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头条新闻

共绘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蓝图

作者:缪志聪 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共绘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蓝图

  ■本报特派记者 缪志聪 见习记者 阿妮尔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十三五”期间,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并对教育提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明确要求。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围绕教育领域相关内容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锐意改革:为仍需完善的体制机制提出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并明确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等要求。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多个方面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其中就包括改革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着力改革当下还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机制。

  “坚决破除‘五唯’、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导向鲜明、指导有力。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江苏也将研制出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江苏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今年江苏还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教师资源配置统筹性不强、效益不高的问题。

  高考是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教育则是当前国内本科教育的重要出口之一。“通过取得高分上名校、通过上名校谋求好工作的功利思维,困扰着我们的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应多方合力改变“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的学生评价导向,以高考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为抓手,引入更加多元、开放的综合测评。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学分转换认定、联合科研训练等形式,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等方式丰富人才培养的深度和人才评价的维度,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目前,本科职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试点学校数量少,经验也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仍有较大缺口。经过多次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发现,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智能、高端制造,但与之匹配的高技能人才缺口日益突出,目前的职业院校很难快速培养出适应高端需求的“大国工匠”。“希望相关的基础性规定、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能够尽快出台,构建完整的体制机制,营造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王红军建议,本科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同时,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中,开展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长学制工匠培养试点,参照临床医学等长学制专业,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全面培养:为了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彰显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让党史教育进校园,让青春一代了解和学习党的奋斗史成为热点话题。“加强党史教育,能在青少年心里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党的发展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说,大中小幼各类学校可以形成党史教育联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教育活动,开展好思政常规课,让党史教育、思政教育和红色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系列的红色主题德育课程,还可以请专业教师开发党史教材。同时,用好江苏丰富的党史资源、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学校,传承红色基因。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院了解爱国企业家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等情况,赞扬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把张謇事迹作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中小学生从小立志报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进一步提炼张謇事迹并写入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将南通博物院、张謇故居等列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大力弘扬张謇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实干兴邦、社会责任等核心要义,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体化实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针对学校健康教育系统建设不足、资源供给不够、内外协同不畅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通过调研,提出建议。“建议系统构建大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重点强化健康教育支撑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体系。”焦新安说,全面拓宽实施路径,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大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学协同,是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

  聚焦提质:描绘均衡发展的现实模样

  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目标,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既要保证高质量,也要做到均衡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内容,让代表委员们深受启发。

  “好的教育生态,不应是一个学校站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而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部的垄断常常意味着整体的衰败。”经过多地调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发现,不少地方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县中塌陷”问题日益严重,“上一个好高中甚至比上一个好大学还难。”对此,唐江澎提出了系统化建议。“要在‘十四五’规划大框架下整体规划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唐江澎说,在“十四五”时期建立以县域为主的刚性招生体制,争取让每50万人口左右的区域有一个当地老百姓认可的优质高中。推进校长职级制和高中校长跨区域选用制度,配足配优县级学科教研员,依托信息化优势实质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县域共享,促进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工程,但部分入选的地方高校在建设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较为宏观,政策资源配置还不够协调和明确,同时,政策落实、政策投入也不够到位。”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指出,加大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力度意义重大。为此,他建议加大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宏观统筹和指导,推进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加大中央与地方投入力度并建立投入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双一流”建设责任,在办学经费、特色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学位授权资格及招生计划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支持省市共建“双一流”机制,促进“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针对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成效显著或有突出特色的‘双一流’高校,在第二轮建设中通过适当上浮经费支持比例、给予政策优惠等方式予以奖励性支持。有条件的省份还可以参照《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地区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的捐赠配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双一流’建设,提高高校自身的‘造血’能力。”熊思东说。

  主动对接: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条奋斗之路上,必定不会缺少教育的印记。

  “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要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将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作为关注重点。通过深入调研,施大宁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基层就业还不够了解,“压力大、工资低、出路少”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下基层”的意愿度不足。

  “基层是大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的最好课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为基层输送人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为此,施大宁建议,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意愿度,并研究设立就业信息沟通云平台,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同时,基层单位也应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围,化解服务期满后人才流失的问题。

  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离不开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几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一直关注“粮食”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话题。他指出,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只有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获得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但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供给不足制约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全国粮食行业一个省份平均只有不到1名的经济管理学科博士人才。”程永波说,粮食安全专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为此,他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立“粮食安全学”一级学科,融合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粮食安全学科建设,同时引导院校针对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需求,培养粮食安全领域急需博士人才,并在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中切实重视涉粮高校的博士授予单位布局,统筹协调,科学布局,精准培养,积极鼓励其他相关高校围绕粮食行业需求,与涉粮高校一起,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保障能力与国际市场配置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支持。

责任编辑:陈路

共绘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蓝图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共绘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蓝图

