学生在树下读书。

张浩 摄

  把每所学校都变成图书馆

  近日,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知识抢答赛。伴随着欢快的入场曲,参赛选手上台,由领队现场抽签决定台位。比赛中,选手的精彩表现赢得台下师生的阵阵掌声。到了抢答题环节,选手们双手紧握抢答器,两眼紧盯主持人,空气在那一刻似乎凝固了,比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近年来,海门市以各校阅读节为基础,连续10多年开展全市新教育阅读节,至今已成为该市全体师生的重要节日。“我的一本课外书”展示、校园图书跳蚤市场、著名作家进校园、读书小达人才艺展示等深受学生喜爱,年度“书香校园”“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教室”“书香家庭”评选已成为常态。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首,在2005年9月以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之后,我们首先推进的就是‘营造书香校园’项目,将阅读行动指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深入践行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与‘晨诵午读暮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说,在图书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该市从“图书漂流”开始,一本本丰富着学校图书架,如今每一所学校都变成了图书馆。在海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走廊上都配置了开放书架,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一本书来读。而通过孩子影响父母、家校合作影响社会,该市还将亲子共读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期待有书香的角落。

  教师“书城”:率性而读四十年

  在扬州大学教师吴锡平的办公室,书山堆叠,不大的房间里,四壁都立着书橱,桌子上、柜子里、沙发旁,2000多册书塞得满满当当。多年来,吴锡平存下了近2万多册藏书。前不久,他的新著《率性而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叙写其40年的读书经历。

  打小,吴锡平就梦想有一座“书城”,如今梦想渐渐成真。有了书之后,他热心推广阅读,把“读书日”当成自己的大日子。每年,他都要在学校举办读书讲座,指导学生在学校官微上开设“半塘书屋”栏目,每周介绍书讯书情,刊发书人书语,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他的讲座《以读行致青春》是学校团课的固定课目。他从自己读过的众多书中甄选出80多种,为每本撰写推荐语或书评,推荐给身边感兴趣的学生和书友。每年毕业季,吴锡平都要给熟悉的学生送上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下只言片语,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书缘和情谊。

  除了学生、同事外,还有素不相识的外地书友,都曾收到过吴锡平的赠书,至今他已经送出2000多本。扬州大学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开设阅读中心,他各送去100本精心挑选的书。他说,阅读需要分享,好书会因分享而更有价值和意义。一次,他看到网上有一项名为“多背一公斤”的志愿活动,呼吁驴友们多背一公斤图书捐赠给偏僻山区的小学。随即,他向安徽和贵州两所山区学校寄去60本书。

  在《率性而读》的前言里,年逾不惑的吴锡平这样总结自己的读书体悟:读是常态,是生活方式,是灵魂对话与自我成长,是对抗轻浮、庸碌和遗忘的方式,是不抱着“有用”的功利目的,秉持“无用”的初心。

  晨诵午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同学们,我们的午读时间到了……”随着广播铃声,低年级教室里教师带领学生们读起绘本;高年级学生到班级图书角,拿起自己喜爱的图书认真地阅读起来。每天中午20分钟的阅读,已经成为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全体学生的自觉习惯。

  千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校长陈春明介绍说,近年来,学校的随迁学生逐年增多,今年达到80%。“随迁子女剧增,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缩小他们与城里孩子的差距,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学生多读书是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契机,购置100万册图书建成了图书馆,并为每个班级配备藏书丰富的图书角。每年学校都会购置8万册的图书供学生阅读。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千小开展了“晨诵午读”活动,上午7:40到7:50,学生们背诵经典诗词句;中午12:00到12:20,低年级学生跟着教师阅读绘本,高年级学生自行阅读喜欢的图书。

  “最近我在看《极简人类史》和《禅宗的故事》,这两本书看完之后,准备再把《史记》拿来读读。”周武凡是千小五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半年来他读了30多本书。自“晨诵午读”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会定期向学生推送推荐书目,像周武凡这样喜爱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以“爱”和“传承”之名

  走进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中部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馆内16万余册图书十分瞩目。为了将阅读全方位融入教学,该校目前正在筹备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和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记者了解到,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组建阅读指导教师队伍、校园书香古韵物化布置,都是该校营造书香校园的常态举措。

  坐落于盱眙县黄花塘镇的黄花塘中心小学,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资源,以“红色阅读润童心”为主题,以“铁军娃文学社”为平台,积极开展“红色阅读”活动。铁军娃文学社收集了许多与新四军有关的书籍,已成为“镇社之宝”。邀请师生、家长参与“铁军故事会”“铁军读书感悟会”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成为该校“以阅读促共建”的一大亮点。

  不久前,在淮安市2018年“全民阅读手拉手·春风行动”暨“春风少年读书会”中,金湖县吕良镇中心小学100名留守儿童,从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手中接过了暖暖的爱心阅读书包。在淮安,援建留守儿童图书室、农家书屋,举办关爱留守儿童阅读讲座,向贫困学生捐赠书香礼包等活动,为阅读打上“爱”的烙印。

  “用阅读成就山区留守儿童梦想”是盱眙县仇集中心小学校长赵长胜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他的主导下,该校搭起“山娃书屋”,建起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有了专属“阅读乐园”。在各界爱心人士关怀下,目前该校拥有图书近3万册,充分满足了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也愈发丰富多彩,“读书漂流瓶”“读书笔记展评”“我爱阅读演讲”“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成为一叶叶小舟,承载着孩子们畅游书的海洋。

责任编辑:陈路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
发布时间:2018-04-2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整合丰富阅读资源,创造浓郁阅读氛围,开展多彩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生活方式,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我省多所学校,记录下师生与书籍相伴、与阅读同行的一组组镜头,以飨读者。

