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倾听“七色花”开的声音

作者:孙其华 潘玉娇 发布时间:2020-07-2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孙其华 潘玉娇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位于南京市马群幸福城保障房片区,2014年开班办学。2018年儿童节前夕,省委书记娄勤俭来学校视察,娄爷爷的到来让孩子们兴奋无比。娄爷爷走后,孩子们热情洋溢地给娄爷爷写信,诉说梦想、畅想未来。“你们要牢记习近平爷爷的教导,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五彩斑斓的‘小梦想’汇入民族复兴的‘大梦想’,长大后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在回信中,娄书记提出殷切希望,鼓励孩子们不断前行。

  与南京众多名校相比,年轻的花港一小并不引人瞩目。但它的存在,却让800多名在校生特别是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找到归属感,拥有了更加精彩的生活。如今,娄书记来校视察已两年多了,7月16日,学校举办首届114名毕业生的毕业典礼。看着台前孩子们开心地歌唱,校长郭红霞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这些天,老师们为每个毕业班孩子量身定制了一张特别的奖状,有“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有“艺术之星”“礼仪之星”,还有“微笑之星”“阳光之星”,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最特别那个”。“娄书记的鼓励让我们充满了动力,我们一定努力把学校办好,让每一个花骨朵儿都能绚烂开放。”

  “七色花”香满校园

  走进花港一小,第一眼便可看见教学楼一楼大厅的一台钢琴。它正对着学校大门,与后方“七色花”装饰的背景墙以及周边的各种饰物,共同组成一个“花儿朵朵”小舞台。每天早晨,老师都会邀请学生登台表演,弹钢琴、吹笛子、唱歌、朗诵……别具匠心的安排,让每个刚入校园的学生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七色花”是花港一小的象征。提及其寓意,郭红霞告诉记者,学校隶属于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70%生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自全国22个省,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而“七色花”象征着“包容共生”。

  “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秉持‘阳光教育’的理念,‘七色花’是阳光教育的延伸,意味着阳光洒在小朋友身上,散发出七色的光芒。”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荣说,“我们希望能够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打造适合的教育,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漫步于花港一小校园,处处可见“七色花”的影子。学校门厅名为“百花厅”,寓意百花齐放。校园有一座“芳菲苑”庭院,栽种了形态有别、颜色各异的月季花,满园花香与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相映成趣。

  宋朝学者刘清之有言:“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于是,学校将5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积学楼”“尽善楼”“求源楼”“养正楼”“悟道楼”,意味着学校以养花之道培养学生,让孩子习得知识、获得体验、领悟人生。在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还有一处精致的江南小院,红花绿草点缀在小桥流水之间,色彩斑斓的锦鲤从凉亭下悠然游过,成为学生课间最喜欢的去处。

  “七色花”的理念还体现在校园环境的诸多细微之处。为了给予孩子充分展示的空间,老师们特意布置了一面七色展示墙,定格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教学楼的楼道也充分利用起来,设置成德育长廊、文萃长廊、花韵长廊、作品展示廊,各廊的内容取材于生活,鼓励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展示自己的特色。路边的窨井盖绘上七彩斑斓的花朵,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除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还积极为孩子们提供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功能齐全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以及各种实验室等,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作为外地人,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条件这么好、环境这么美的学校读书。”六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6年来,学校由原先的一个年级3个班扩充到5个班,越来越多的家长和陈女士一样,打心眼里喜欢这所学校,放心把孩子交给这里的老师。

