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朱永:做乡村美育“追梦人”

作者:李大林 王琼 发布时间:2021-06-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我省教育系统中,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朱永等3人受到表彰。为激励全省党员师生守初心、担使命,本报本期特刊发他们的典型事迹。

朱永,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李大林 王琼

  “儿童画就是要让儿童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画出美,用心灵沉淀美。”

  “艺术并不能让所有人成功,但它能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美更好的自己。”

  “小小的童画里,不仅有一个绚丽完整的儿童世界,更有一方水土的神奇与美丽。”

  扎根苏北乡村38年,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朱永形成了对美和教育的深刻认知。这份认知,既源于他30余年前就在村小建立“寻美小分队”的积极探索,也离不开他坚持以美育人的深入实践。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和执着坚守。

  “要读懂孩子的心灵”

  “李忠义把‘艺术创意栏’上的美术作品撕坏了!”听了学生的反映,朱永走进教室,看到了被撕坏的作品,还有调皮鬼李忠义的忐忑不安。面对此情此景,朱永却没有训斥和批评,而是顺势带着孩子们把所有作品全撕了,撕坏的纸片则分给每个学生。那堂美术课上的是撕纸贴画,李忠义上得最专注,最终拼出了一幅“七彩苹果”。

  这堂美术课,在李忠义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艺术种子。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深圳做服装设计。

  随机生成的教学智慧,是朱永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

  1983年,因为美术特长,朱永成为了一名民办代课教师。初上讲台,他在黑板上教孩子们画人物肖像。没想到,看来简单易学的东西,却让不少学生抓耳挠腮。这让朱永意识到,会画画不代表就能上好美术课,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孩子的内心。

  面对学校师资不足的状况,他主动提出承担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是成为一个能“管好班”的老师,更要成为一个“懂孩子”的人。为此,他积极向老教师取经,一有时间就去听其他学科的课,数学课上的导入、语文课教学的自然过渡、体育课上的趣味游戏……朱永探索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并运用到美术课上,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朱永打听到徐州师范学院举办为期3年的函授班。当时,他每月工资仅24元。为凑足学费,他偷卖了家里1500多斤粮食。“母亲知道后,在村里追着打我。”朱永告诉记者,那时,全村人都知道朱家小子为了上学,偷卖了家里的粮食。

  虽然困难重重,但朱永坚持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钻研专业书籍,周末带着煎饼和咸菜到市区学习。咬牙坚持了3年,他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慢慢叩开了教育之门。他开始做科研、写论文,在县、市级教学比武中展露头角,成了全县小有名气的美术教师。

  38年,坚持童画育人。朱永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辅导过的小画童超过2000人。他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众多乡村孩子心中,成为一个让乡村孩子触碰艺术的摆渡人。他也成长为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唯一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

  “立足乡土,童画育人”

  20世纪80年代,睢宁县实验小学和睢城小学儿童画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轰动了整个睢宁县城。县政府把获奖作品和小作者的照片展示在县城繁华大街上,这让朱永很是羡慕。

  此后,他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去看那些展出的儿童画,心里琢磨着要给农村孩子一个彩色的童年,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绘画天地。

  有了想法,朱永立刻就行动起来。1986年,在他的申请下,王集小学成立了睢宁乡村小学第一个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当时,学校一无场地,二无桌椅。他把妻子陪嫁的四床棉被撕开重新缝合,搭起了简易遮阳棚;他又卖了家里的粮食,买来旧桌凳;没有画纸颜料,他就把帮别人画宣传广告奖励的材料拿来给孩子们用;遇上雨雪天气,他把学生带进自己仅有6平方米的宿舍。

  “绘画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融入画面才会更鲜活,才能打动人心。”朱永说。为打开孩子们的绘画视野,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费带学生外出写生,并一直坚持了30多年。“写生的队伍叫‘寻美小分队’,走遍了睢宁的山山水水。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睢宁的变迁,记录社会的进步,记录身边的美好。”朱永说。

  付出总有回报。从1989年开始,他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国际、国内儿童画大赛中不断获奖。2012年,他辅导学生鹿芷涵绘制的儿童画《我们爱和平》,从全球70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联合国主办的“艺术促进和平”儿童绘画大赛第二名,成为长期陈列在联合国大厦的4幅儿童画作品之一。

  “小小的童画里,不仅有一个绚丽完整的儿童世界,更有一方水土的神奇与美丽。这就是乡村小学美育的灵魂。”朱永说。在不断的实践中,他和学生摸索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绘画风格。农村广袤土地上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丰收的果实、辛勤的劳作,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38年来,朱永教过的学生,有近200名考入艺术院校,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还有的毕业后回到学校任教。“艺术并不能让所有人成功,但它能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美更好的自己。”朱永说。

  “农村需要我,我就在这儿干”

