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震撼!村小女足一路踢进“省长杯”

作者:赵芳 胡阳梅 孙荪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源: 新华日报

  “‘马赛回旋’这个动作有个特点,带球的时候用脚背,再迅速用右脚踩球转身。”9月22日上午课间操过后,灌南县新集镇花园孙湾小学的绿茵场上热闹非凡,孩子们每人用一只足球“切磋”技艺。不久前,这所学校的女子足球队参加了2020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选拔赛(小学女子甲组)。

  一所基层村小的孩子们,为何能代表连云港市参加省内校园足球最高水平联赛?记者走进这所小学一探究竟。

  158人的村小,拥有4个足球梯队

  花园孙湾小学6个年级共有158名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在这所乡村小学里,平均每30人就成立了一支12人的校园足球特色活动梯队,营造“人人有足球,处处踢足球”的全员参与氛围,构建了“校长杯”“家园杯”两大校园足球特色活动平台。学校为比赛专门组建了4个梯队,利用周一到周五的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训练。

  “我们学校的孩子,父母或常年在外打工或已离婚,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课外娱乐活动相对比较匮乏,一些孩子体弱多病,也需要经常锻炼增强体质。”校长李继刚回忆起成立校足球队的初衷。

  改变,从2015年5月开始。“我们当时提出,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特色促进发展,并制定了足球发展规划书,2016年学校正式开设足球校本课程,在普及足球运动的基础上,征得家长同意后,组建了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足球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足球活动。”李继刚说。

  没有专职体育老师,学校每一位任课老师便从网上学习足球技能,边学边教。每天上午课间操结束后的十几分钟和下午的“阳光运动”30分钟,老师们都会带领孩子们在足球场上踢球。

  足球,成为留守孩子最好的陪伴

  每到周末,这支足球队里的很多孩子得回家帮忙干农活儿,或者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袁亮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他不仅球踢得好,成绩也稳居班级前几名。“我喜欢足球,喜欢和队友们一起踢足球,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既要把足球踢好,也会把学习搞好,你们就安心在外面打工吧……”在和爸爸妈妈的通话中,乖巧懂事的袁亮这样说道。

  如今,足球成了这些孩子孤独时最好的陪伴,或者说,它成为一个纽带,把孤独的孩子们联结在一起,互相陪伴,见证彼此的成长。孩子们的性格开朗外向了很多,身体健壮了很多,总体成绩也有所提高,校园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学校老师们都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

  “比起回到家玩手机、上网打游戏,踢足球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加阳光健康,有助于培养他们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也引导家长通过鼓励孩子踢足球,逐渐改掉一些坏习惯。”曾经参与该校足球发展规划书制定的灌南县花园小学校长陈玉兰说,足球给孩子们带来的最直接、最好的改变,正是这种精神面貌上的转变。

  传递信念,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两年来,花园孙湾小学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多次参加县、市级比赛并获得荣誉。2019年,留守儿童女子足球队荣获连云港市“市长杯”阳光联赛冠军。许浩然、孙敏杰、王梦云、周乐乐、孙梦冉等入选连云港市07—08级别的市足球代表队,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

  “成绩的取得与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临近比赛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集中训练几个小时,孩子们的脸颊红扑扑的,头顶仿佛蒸腾着热气,一个个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这种高强度训练下,脚底褪了一层皮的不在少数,但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喊累,家长和教练都很心疼,孩子们咬着牙熬了过来,很难得!”足球队教练之一花红伟感慨地说。

  “从我三年级开始,我们每人一只足球,每天都会跟足球‘打交道’。课后,老师会布置足球作业,写完作业我基本每天练习一个小时左右足球,渐渐地就爱上了踢足球。”该校六年级学生孙蕊告诉记者。

  2017年,花园孙湾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今,无论清晨或黄昏、晴天或雨天、盛夏或寒冬,漫步校园,总能看到球场上孩子们勤奋练习的身影。课余饭后,孩子们聊足球、踢足球、写足球、画足球,足球,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次参加‘省长杯’没能进前八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能和来自全省的这么多足球强队比赛,也能获得宝贵经验,让我们看到了自身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继续拼搏,进一步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李继刚说。

  “足球运动传递了坚持、努力、奋斗以及面对挫折不放弃的信念。”李继刚说,学校将强化“足球校本课程”办学特色,以此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让所有孩子快快乐乐地踢球、热爱运动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赵芳
  本报实习生 胡阳梅
  本报通讯员 孙荪