人间四月天,最美读书时

  ■本报记者 王艳芳 缪志聪 许妍 见习记者 王琼 通讯员 江伟明

江苏省天一中学校园阅读活动有声有色。图为该校学生在树下读书。

张浩 摄

  把每所学校都变成图书馆

  近日,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知识抢答赛。伴随着欢快的入场曲,参赛选手上台,由领队现场抽签决定台位。比赛中,选手的精彩表现赢得台下师生的阵阵掌声。到了抢答题环节,选手们双手紧握抢答器,两眼紧盯主持人,空气在那一刻似乎凝固了,比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近年来,海门市以各校阅读节为基础,连续10多年开展全市新教育阅读节,至今已成为该市全体师生的重要节日。“我的一本课外书”展示、校园图书跳蚤市场、著名作家进校园、读书小达人才艺展示等深受学生喜爱,年度“书香校园”“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教室”“书香家庭”评选已成为常态。

  “‘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首,在2005年9月以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之后,我们首先推进的就是‘营造书香校园’项目,将阅读行动指向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深入践行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与‘晨诵午读暮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许新海说,在图书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该市从“图书漂流”开始,一本本丰富着学校图书架,如今每一所学校都变成了图书馆。在海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走廊上都配置了开放书架,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一本书来读。而通过孩子影响父母、家校合作影响社会,该市还将亲子共读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期待有书香的角落。

  教师“书城”:率性而读四十年

  在扬州大学教师吴锡平的办公室,书山堆叠,不大的房间里,四壁都立着书橱,桌子上、柜子里、沙发旁,2000多册书塞得满满当当。多年来,吴锡平存下了近2万多册藏书。前不久,他的新著《率性而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叙写其40年的读书经历。

  打小,吴锡平就梦想有一座“书城”,如今梦想渐渐成真。有了书之后,他热心推广阅读,把“读书日”当成自己的大日子。每年,他都要在学校举办读书讲座,指导学生在学校官微上开设“半塘书屋”栏目,每周介绍书讯书情,刊发书人书语,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他的讲座《以读行致青春》是学校团课的固定课目。他从自己读过的众多书中甄选出80多种,为每本撰写推荐语或书评,推荐给身边感兴趣的学生和书友。每年毕业季,吴锡平都要给熟悉的学生送上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下只言片语,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书缘和情谊。

  除了学生、同事外,还有素不相识的外地书友,都曾收到过吴锡平的赠书,至今他已经送出2000多本。扬州大学文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开设阅读中心,他各送去100本精心挑选的书。他说,阅读需要分享,好书会因分享而更有价值和意义。一次,他看到网上有一项名为“多背一公斤”的志愿活动,呼吁驴友们多背一公斤图书捐赠给偏僻山区的小学。随即,他向安徽和贵州两所山区学校寄去60本书。

  在《率性而读》的前言里,年逾不惑的吴锡平这样总结自己的读书体悟:读是常态,是生活方式,是灵魂对话与自我成长,是对抗轻浮、庸碌和遗忘的方式,是不抱着“有用”的功利目的,秉持“无用”的初心。

  晨诵午读,让阅读成为习惯

  “同学们,我们的午读时间到了……”随着广播铃声,低年级教室里教师带领学生们读起绘本;高年级学生到班级图书角,拿起自己喜爱的图书认真地阅读起来。每天中午20分钟的阅读,已经成为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全体学生的自觉习惯。

  千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校长陈春明介绍说,近年来,学校的随迁学生逐年增多,今年达到80%。“随迁子女剧增,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缩小他们与城里孩子的差距,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学生多读书是有效方法之一。”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契机,购置100万册图书建成了图书馆,并为每个班级配备藏书丰富的图书角。每年学校都会购置8万册的图书供学生阅读。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千小开展了“晨诵午读”活动,上午7:40到7:50,学生们背诵经典诗词句;中午12:00到12:20,低年级学生跟着教师阅读绘本,高年级学生自行阅读喜欢的图书。

  “最近我在看《极简人类史》和《禅宗的故事》,这两本书看完之后,准备再把《史记》拿来读读。”周武凡是千小五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半年来他读了30多本书。自“晨诵午读”活动开展以来,学校会定期向学生推送推荐书目,像周武凡这样喜爱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以“爱”和“传承”之名

  走进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中部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馆内16万余册图书十分瞩目。为了将阅读全方位融入教学,该校目前正在筹备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和系列主题阅读活动。记者了解到,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组建阅读指导教师队伍、校园书香古韵物化布置,都是该校营造书香校园的常态举措。

  坐落于盱眙县黄花塘镇的黄花塘中心小学,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资源,以“红色阅读润童心”为主题,以“铁军娃文学社”为平台,积极开展“红色阅读”活动。铁军娃文学社收集了许多与新四军有关的书籍,已成为“镇社之宝”。邀请师生、家长参与“铁军故事会”“铁军读书感悟会”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成为该校“以阅读促共建”的一大亮点。

  不久前,在淮安市2018年“全民阅读手拉手·春风行动”暨“春风少年读书会”中,金湖县吕良镇中心小学100名留守儿童,从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手中接过了暖暖的爱心阅读书包。在淮安,援建留守儿童图书室、农家书屋,举办关爱留守儿童阅读讲座,向贫困学生捐赠书香礼包等活动,为阅读打上“爱”的烙印。

  “用阅读成就山区留守儿童梦想”是盱眙县仇集中心小学校长赵长胜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他的主导下,该校搭起“山娃书屋”,建起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有了专属“阅读乐园”。在各界爱心人士关怀下,目前该校拥有图书近3万册,充分满足了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也愈发丰富多彩,“读书漂流瓶”“读书笔记展评”“我爱阅读演讲”“我最爱的一本书征文”,成为一叶叶小舟,承载着孩子们畅游书的海洋。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