  “教育从来不是灌输,儿童画就是要让儿童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画出美、用心灵沉淀美。”38年来,朱永始终保持乡村教师本色,总想着尽己所能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012年春季,当得知学校要在5公里外的庄楼社区成立“留守儿童呵护站”时,朱永主动请缨做辅导教师。每个周五晚上和双休日全天,他都去义务辅导十几名留守儿童绘画、写字、做作业,从不间断。

  学习上的悉心指导,生活上的真诚关怀,他和孩子们成了彼此牵挂的人。一个深秋的晚上,眼看辅导时间快到了,天却突然下起大雨。妻子劝他说:“天这么黑、雨又大,孩子们肯定不会去了,你也别去了吧。”朱永犹豫了一下,但一想到孩子们焦急等待的情形,他又义无反顾地骑上自行车消失在漆黑的雨夜中。

  来到呵护站,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十几个孩子全站在屋檐下眼巴巴地等着他,最小的只有5岁。一个孩子扑到他怀里,哭着说:“朱老师,我想你一定会来的!”朱永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中,那一刻他知道了,童画对农村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艺,而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和精神的家园。

  “城里可能不缺我这样的老师,但农村需要我,孩子们也需要我,我就想在这儿干。”朱永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如果没有朱老师,我可能不会在农村小学待这么久。”已在王集中心小学工作12年的美术教师王艳说。每个工作日,王艳都驱车往返两个小时,从徐州市区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每周末,她还要和同事们一起跟着朱永,义务为乡村孩子辅导绘画。

  在学校,朱永办公室的门永远开着,除了学生,青年教师们也是往来常客。朱永坚信,好的教育不会让人“背井离乡”。“我希望能做年轻教师前行的灯塔,引导更多的美术教师健康成长,让他们在睢宁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希望。”

  2014年,“朱永名师工作室”挂牌。7年间,他先后做了百余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讲座,足迹遍布睢宁城乡的每一所中小学。他和青年教师结对,与中年教师交友,无私地分享教学经验。近年来,他结对的教师中,有3人评上副高级职称、20余人评为中级职称,并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的乡村美术教师。

  2020年,随着新乡村建设的步伐,王集镇鲤鱼山庄改造建成,当地群众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朱永建议下,镇政府在鲤鱼山庄开办儿童绘画创客中心,他每周末为孩子们开展义务辅导。如今,绘画创客中心不仅有活动场地,还为孩子们提供画具和早中餐。

  朱永说:“不管哪里的学生,只要来,就可以学。”很多家长由衷地感叹:“现在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谢谢党和国家!感谢朱老师为孩子们付出这么多!”

责任编辑:陈路

朱永:做乡村美育“追梦人”
发布时间:2021-06-3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我省教育系统中,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朱永等3人受到表彰。为激励全省党员师生守初心、担使命,本报本期特刊发他们的典型事迹。

朱永,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李大林 王琼

  “儿童画就是要让儿童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画出美,用心灵沉淀美。”

  “艺术并不能让所有人成功,但它能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美更好的自己。”

  “小小的童画里,不仅有一个绚丽完整的儿童世界,更有一方水土的神奇与美丽。”

  扎根苏北乡村38年,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朱永形成了对美和教育的深刻认知。这份认知,既源于他30余年前就在村小建立“寻美小分队”的积极探索,也离不开他坚持以美育人的深入实践。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和执着坚守。

  “要读懂孩子的心灵”

  “李忠义把‘艺术创意栏’上的美术作品撕坏了!”听了学生的反映,朱永走进教室,看到了被撕坏的作品,还有调皮鬼李忠义的忐忑不安。面对此情此景,朱永却没有训斥和批评,而是顺势带着孩子们把所有作品全撕了,撕坏的纸片则分给每个学生。那堂美术课上的是撕纸贴画,李忠义上得最专注,最终拼出了一幅“七彩苹果”。

  这堂美术课,在李忠义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艺术种子。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深圳做服装设计。

  随机生成的教学智慧,是朱永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

  1983年,因为美术特长,朱永成为了一名民办代课教师。初上讲台,他在黑板上教孩子们画人物肖像。没想到,看来简单易学的东西,却让不少学生抓耳挠腮。这让朱永意识到,会画画不代表就能上好美术课,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孩子的内心。

  面对学校师资不足的状况,他主动提出承担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是成为一个能“管好班”的老师,更要成为一个“懂孩子”的人。为此,他积极向老教师取经,一有时间就去听其他学科的课,数学课上的导入、语文课教学的自然过渡、体育课上的趣味游戏……朱永探索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并运用到美术课上,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朱永打听到徐州师范学院举办为期3年的函授班。当时,他每月工资仅24元。为凑足学费,他偷卖了家里1500多斤粮食。“母亲知道后,在村里追着打我。”朱永告诉记者,那时,全村人都知道朱家小子为了上学,偷卖了家里的粮食。

  虽然困难重重,但朱永坚持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钻研专业书籍,周末带着煎饼和咸菜到市区学习。咬牙坚持了3年,他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慢慢叩开了教育之门。他开始做科研、写论文,在县、市级教学比武中展露头角,成了全县小有名气的美术教师。

