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走向诗意和远方

作者:李大林 发布时间:2018-04-2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从2004年谋划办一个带领教师读书的活动,到如今“读书峰会”成为区域教育名片,徐州市铜山区坚持了14年。14年的投入与坚持,不仅带动该区一批批教师走上以阅读助推专业成长的道路,还让这个农村校占90%的地区教育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教育质量提升了,文化内涵丰富了,师生气质改变了。

  合力筑峰 阅读成为坚守

  胡近勇是该区教科所所长。作为全区教育科研“当家人”,读书峰会是他每年考虑最多的事情之一。他的手机备忘录里有一个“峰会主题随想集”,随时随地记录与峰会相关的思考内容。“峰会主题就是每年的读书目标,办了十多年,越往后越难定位。”胡近勇说,读书,不但要紧贴教师需要,还要契合时代发展,“我们努力把峰会变成一个教师寻求精神力量的过程”。2017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歌让“诗”和“远方”成为社会热点,今年峰会便围绕“阅读,走向诗意和远方”展开。

  社会在变化,目标在攀升,但铜山教育人对读书的坚持却始终未变。每年制定“年度教师读书活动方案”;每月定期举办“教育说”“阅读微讲堂”“我骄傲我是读书人”等活动;3至5月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读书季;“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全区教师读书峰会主会场活动;上、下半年分别在小学、中学各开展2次教师读书峰会分会场活动,每个乡镇轮流“做东”;每两年开展“优秀读书教师”“推动教师读书优秀校长”评选……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水乳交融。

  14年间,该区教育局局长、教科所所长、各校校长历经变更,但每位校长、局长都无一例外地在推动阅读。读书成为该区教师群体最时髦的事,很多教师也在书籍浸润下改变了行走方式。

  “读书峰会带我走出迷茫。”大彭镇中心中学教师黄桂红告诉记者。2011年评上高级职称后,她感觉专业之路似乎到头了,一度失去发展劲头。2012年第八届读书峰会上,她听取了一场走心的职业规划讲座,重获动力。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省特级教师。

  诗意乡村 深化教育内涵

  阅读与教育紧密结合,读就有了指向,教也多了诗意。“读书是一种乐趣,教书是一种享受”。走近“铜山区最美读书人”、房村镇郭集小学教师王会连,记者深切感受到阅读带给人的力量。

  1979年参加工作,从最初的民办代课教师,到如今小有名气的徐州作家、市作协会员,王会连身上散发着读书人的宁静气息。“教学离不开读书,要想教好书,就得多读书。”王会连说。

  让王会连开心的是,现在学校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身边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以来,他所在的郭集小学进一步加大读书活动资金投入,900人规模的学校,建了19个班级读书角、1个教师阅览室、3个区域读书角,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

  和郭集小学一样,铜山每一所中小学都有摆放在校园各处的小书架,即使是教学点也不例外,师生随时都能打开一本书阅读。“今天,你读书了吗”成为教师间、师生间的日常问候语。

  “读书可以改变教师,改变学生,也可以改变教育的内涵。”铜山区教育局局长吴亮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近几年凡是读书做得好的中小学,学校文化已从显性的口号走向了精神丰厚和文化传承。郭集小学确立“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特色办学目标;大许镇小学中心校提出“合格+特长”教育模式,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张集实验小学提出“写好人生每一笔”的办学理念,引领学生读写修身、立德做人……

  携手行远 滋养区域生态

  阅读蔚然成风,也让铜山教育人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从关心教学到关注教育,并以行动者的姿态积极解决身边的教育问题。

  铜山外出务工人口多,全区有1.5万余名留守儿童,超过学生总数的10%。这些孩子校外时间在干什么?能不能发挥校园阅读的优势,打造一个学生学习互助空间?2014年,房村镇实验小学副校长孟凯开始一项尝试:联合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办“爱家乡公益图书馆”。

  从2014年5月筹备,到2015年2月开馆,孟凯几乎把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图书馆上。协调场地、募集图书、开发课程……“操的是企业经理的心,干的是化缘的活,不知哪来的劲头!”回忆那段时间,孟凯调侃道。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这个偏居一隅的公益图书馆,藏书量已从开馆时的3000册,增加到近8000册,年借阅量也由最初的5000人次,增至1.5万人次。它惠及的不仅是房村实小300多名留守儿童、1600余名学生,很多附近村镇的学生和家长也时常慕名而来。

  在铜山,农村学校开设各类书屋,关爱留守儿童等做法已十分普遍。何桥镇张集小学的“和雅书屋”、柳新镇苏家小学的“三教堂读书社”……读书社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不断生长。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学生走进书屋,他们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或在志愿教师指导下写作业、练书法、学画画,农村娃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积淀了智慧,孕育了梦想。

  从推动教师读,到教师带着学生读,再到主动关注弱势群体,在课外、校外推动家校共读,铜山以推动教师读书的方式,不仅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内涵发展,还将阅读之风吹向了社会,深化了家校共育,浓郁了区域文化。