  花样课程铸就斑斓梦想

  花港一小对“七色花”的诠释,更多地体现在学校课程和活动设计上。

  “绿叶丛中,一支支莲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夕阳西下,小鱼儿在荷叶间嬉戏,欢乐得没有烦恼……”四年级学生严子轩自创的诗歌虽稚嫩,但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细腻情感。“我们带领孩子诵读描写花的诗文、歌曲,鼓励他们自主编写小诗,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黄媛媛告诉记者,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科特点,编撰校本系列教材《莲韵荷香》,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花港一小的语文老师利用早读课的20分钟组织学生“吟诗诵花”,每天诵读5首,每周更新一次。所有班级每周都上一节诵读课,“读而长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学期末,学校还组织一次与花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诵花演讲、花诗诵读、花谜竞猜、花歌传唱等陆续开场,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孩子们对花的认知,也渐渐从书本层面转化到实践领域。每年二三月份是南京赏梅的好时节,花港一小的老师们早在放寒假之前就将“赏梅研究单”分发给学生,鼓励孩子探寻梅花作为市花的历史渊源,并在春学期开学典礼上汇报探究结果。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赏花踏青,来一场“妙笔生花喜迎春”。夏天到来,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南京市龙潭地区的水一方生态旅游区,摄影组、绘画组、儿童诗组、环保组的孩子们各显身手,不仅将一朵朵姿态万千的荷花写成诗、作成画,还认真仔细地清理荷塘垃圾,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花之声”合唱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一个社团,在马群地区已“声名远播”。社团有正式成员70多人,每周至少开展2次合唱训练,逢年过节常参与市、区和街道举办的各类表演。2017年4月,该合唱团曾代表南京市小学生参加由南京市委外宣办等部门举办的“南京·米兰双城同唱《茉莉花》”活动,孩子们清亮的歌声和落落大方的表现感染了现场听众。

  六年级学生徐子越来自山东临沂,是合唱团“台柱子”之一。小姑娘平日里话不多,登台之后却感染力十足。她的妈妈告诉记者,合唱团的经历让孩子更自信了,“以前一上场就紧张,现在多大场面也不忙不慌”。

  为孩子铺就温暖的人生底色

  崔安琪来自安徽,是花港一小六(1)班的学生,活泼大方的她“身兼数职”,既是班里的学生干部,也是合唱团、竹笛社团的骨干成员。她告诉记者,“我喜欢我的学校,它让我觉得生活特别有意思。”

  刚入学那会儿,崔安琪还是个见人就躲、说话都不敢抬头的胆小孩子。她的父母将改变归功于花港一小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关爱,因为“学校不仅教孩子学知识,还特别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来南京,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料他们,又缺少和他人的互动,长此以往不利于健康成长。”郭红霞说,“因此,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让这些孩子在老师全方位的关爱下拥有七彩人生,就成为我们的办学目标之一。”

  该校学生家长中有很多是普通工人和个体经营者,让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班主任常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走进父母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增长见识,体会父母的辛劳。“家长给我们最多的反馈就是,孩子更听话了,无理取闹少了。”学校德育主任徐昕说。

  每个月初,身为学校大队辅导员的周弦总是会考虑一个问题——带孩子去哪儿玩?这是学校“乐游南京”项目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孩子们熟悉南京,增加归属感。上学期的一次活动中,黄媛媛带着孩子们乘坐地铁去了市中心,在麦当劳里舒舒服服地吃饱后到电影院看了电影。还有一次,她带着孩子们秋游紫金山,又去中山植物园观察植物。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一天的所见所感写进日记,告诉了爸爸妈妈,黄媛媛也将孩子们喜笑颜开的面容印在心里。“有些孩子没有坐过地铁,也没有进过电影院。虽然活动很简单,但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让他们熟悉南京的大街小巷,培养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每月的“校园节日”成为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沃土”。孩子们最喜欢5月“体育节”,平时忙碌的爸爸妈妈会抽空来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参加趣味运动会;9月的“读书节”,学校模仿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鼓励大家以诗会友,小诗人们的出色表现常常让语文老师惊喜不已;11月的“科技节”,南师大的哥哥姐姐带来“科技大篷车”,与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此外,还有数学节、合唱节、英语节、艺术节……缤纷多彩的节日活动赋予孩子们丰富的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

  “七月如火,我们带着众人的期望离开美丽的校园;九月灿烂,我们又将与亲爱的朋友走进新的征程。”舞台上,毕业典礼的小主持人声情并茂,舞台下,郭红霞和老师们眼泛泪花:“孩子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用6年的时间,为他们铺就温暖的人生底色,让他们今后的人生路更顺遂、更圆满。”

