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图片新闻

用“红色”打好教育底色

作者:许妍 刘品 发布时间:2022-10-1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创新红色教育模式,淮安市全力构建区域红色教育一体化格局——

用“红色”打好教育底色

  ■本报记者 许妍 通讯员 刘品

  日前,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校园内来了一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戎装老人。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95岁老者是蒋德礼。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他走进该校国防园,向孩子们讲述英烈们的故事。听完故事,现场不少学生潸然泪下,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淮安市各地各校,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常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我市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创新红色教育模式,全力构建区域红色教育一体化格局,全力打造全国周恩来精神弘扬高地、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长三角地区红色文化体验高地。”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说。

  建立共享机制,盘活“红色资源”

淮安市少先队员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六年级学生朱恩谊是淮安市新安小学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一名小讲解员。“上岗”以来,她接待过多批省内外来宾。据统计,2021年5月31日至今,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已接待国内外游客62000人次来馆瞻仰学习。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的深度对外开放,是该市“盘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的生动案例。

  作为周总理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为淮安市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76处,其中27处为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处入选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该市确立红色资源全市“一盘棋”观念,深度开发、统整融合,分类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库,以大中小幼区域一体化育人为主线,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在推动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分别创成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的同时,淮安市还基于周恩来纪念馆等3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访伟人故里,寻红色记忆”等9条淮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7条青年学习社线路。到各条线路“打卡”,成为孩子们入队入团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的“必选项”,这一举措也大大增强了全国各地青少年学生来淮学习实践的吸引力。

  据统计,2021年以来,淮安市推出红色文化打卡点30个以上、3小时车程内的“微体验”产品50个以上。2021年,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升格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更好地实现了特色场馆共享。

  9月14日,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邹立靖率队前往淮安区调研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淮安市以淮安区为重点计划总投资13亿元打造的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项目受到调研组专家的高度肯定。其中,总投资1.26亿元的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核心基地已完成主体工程。该核心基地科学整合各类红色教育场馆,打造实境式红色文化体验馆,推出一批实景演出、实境体验等项目,基本建成了以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为核心的“一核多点”式青少年思政教育资源网。“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核心基地项目建设政治站位高、社会关注面广,所以,我们力争打造有思想、有灵魂、有文化的精品力作和活化的、流动的、赋能的红色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淮安爱国主义教育新热点,充分彰显总理家乡人民的智慧。”淮安区区长颜复说。

  推动思政创新,构建“红色课堂”

淮安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一周年前夕,淮安市教育局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 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的中小学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现场,来自各县(区)、市直中小学的6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同台竞技。教师们精心准备,以不同的切入角度、教学情境、教学策略,诠释着共同的追求——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将红色教育和思政课堂有机融合,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精彩的课堂设计,在学生们心中燃起热烈而昂扬的爱国热情。

  据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薛祝其介绍,该市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了“一个体系”“两个特色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一个体系”是“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通过成立淮安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挥好淮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作用。“两个特色课堂”一是“行走的思政课堂”,全市命名了39个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推出了50门精品课程,年均参研学生逾10万人次;二是“空中的思政课堂”,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名师讲“四史”等思政线上讲堂活动,评选出30个优秀线上讲堂。

  为打造思政课堂的红色“课程库”,淮安市围绕“学、思、践、悟”四个方面,聚力开发“理论课堂”“宣讲课堂”“体验课堂”“实践课堂”等红色教育特色课程。2021年,该市创新启动实施“百名书记领衔千堂党史思政课”,推出百节党史课程库。2022年,举办全市“党史进课堂”大赛,评选出41节优质党史学习教育课;开发《淮安党史概述》《中华小号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等9节红色特色课程和30节党史微课;设置“周恩来精神+”特色精品课程,《一群小好汉——新安旅行团故事图片展》《一群小好汉——新安旅行团故事汇编》等红色读本进校园,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100%全覆盖。

  在充分挖掘红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淮安市鼓励各校积极探索“红色教育”进课堂的具体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从红色人物宣讲、红色故事演绎、校史党史研读、课题探究共建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智慧和力量。如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前设置3分钟的“红色故事宣讲会”,孩子们从“听讲人”变成“宣讲人”,从受教育者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积极宣传者。

  在充分考虑各校校情和学情的基础上,淮安市还组织各校制订年度“第二课堂”方案,红色教育“第二课堂”呈现出蓬勃的育人张力。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旁的盱眙县黄花塘小学积极打造“铁军”少年军校,将“铁军”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组建小百灵讲解团、小喇叭宣传团等,大力开展红色宣讲、课本剧创编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4个红色社团获评“省优秀社团”。

