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三点半”?不再是难题!

作者:王丽 万娟 发布时间:2020-12-2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14年起,泰州市姜堰区率先探索“弹性放学”并逐步升级为课后服务,惠及全区4万多名学生——

“三点半”?不再是难题!

  ■本报记者 王丽 见习记者 万娟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学生张晶晶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很忙。“快点,回家还要做作业呢。”过去,爸爸妈妈放学接她时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他们的询问早已变成“作业完成了吧?今天晚上怎么安排?”自从张晶晶参加学校“三点半课堂”后,父母再也不担心放学时赶不上接她,不再担心她的作业完成情况。“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是我每天最期盼的时光。”张晶晶告诉记者。

  张晶晶一家的快乐,得益于姜堰区实施的课后服务惠民举措。从2014年试行以来,这项政策让该区4万多个家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开路先行,改革剑指“三点半”

  “我们围绕学生最需要、家长最期盼、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出‘课后服务’,就是要让大家共享教育改革成果。”姜堰区教育局局长单平宏介绍说,2014年4月,泰州市教育局出台“弹性放学”指导意见,姜堰区顺势而为,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弹性放学”的姜堰草案。

  2015年,该区在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等5所城区学校试行“弹性放学”。2016年10月,姜堰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优化学生作息时间及实施弹性放学的实施方案》,推出“弹性放学”课后服务套餐。2017年春学期,“弹性放学”在姜堰全区中小学全面铺开。

  根据区域实际,姜堰建立“123”推进模式,守好课后服务“一米线”。“1”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2”是坚持“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打造课后服务课程体系;“3”是建立投入保障、协同共育、评价考核等三项机制,构建课后服务新常态。

  从“弹性放学”到课后服务,从简单托管到学生素养提升,背后是姜堰教育人不断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与满意度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课后服务惠及姜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54所学校、城乡4万多名学生、4万多个家庭,近1000名教师每天提供1000多小时公益服务。

  供给转型,精心烹制“六套餐”

  根据城乡差别、学段特点、个体差异,姜堰推出课后服务套餐,分别为城乡学校设置AB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包含三大模块。各校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巧妙加入“自选动作”,灵活安排套餐内容供学生选择,实现课后服务精准供给。

  以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作为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该校为学生提供45门选修项目,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集团东板桥校区校长王华山告诉记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精心配制不重样的服务套餐,分为“强基固本”“回味经典”“张扬个性”三大板块。

  “强基固本”板块通过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小讲师”,让学生“问起来,做起来”,解决作业中的疑点、难点;“回味经典”板块包括诗歌吟诵、英语阅读、书法练习、观看经典视频等,让学生“读起来,写起来”,培养兴趣,传承经典文化;“张扬个性”板块侧重于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足球、象棋、绘画、舞蹈、乐器等活动“动起来,趣起来”,是学校“多彩社团”活动的延展。

  课后服务“有需必应”,离不开稳定和优秀的师资。姜堰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维联动,形成共育合力。党员教师冲锋在前,普通教师积极跟进,一大批家长踊跃参加,课后服务“时空”向社区拓展。

  “我们动员本校教师发挥特长,通过轮流值班的方式提供服务,并引进校外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等,不断拓展课后服务的内容,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钱方说,家长义工积极参与安全维护、知识辅导、技能训练等服务,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有效促进了家校共育。据统计,姜堰近万名家长义工加入课后服务“志愿军”。

  考核激励,构建服务“新常态”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姜堰实行三个“一点”,政府投入一点、家长补贴一点、教师奉献一点,一体化推进投入保障。泰州市姜堰区政府副区长章惠明表示,“做好课后服务,政府责无旁贷。我们每年拨付500万专项经费,推动这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为写好课后服务落地“后半篇”文章,姜堰对课后服务时长、人数、学生家长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2017年5月出台《课后服务补贴考核发放暂行办法(试行)》。

  每天,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值班人员都逐班检查课后服务情况,督查托管内容、托管简案、托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面等,做好课后服务考核评价。每学期结束,该校采取托管教师自评、托管学生评价、托管教师互评、家长评价、学校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选优秀托管“小讲师”、优秀托管辅导教师、优秀托管家长义工、优秀托管班级等。

  同时,该区各校均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如申报审批、家校衔接、学生管理、志愿服务、安全管理等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

“三点半”?不再是难题!
发布时间:2020-12-2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2014年起,泰州市姜堰区率先探索“弹性放学”并逐步升级为课后服务,惠及全区4万多名学生——

“三点半”?不再是难题!