责任编辑:陈路

倾听“七色花”开的声音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办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0-07-2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孙其华 潘玉娇

  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位于南京市马群幸福城保障房片区,2014年开班办学。2018年儿童节前夕,省委书记娄勤俭来学校视察,娄爷爷的到来让孩子们兴奋无比。娄爷爷走后,孩子们热情洋溢地给娄爷爷写信,诉说梦想、畅想未来。“你们要牢记习近平爷爷的教导,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五彩斑斓的‘小梦想’汇入民族复兴的‘大梦想’,长大后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在回信中,娄书记提出殷切希望,鼓励孩子们不断前行。

  与南京众多名校相比,年轻的花港一小并不引人瞩目。但它的存在,却让800多名在校生特别是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找到归属感,拥有了更加精彩的生活。如今,娄书记来校视察已两年多了,7月16日,学校举办首届114名毕业生的毕业典礼。看着台前孩子们开心地歌唱,校长郭红霞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这些天,老师们为每个毕业班孩子量身定制了一张特别的奖状,有“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有“艺术之星”“礼仪之星”,还有“微笑之星”“阳光之星”,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最特别那个”。“娄书记的鼓励让我们充满了动力,我们一定努力把学校办好,让每一个花骨朵儿都能绚烂开放。”

  “七色花”香满校园

  走进花港一小,第一眼便可看见教学楼一楼大厅的一台钢琴。它正对着学校大门,与后方“七色花”装饰的背景墙以及周边的各种饰物,共同组成一个“花儿朵朵”小舞台。每天早晨,老师都会邀请学生登台表演,弹钢琴、吹笛子、唱歌、朗诵……别具匠心的安排,让每个刚入校园的学生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七色花”是花港一小的象征。提及其寓意,郭红霞告诉记者,学校隶属于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70%生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自全国22个省,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而“七色花”象征着“包容共生”。

  “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秉持‘阳光教育’的理念,‘七色花’是阳光教育的延伸,意味着阳光洒在小朋友身上,散发出七色的光芒。”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荣说,“我们希望能够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打造适合的教育,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漫步于花港一小校园,处处可见“七色花”的影子。学校门厅名为“百花厅”,寓意百花齐放。校园有一座“芳菲苑”庭院,栽种了形态有别、颜色各异的月季花,满园花香与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相映成趣。

  宋朝学者刘清之有言:“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于是,学校将5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积学楼”“尽善楼”“求源楼”“养正楼”“悟道楼”,意味着学校以养花之道培养学生,让孩子习得知识、获得体验、领悟人生。在教学楼和行政楼之间,还有一处精致的江南小院,红花绿草点缀在小桥流水之间,色彩斑斓的锦鲤从凉亭下悠然游过,成为学生课间最喜欢的去处。

  “七色花”的理念还体现在校园环境的诸多细微之处。为了给予孩子充分展示的空间,老师们特意布置了一面七色展示墙,定格孩子们在各项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教学楼的楼道也充分利用起来,设置成德育长廊、文萃长廊、花韵长廊、作品展示廊,各廊的内容取材于生活,鼓励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展示自己的特色。路边的窨井盖绘上七彩斑斓的花朵,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除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还积极为孩子们提供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功能齐全的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以及各种实验室等,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作为外地人,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条件这么好、环境这么美的学校读书。”六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6年来,学校由原先的一个年级3个班扩充到5个班,越来越多的家长和陈女士一样,打心眼里喜欢这所学校,放心把孩子交给这里的老师。