  ■本报特派记者 缪志聪 见习记者 阿妮尔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十三五”期间,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并对教育提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明确要求。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围绕教育领域相关内容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锐意改革:为仍需完善的体制机制提出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并明确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等要求。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多个方面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其中就包括改革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等,着力改革当下还不够完善的教育体制机制。

  “坚决破除‘五唯’、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政府工作报告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导向鲜明、指导有力。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江苏也将研制出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江苏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今年江苏还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教师资源配置统筹性不强、效益不高的问题。

  高考是衔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教育则是当前国内本科教育的重要出口之一。“通过取得高分上名校、通过上名校谋求好工作的功利思维,困扰着我们的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应多方合力改变“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的学生评价导向,以高考改革和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为抓手,引入更加多元、开放的综合测评。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学分转换认定、联合科研训练等形式,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等方式丰富人才培养的深度和人才评价的维度,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目前,本科职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试点学校数量少,经验也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仍有较大缺口。经过多次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发现,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智能、高端制造,但与之匹配的高技能人才缺口日益突出,目前的职业院校很难快速培养出适应高端需求的“大国工匠”。“希望相关的基础性规定、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能够尽快出台,构建完整的体制机制,营造支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王红军建议,本科职业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同时,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中,开展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长学制工匠培养试点,参照临床医学等长学制专业,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全面培养:为了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彰显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情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让党史教育进校园,让青春一代了解和学习党的奋斗史成为热点话题。“加强党史教育,能在青少年心里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党的发展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说,大中小幼各类学校可以形成党史教育联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教育活动,开展好思政常规课,让党史教育、思政教育和红色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系列的红色主题德育课程,还可以请专业教师开发党史教材。同时,用好江苏丰富的党史资源、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学校,传承红色基因。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院了解爱国企业家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等情况,赞扬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把张謇事迹作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当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中小学生从小立志报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进一步提炼张謇事迹并写入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将南通博物院、张謇故居等列入全国大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大力弘扬张謇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实干兴邦、社会责任等核心要义,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体化实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针对学校健康教育系统建设不足、资源供给不够、内外协同不畅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通过调研,提出建议。“建议系统构建大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重点强化健康教育支撑保障体系,有序推进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体系。”焦新安说,全面拓宽实施路径,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大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学协同,是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

  聚焦提质:描绘均衡发展的现实模样

  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目标,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既要保证高质量,也要做到均衡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内容,让代表委员们深受启发。

  “好的教育生态,不应是一个学校站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而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部的垄断常常意味着整体的衰败。”经过多地调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发现,不少地方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县中塌陷”问题日益严重,“上一个好高中甚至比上一个好大学还难。”对此,唐江澎提出了系统化建议。“要在‘十四五’规划大框架下整体规划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唐江澎说,在“十四五”时期建立以县域为主的刚性招生体制,争取让每50万人口左右的区域有一个当地老百姓认可的优质高中。推进校长职级制和高中校长跨区域选用制度,配足配优县级学科教研员,依托信息化优势实质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县域共享,促进高中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工程,但部分入选的地方高校在建设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较为宏观,政策资源配置还不够协调和明确,同时,政策落实、政策投入也不够到位。”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指出,加大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力度意义重大。为此,他建议加大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宏观统筹和指导,推进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加大中央与地方投入力度并建立投入长效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双一流”建设责任,在办学经费、特色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学位授权资格及招生计划等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支持省市共建“双一流”机制,促进“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针对首轮‘双一流’建设中成效显著或有突出特色的‘双一流’高校,在第二轮建设中通过适当上浮经费支持比例、给予政策优惠等方式予以奖励性支持。有条件的省份还可以参照《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地区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的捐赠配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双一流’建设,提高高校自身的‘造血’能力。”熊思东说。

  主动对接: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条奋斗之路上,必定不会缺少教育的印记。

  “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要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将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作为关注重点。通过深入调研,施大宁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基层就业还不够了解,“压力大、工资低、出路少”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下基层”的意愿度不足。

  “基层是大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的最好课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为基层输送人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为此,施大宁建议,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和培养机制,完善青年基层工作者的职业路径,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意愿度,并研究设立就业信息沟通云平台,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同时,基层单位也应完善和落实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职业发展路径,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人才政策扶持范围,化解服务期满后人才流失的问题。

  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离不开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近几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一直关注“粮食”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话题。他指出,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只有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获得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但当前,高层次人才培养供给不足制约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全国粮食行业一个省份平均只有不到1名的经济管理学科博士人才。”程永波说,粮食安全专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为此,他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立“粮食安全学”一级学科,融合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粮食安全学科建设,同时引导院校针对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需求,培养粮食安全领域急需博士人才,并在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中切实重视涉粮高校的博士授予单位布局,统筹协调,科学布局,精准培养,积极鼓励其他相关高校围绕粮食行业需求,与涉粮高校一起,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保障能力与国际市场配置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支持。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