责任编辑:陈路

震撼!村小女足一路踢进“省长杯”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       源:新华日报  

  “‘马赛回旋’这个动作有个特点,带球的时候用脚背,再迅速用右脚踩球转身。”9月22日上午课间操过后,灌南县新集镇花园孙湾小学的绿茵场上热闹非凡,孩子们每人用一只足球“切磋”技艺。不久前,这所学校的女子足球队参加了2020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选拔赛(小学女子甲组)。

  一所基层村小的孩子们,为何能代表连云港市参加省内校园足球最高水平联赛?记者走进这所小学一探究竟。

  158人的村小,拥有4个足球梯队

  花园孙湾小学6个年级共有158名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在这所乡村小学里,平均每30人就成立了一支12人的校园足球特色活动梯队,营造“人人有足球,处处踢足球”的全员参与氛围,构建了“校长杯”“家园杯”两大校园足球特色活动平台。学校为比赛专门组建了4个梯队,利用周一到周五的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训练。

  “我们学校的孩子,父母或常年在外打工或已离婚,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课外娱乐活动相对比较匮乏,一些孩子体弱多病,也需要经常锻炼增强体质。”校长李继刚回忆起成立校足球队的初衷。

  改变,从2015年5月开始。“我们当时提出,将校园足球作为学校特色促进发展,并制定了足球发展规划书,2016年学校正式开设足球校本课程,在普及足球运动的基础上,征得家长同意后,组建了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足球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足球活动。”李继刚说。

  没有专职体育老师,学校每一位任课老师便从网上学习足球技能,边学边教。每天上午课间操结束后的十几分钟和下午的“阳光运动”30分钟,老师们都会带领孩子们在足球场上踢球。

  足球,成为留守孩子最好的陪伴

  每到周末,这支足球队里的很多孩子得回家帮忙干农活儿,或者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袁亮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他不仅球踢得好,成绩也稳居班级前几名。“我喜欢足球,喜欢和队友们一起踢足球,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既要把足球踢好,也会把学习搞好,你们就安心在外面打工吧……”在和爸爸妈妈的通话中,乖巧懂事的袁亮这样说道。

  如今,足球成了这些孩子孤独时最好的陪伴,或者说,它成为一个纽带,把孤独的孩子们联结在一起,互相陪伴,见证彼此的成长。孩子们的性格开朗外向了很多,身体健壮了很多,总体成绩也有所提高,校园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生机勃勃,学校老师们都将这些变化看在眼里。

  “比起回到家玩手机、上网打游戏,踢足球能让孩子们变得更加阳光健康,有助于培养他们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也引导家长通过鼓励孩子踢足球,逐渐改掉一些坏习惯。”曾经参与该校足球发展规划书制定的灌南县花园小学校长陈玉兰说,足球给孩子们带来的最直接、最好的改变,正是这种精神面貌上的转变。

  传递信念,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两年来,花园孙湾小学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多次参加县、市级比赛并获得荣誉。2019年,留守儿童女子足球队荣获连云港市“市长杯”阳光联赛冠军。许浩然、孙敏杰、王梦云、周乐乐、孙梦冉等入选连云港市07—08级别的市足球代表队,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

  “成绩的取得与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临近比赛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集中训练几个小时,孩子们的脸颊红扑扑的,头顶仿佛蒸腾着热气,一个个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这种高强度训练下,脚底褪了一层皮的不在少数,但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喊累,家长和教练都很心疼,孩子们咬着牙熬了过来,很难得!”足球队教练之一花红伟感慨地说。

  “从我三年级开始,我们每人一只足球,每天都会跟足球‘打交道’。课后,老师会布置足球作业,写完作业我基本每天练习一个小时左右足球,渐渐地就爱上了踢足球。”该校六年级学生孙蕊告诉记者。

  2017年,花园孙湾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今,无论清晨或黄昏、晴天或雨天、盛夏或寒冬,漫步校园,总能看到球场上孩子们勤奋练习的身影。课余饭后,孩子们聊足球、踢足球、写足球、画足球,足球,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次参加‘省长杯’没能进前八名,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能和来自全省的这么多足球强队比赛,也能获得宝贵经验,让我们看到了自身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继续拼搏,进一步提高学生足球技能水平。”李继刚说。

  “足球运动传递了坚持、努力、奋斗以及面对挫折不放弃的信念。”李继刚说,学校将强化“足球校本课程”办学特色,以此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让所有孩子快快乐乐地踢球、热爱运动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赵芳
  本报实习生 胡阳梅
  本报通讯员 孙荪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