  ■本报记者 王丽 见习记者 万娟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学生张晶晶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很忙。“快点,回家还要做作业呢。”过去,爸爸妈妈放学接她时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如今,他们的询问早已变成“作业完成了吧?今天晚上怎么安排?”自从张晶晶参加学校“三点半课堂”后,父母再也不担心放学时赶不上接她,不再担心她的作业完成情况。“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是我每天最期盼的时光。”张晶晶告诉记者。

  张晶晶一家的快乐,得益于姜堰区实施的课后服务惠民举措。从2014年试行以来,这项政策让该区4万多个家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开路先行,改革剑指“三点半”

  “我们围绕学生最需要、家长最期盼、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出‘课后服务’,就是要让大家共享教育改革成果。”姜堰区教育局局长单平宏介绍说,2014年4月,泰州市教育局出台“弹性放学”指导意见,姜堰区顺势而为,开展“大走访大落实”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弹性放学”的姜堰草案。

  2015年,该区在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等5所城区学校试行“弹性放学”。2016年10月,姜堰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优化学生作息时间及实施弹性放学的实施方案》,推出“弹性放学”课后服务套餐。2017年春学期,“弹性放学”在姜堰全区中小学全面铺开。

  根据区域实际,姜堰建立“123”推进模式,守好课后服务“一米线”。“1”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让学生有“带得走的东西”;“2”是坚持“服务内容创新”和“服务形式创新”,打造课后服务课程体系;“3”是建立投入保障、协同共育、评价考核等三项机制,构建课后服务新常态。

  从“弹性放学”到课后服务,从简单托管到学生素养提升,背后是姜堰教育人不断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与满意度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课后服务惠及姜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54所学校、城乡4万多名学生、4万多个家庭,近1000名教师每天提供1000多小时公益服务。

  供给转型,精心烹制“六套餐”

  根据城乡差别、学段特点、个体差异,姜堰推出课后服务套餐,分别为城乡学校设置AB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包含三大模块。各校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巧妙加入“自选动作”,灵活安排套餐内容供学生选择,实现课后服务精准供给。

  以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作为全国课后服务示范点,该校为学生提供45门选修项目,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集团东板桥校区校长王华山告诉记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为不同年级学生精心配制不重样的服务套餐,分为“强基固本”“回味经典”“张扬个性”三大板块。

  “强基固本”板块通过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小讲师”,让学生“问起来,做起来”,解决作业中的疑点、难点;“回味经典”板块包括诗歌吟诵、英语阅读、书法练习、观看经典视频等,让学生“读起来,写起来”,培养兴趣,传承经典文化;“张扬个性”板块侧重于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足球、象棋、绘画、舞蹈、乐器等活动“动起来,趣起来”,是学校“多彩社团”活动的延展。

  课后服务“有需必应”,离不开稳定和优秀的师资。姜堰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维联动,形成共育合力。党员教师冲锋在前,普通教师积极跟进,一大批家长踊跃参加,课后服务“时空”向社区拓展。

  “我们动员本校教师发挥特长,通过轮流值班的方式提供服务,并引进校外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等,不断拓展课后服务的内容,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钱方说,家长义工积极参与安全维护、知识辅导、技能训练等服务,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有效促进了家校共育。据统计,姜堰近万名家长义工加入课后服务“志愿军”。

  考核激励,构建服务“新常态”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姜堰实行三个“一点”,政府投入一点、家长补贴一点、教师奉献一点,一体化推进投入保障。泰州市姜堰区政府副区长章惠明表示,“做好课后服务,政府责无旁贷。我们每年拨付500万专项经费,推动这项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为写好课后服务落地“后半篇”文章,姜堰对课后服务时长、人数、学生家长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2017年5月出台《课后服务补贴考核发放暂行办法(试行)》。

  每天,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值班人员都逐班检查课后服务情况,督查托管内容、托管简案、托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面等,做好课后服务考核评价。每学期结束,该校采取托管教师自评、托管学生评价、托管教师互评、家长评价、学校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选优秀托管“小讲师”、优秀托管辅导教师、优秀托管家长义工、优秀托管班级等。

  同时,该区各校均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如申报审批、家校衔接、学生管理、志愿服务、安全管理等制度,以及学生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等,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