  花样课程铸就斑斓梦想

  花港一小对“七色花”的诠释,更多地体现在学校课程和活动设计上。

  “绿叶丛中,一支支莲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夕阳西下,小鱼儿在荷叶间嬉戏,欢乐得没有烦恼……”四年级学生严子轩自创的诗歌虽稚嫩,但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细腻情感。“我们带领孩子诵读描写花的诗文、歌曲,鼓励他们自主编写小诗,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黄媛媛告诉记者,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科特点,编撰校本系列教材《莲韵荷香》,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花港一小的语文老师利用早读课的20分钟组织学生“吟诗诵花”,每天诵读5首,每周更新一次。所有班级每周都上一节诵读课,“读而长吟之,学而时习之”。每学期末,学校还组织一次与花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诵花演讲、花诗诵读、花谜竞猜、花歌传唱等陆续开场,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孩子们对花的认知,也渐渐从书本层面转化到实践领域。每年二三月份是南京赏梅的好时节,花港一小的老师们早在放寒假之前就将“赏梅研究单”分发给学生,鼓励孩子探寻梅花作为市花的历史渊源,并在春学期开学典礼上汇报探究结果。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赏花踏青,来一场“妙笔生花喜迎春”。夏天到来,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南京市龙潭地区的水一方生态旅游区,摄影组、绘画组、儿童诗组、环保组的孩子们各显身手,不仅将一朵朵姿态万千的荷花写成诗、作成画,还认真仔细地清理荷塘垃圾,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花之声”合唱团是学校最早成立的一个社团,在马群地区已“声名远播”。社团有正式成员70多人,每周至少开展2次合唱训练,逢年过节常参与市、区和街道举办的各类表演。2017年4月,该合唱团曾代表南京市小学生参加由南京市委外宣办等部门举办的“南京·米兰双城同唱《茉莉花》”活动,孩子们清亮的歌声和落落大方的表现感染了现场听众。

  六年级学生徐子越来自山东临沂,是合唱团“台柱子”之一。小姑娘平日里话不多,登台之后却感染力十足。她的妈妈告诉记者,合唱团的经历让孩子更自信了,“以前一上场就紧张,现在多大场面也不忙不慌”。

  为孩子铺就温暖的人生底色

  崔安琪来自安徽,是花港一小六(1)班的学生,活泼大方的她“身兼数职”,既是班里的学生干部,也是合唱团、竹笛社团的骨干成员。她告诉记者,“我喜欢我的学校,它让我觉得生活特别有意思。”

  刚入学那会儿,崔安琪还是个见人就躲、说话都不敢抬头的胆小孩子。她的父母将改变归功于花港一小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关爱,因为“学校不仅教孩子学知识,还特别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来南京,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料他们,又缺少和他人的互动,长此以往不利于健康成长。”郭红霞说,“因此,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让这些孩子在老师全方位的关爱下拥有七彩人生,就成为我们的办学目标之一。”

  该校学生家长中有很多是普通工人和个体经营者,让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班主任常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们走进父母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增长见识,体会父母的辛劳。“家长给我们最多的反馈就是,孩子更听话了,无理取闹少了。”学校德育主任徐昕说。

  每个月初,身为学校大队辅导员的周弦总是会考虑一个问题——带孩子去哪儿玩?这是学校“乐游南京”项目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孩子们熟悉南京,增加归属感。上学期的一次活动中,黄媛媛带着孩子们乘坐地铁去了市中心,在麦当劳里舒舒服服地吃饱后到电影院看了电影。还有一次,她带着孩子们秋游紫金山,又去中山植物园观察植物。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一天的所见所感写进日记,告诉了爸爸妈妈,黄媛媛也将孩子们喜笑颜开的面容印在心里。“有些孩子没有坐过地铁,也没有进过电影院。虽然活动很简单,但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让他们熟悉南京的大街小巷,培养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每月的“校园节日”成为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沃土”。孩子们最喜欢5月“体育节”,平时忙碌的爸爸妈妈会抽空来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参加趣味运动会;9月的“读书节”,学校模仿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鼓励大家以诗会友,小诗人们的出色表现常常让语文老师惊喜不已;11月的“科技节”,南师大的哥哥姐姐带来“科技大篷车”,与孩子们一起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此外,还有数学节、合唱节、英语节、艺术节……缤纷多彩的节日活动赋予孩子们丰富的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向往。

  “七月如火,我们带着众人的期望离开美丽的校园;九月灿烂,我们又将与亲爱的朋友走进新的征程。”舞台上,毕业典礼的小主持人声情并茂,舞台下,郭红霞和老师们眼泛泪花:“孩子们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用6年的时间,为他们铺就温暖的人生底色,让他们今后的人生路更顺遂、更圆满。”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