责任编辑:周灵

走向诗意和远方
——徐州铜山以阅读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18-04-25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从2004年谋划办一个带领教师读书的活动,到如今“读书峰会”成为区域教育名片,徐州市铜山区坚持了14年。14年的投入与坚持,不仅带动该区一批批教师走上以阅读助推专业成长的道路,还让这个农村校占90%的地区教育生态发生深刻变化:教育质量提升了,文化内涵丰富了,师生气质改变了。

  合力筑峰 阅读成为坚守

  胡近勇是该区教科所所长。作为全区教育科研“当家人”,读书峰会是他每年考虑最多的事情之一。他的手机备忘录里有一个“峰会主题随想集”,随时随地记录与峰会相关的思考内容。“峰会主题就是每年的读书目标,办了十多年,越往后越难定位。”胡近勇说,读书,不但要紧贴教师需要,还要契合时代发展,“我们努力把峰会变成一个教师寻求精神力量的过程”。2017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歌让“诗”和“远方”成为社会热点,今年峰会便围绕“阅读,走向诗意和远方”展开。

  社会在变化,目标在攀升,但铜山教育人对读书的坚持却始终未变。每年制定“年度教师读书活动方案”;每月定期举办“教育说”“阅读微讲堂”“我骄傲我是读书人”等活动;3至5月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读书季;“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全区教师读书峰会主会场活动;上、下半年分别在小学、中学各开展2次教师读书峰会分会场活动,每个乡镇轮流“做东”;每两年开展“优秀读书教师”“推动教师读书优秀校长”评选……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水乳交融。

  14年间,该区教育局局长、教科所所长、各校校长历经变更,但每位校长、局长都无一例外地在推动阅读。读书成为该区教师群体最时髦的事,很多教师也在书籍浸润下改变了行走方式。

  “读书峰会带我走出迷茫。”大彭镇中心中学教师黄桂红告诉记者。2011年评上高级职称后,她感觉专业之路似乎到头了,一度失去发展劲头。2012年第八届读书峰会上,她听取了一场走心的职业规划讲座,重获动力。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省特级教师。

  诗意乡村 深化教育内涵

  阅读与教育紧密结合,读就有了指向,教也多了诗意。“读书是一种乐趣,教书是一种享受”。走近“铜山区最美读书人”、房村镇郭集小学教师王会连,记者深切感受到阅读带给人的力量。

  1979年参加工作,从最初的民办代课教师,到如今小有名气的徐州作家、市作协会员,王会连身上散发着读书人的宁静气息。“教学离不开读书,要想教好书,就得多读书。”王会连说。

  让王会连开心的是,现在学校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身边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以来,他所在的郭集小学进一步加大读书活动资金投入,900人规模的学校,建了19个班级读书角、1个教师阅览室、3个区域读书角,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

  和郭集小学一样,铜山每一所中小学都有摆放在校园各处的小书架,即使是教学点也不例外,师生随时都能打开一本书阅读。“今天,你读书了吗”成为教师间、师生间的日常问候语。

  “读书可以改变教师,改变学生,也可以改变教育的内涵。”铜山区教育局局长吴亮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例,近几年凡是读书做得好的中小学,学校文化已从显性的口号走向了精神丰厚和文化传承。郭集小学确立“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特色办学目标;大许镇小学中心校提出“合格+特长”教育模式,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张集实验小学提出“写好人生每一笔”的办学理念,引领学生读写修身、立德做人……

  携手行远 滋养区域生态

  阅读蔚然成风,也让铜山教育人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从关心教学到关注教育,并以行动者的姿态积极解决身边的教育问题。

  铜山外出务工人口多,全区有1.5万余名留守儿童,超过学生总数的10%。这些孩子校外时间在干什么?能不能发挥校园阅读的优势,打造一个学生学习互助空间?2014年,房村镇实验小学副校长孟凯开始一项尝试:联合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办“爱家乡公益图书馆”。

  从2014年5月筹备,到2015年2月开馆,孟凯几乎把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图书馆上。协调场地、募集图书、开发课程……“操的是企业经理的心,干的是化缘的活,不知哪来的劲头!”回忆那段时间,孟凯调侃道。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这个偏居一隅的公益图书馆,藏书量已从开馆时的3000册,增加到近8000册,年借阅量也由最初的5000人次,增至1.5万人次。它惠及的不仅是房村实小300多名留守儿童、1600余名学生,很多附近村镇的学生和家长也时常慕名而来。

  在铜山,农村学校开设各类书屋,关爱留守儿童等做法已十分普遍。何桥镇张集小学的“和雅书屋”、柳新镇苏家小学的“三教堂读书社”……读书社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不断生长。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学生走进书屋,他们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或在志愿教师指导下写作业、练书法、学画画,农村娃在阅读中找到了乐趣,积淀了智慧,孕育了梦想。

  从推动教师读,到教师带着学生读,再到主动关注弱势群体,在课外、校外推动家校共读,铜山以推动教师读书的方式,不仅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内涵发展,还将阅读之风吹向了社会,深化了家校共育,浓郁了区域文化。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