  “淮安市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培养育人‘大先生’,探索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三者全链条贯通,努力实现思政教育知行合一,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皇甫立同说。

  用好活动载体,传承“红色基因”

  1935年,新安小学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冒雨从淮安古运河码头登上南下的轮船,抱着“讨饭也要去宣传抗日”的决心,踏上抗日救亡的征途。2021年7月16日,新安小学内再次响起熟悉的歌声,伴着《新安旅行团团歌》的昂扬旋律,“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红色寻访活动正式启动,16名少先队员手执鲜红队旗,整装待发,以实际行动传承“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红色精神。

  如今,各类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已成为淮安市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该市将红色教育和“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护苗行动”“经典诵读”等活动相融合,在全市各校开展“学习弘扬新旅光荣传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一周年师生优秀书画作品评选、“我是小号手永远跟党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成果汇报展演”等活动;开展赏“红色视频”、读“红色文章”、寻“红色足迹”等“十大红色活动”,让红色精神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田。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楚州实验小学为新一批校级“周恩来班”授旗。13年来,每年选出一批“周恩来班”成为该校惯例。淮安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全市各校开展“知周”“学周”“行周”活动,学习《周恩来青少年故事选编》《周恩来家教家风》等读本,开展“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周恩来班精英学子修学团”等活动,现已举办活动300余场,30多万人次学生参与。目前,淮安市已创成2959个省市级“周恩来班”、8694个县区级“周恩来班”,表彰56个先进集体和56名先进个人。2018年,该市还举办全国首届“周恩来班”创建联盟论坛,向全国推广创建经验,扩大伟人故里红色实践的示范力、影响力。

  为让红色教育更有深度、更富内涵,淮安市突出品格提升,不断强化理论研究。《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获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项,《红色基因涵育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校本化实践探索研究》被评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新旅精神”培育新时代“小好汉”的新安实践》《“恩来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淮安实践》等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淮阴中学、淮师一附小的“周恩来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体担当品格提升工程”“翔宇鸾娃高远品格培育”入选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

  红色教育让淮安学子走上了更高、更大的舞台,让淮安教育发展有了更高的显示度。“新旅光荣传统”登上全国、全省“开学第一课”;周恩来红军小学的红军娃登上央视舞台,并走进悉尼歌剧院展示才艺;“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进”“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沿着党的足迹前进”“永远的怀念”“永远的长征”等品牌活动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和央视荧屏;全市涌现出4所全国文明校园、56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和最美中学生,淮安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根植乡土,淮安教育人走出了“红色精神立体长征路”,红色成为师生前行的最亮底色。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后,我市教育系统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培育时代新人育人使命相结合,与打响‘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相结合,让红色教育根植人心,加快把淮安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市、长三角北部教育高地,为建设周总理家乡写好教育答卷。”皇甫立同说。

  

淮安市新安小学学生排演情景剧《一群小好汉》。

责任编辑:李朋飞

用“红色”打好教育底色
发布时间:2022-10-1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许妍 刘品

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创新红色教育模式,淮安市全力构建区域红色教育一体化格局——

用“红色”打好教育底色

  ■本报记者 许妍 通讯员 刘品

  日前,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校园内来了一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戎装老人。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95岁老者是蒋德礼。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他走进该校国防园,向孩子们讲述英烈们的故事。听完故事,现场不少学生潸然泪下,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淮安市各地各校,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常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我市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创新红色教育模式,全力构建区域红色教育一体化格局,全力打造全国周恩来精神弘扬高地、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长三角地区红色文化体验高地。”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说。

  建立共享机制,盘活“红色资源”

淮安市少先队员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六年级学生朱恩谊是淮安市新安小学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一名小讲解员。“上岗”以来,她接待过多批省内外来宾。据统计,2021年5月31日至今,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已接待国内外游客62000人次来馆瞻仰学习。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的深度对外开放,是该市“盘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的生动案例。

  作为周总理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为淮安市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76处,其中27处为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处入选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该市确立红色资源全市“一盘棋”观念,深度开发、统整融合,分类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库,以大中小幼区域一体化育人为主线,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在推动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分别创成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的同时,淮安市还基于周恩来纪念馆等3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访伟人故里,寻红色记忆”等9条淮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7条青年学习社线路。到各条线路“打卡”,成为孩子们入队入团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的“必选项”,这一举措也大大增强了全国各地青少年学生来淮学习实践的吸引力。