  38年,坚持童画育人。朱永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辅导过的小画童超过2000人。他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众多乡村孩子心中,成为一个让乡村孩子触碰艺术的摆渡人。他也成长为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唯一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

  “立足乡土,童画育人”

  20世纪80年代,睢宁县实验小学和睢城小学儿童画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轰动了整个睢宁县城。县政府把获奖作品和小作者的照片展示在县城繁华大街上,这让朱永很是羡慕。

  此后,他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去看那些展出的儿童画,心里琢磨着要给农村孩子一个彩色的童年,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绘画天地。

  有了想法,朱永立刻就行动起来。1986年,在他的申请下,王集小学成立了睢宁乡村小学第一个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当时,学校一无场地,二无桌椅。他把妻子陪嫁的四床棉被撕开重新缝合,搭起了简易遮阳棚;他又卖了家里的粮食,买来旧桌凳;没有画纸颜料,他就把帮别人画宣传广告奖励的材料拿来给孩子们用;遇上雨雪天气,他把学生带进自己仅有6平方米的宿舍。

  “绘画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融入画面才会更鲜活,才能打动人心。”朱永说。为打开孩子们的绘画视野,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费带学生外出写生,并一直坚持了30多年。“写生的队伍叫‘寻美小分队’,走遍了睢宁的山山水水。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睢宁的变迁,记录社会的进步,记录身边的美好。”朱永说。

  付出总有回报。从1989年开始,他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国际、国内儿童画大赛中不断获奖。2012年,他辅导学生鹿芷涵绘制的儿童画《我们爱和平》,从全球70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联合国主办的“艺术促进和平”儿童绘画大赛第二名,成为长期陈列在联合国大厦的4幅儿童画作品之一。

  “小小的童画里,不仅有一个绚丽完整的儿童世界,更有一方水土的神奇与美丽。这就是乡村小学美育的灵魂。”朱永说。在不断的实践中,他和学生摸索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绘画风格。农村广袤土地上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丰收的果实、辛勤的劳作,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38年来,朱永教过的学生,有近200名考入艺术院校,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还有的毕业后回到学校任教。“艺术并不能让所有人成功,但它能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更美更好的自己。”朱永说。

  “农村需要我,我就在这儿干”

  “教育从来不是灌输,儿童画就是要让儿童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画出美、用心灵沉淀美。”38年来,朱永始终保持乡村教师本色,总想着尽己所能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012年春季,当得知学校要在5公里外的庄楼社区成立“留守儿童呵护站”时,朱永主动请缨做辅导教师。每个周五晚上和双休日全天,他都去义务辅导十几名留守儿童绘画、写字、做作业,从不间断。

  学习上的悉心指导,生活上的真诚关怀,他和孩子们成了彼此牵挂的人。一个深秋的晚上,眼看辅导时间快到了,天却突然下起大雨。妻子劝他说:“天这么黑、雨又大,孩子们肯定不会去了,你也别去了吧。”朱永犹豫了一下,但一想到孩子们焦急等待的情形,他又义无反顾地骑上自行车消失在漆黑的雨夜中。

  来到呵护站,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十几个孩子全站在屋檐下眼巴巴地等着他,最小的只有5岁。一个孩子扑到他怀里,哭着说:“朱老师,我想你一定会来的!”朱永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中,那一刻他知道了,童画对农村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艺,而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和精神的家园。

  “城里可能不缺我这样的老师,但农村需要我,孩子们也需要我,我就想在这儿干。”朱永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如果没有朱老师,我可能不会在农村小学待这么久。”已在王集中心小学工作12年的美术教师王艳说。每个工作日,王艳都驱车往返两个小时,从徐州市区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每周末,她还要和同事们一起跟着朱永,义务为乡村孩子辅导绘画。

  在学校,朱永办公室的门永远开着,除了学生,青年教师们也是往来常客。朱永坚信,好的教育不会让人“背井离乡”。“我希望能做年轻教师前行的灯塔,引导更多的美术教师健康成长,让他们在睢宁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希望。”

  2014年,“朱永名师工作室”挂牌。7年间,他先后做了百余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讲座,足迹遍布睢宁城乡的每一所中小学。他和青年教师结对,与中年教师交友,无私地分享教学经验。近年来,他结对的教师中,有3人评上副高级职称、20余人评为中级职称,并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的乡村美术教师。

  2020年,随着新乡村建设的步伐,王集镇鲤鱼山庄改造建成,当地群众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朱永建议下,镇政府在鲤鱼山庄开办儿童绘画创客中心,他每周末为孩子们开展义务辅导。如今,绘画创客中心不仅有活动场地,还为孩子们提供画具和早中餐。

  朱永说:“不管哪里的学生,只要来,就可以学。”很多家长由衷地感叹:“现在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谢谢党和国家!感谢朱老师为孩子们付出这么多!”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