  据统计,2021年以来,淮安市推出红色文化打卡点30个以上、3小时车程内的“微体验”产品50个以上。2021年,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升格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更好地实现了特色场馆共享。

  9月14日,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邹立靖率队前往淮安区调研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淮安市以淮安区为重点计划总投资13亿元打造的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项目受到调研组专家的高度肯定。其中,总投资1.26亿元的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核心基地已完成主体工程。该核心基地科学整合各类红色教育场馆,打造实境式红色文化体验馆,推出一批实景演出、实境体验等项目,基本建成了以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为核心的“一核多点”式青少年思政教育资源网。“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核心基地项目建设政治站位高、社会关注面广,所以,我们力争打造有思想、有灵魂、有文化的精品力作和活化的、流动的、赋能的红色教育资源,使之成为淮安爱国主义教育新热点,充分彰显总理家乡人民的智慧。”淮安区区长颜复说。

  推动思政创新,构建“红色课堂”

淮安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一周年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一周年前夕,淮安市教育局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 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的中小学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现场,来自各县(区)、市直中小学的64名优秀思政课教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同台竞技。教师们精心准备,以不同的切入角度、教学情境、教学策略,诠释着共同的追求——不断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将红色教育和思政课堂有机融合,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精彩的课堂设计,在学生们心中燃起热烈而昂扬的爱国热情。

  据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薛祝其介绍,该市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了“一个体系”“两个特色课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一个体系”是“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通过成立淮安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发挥好淮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作用。“两个特色课堂”一是“行走的思政课堂”,全市命名了39个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推出了50门精品课程,年均参研学生逾10万人次;二是“空中的思政课堂”,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名师讲“四史”等思政线上讲堂活动,评选出30个优秀线上讲堂。

  为打造思政课堂的红色“课程库”,淮安市围绕“学、思、践、悟”四个方面,聚力开发“理论课堂”“宣讲课堂”“体验课堂”“实践课堂”等红色教育特色课程。2021年,该市创新启动实施“百名书记领衔千堂党史思政课”,推出百节党史课程库。2022年,举办全市“党史进课堂”大赛,评选出41节优质党史学习教育课;开发《淮安党史概述》《中华小号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等9节红色特色课程和30节党史微课;设置“周恩来精神+”特色精品课程,《一群小好汉——新安旅行团故事图片展》《一群小好汉——新安旅行团故事汇编》等红色读本进校园,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100%全覆盖。

  在充分挖掘红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淮安市鼓励各校积极探索“红色教育”进课堂的具体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从红色人物宣讲、红色故事演绎、校史党史研读、课题探究共建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智慧和力量。如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前设置3分钟的“红色故事宣讲会”,孩子们从“听讲人”变成“宣讲人”,从受教育者逐渐转变为红色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积极宣传者。

  在充分考虑各校校情和学情的基础上,淮安市还组织各校制订年度“第二课堂”方案,红色教育“第二课堂”呈现出蓬勃的育人张力。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旁的盱眙县黄花塘小学积极打造“铁军”少年军校,将“铁军”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组建小百灵讲解团、小喇叭宣传团等,大力开展红色宣讲、课本剧创编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4个红色社团获评“省优秀社团”。

  “淮安市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培养育人‘大先生’,探索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三者全链条贯通,努力实现思政教育知行合一,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皇甫立同说。

  用好活动载体,传承“红色基因”

  1935年,新安小学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的带领下,冒雨从淮安古运河码头登上南下的轮船,抱着“讨饭也要去宣传抗日”的决心,踏上抗日救亡的征途。2021年7月16日,新安小学内再次响起熟悉的歌声,伴着《新安旅行团团歌》的昂扬旋律,“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红色寻访活动正式启动,16名少先队员手执鲜红队旗,整装待发,以实际行动传承“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红色精神。

  如今,各类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已成为淮安市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该市将红色教育和“新时代好少年”“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护苗行动”“经典诵读”等活动相融合,在全市各校开展“学习弘扬新旅光荣传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一周年师生优秀书画作品评选、“我是小号手永远跟党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成果汇报展演”等活动;开展赏“红色视频”、读“红色文章”、寻“红色足迹”等“十大红色活动”,让红色精神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田。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楚州实验小学为新一批校级“周恩来班”授旗。13年来,每年选出一批“周恩来班”成为该校惯例。淮安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全市各校开展“知周”“学周”“行周”活动,学习《周恩来青少年故事选编》《周恩来家教家风》等读本,开展“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周恩来班精英学子修学团”等活动,现已举办活动300余场,30多万人次学生参与。目前,淮安市已创成2959个省市级“周恩来班”、8694个县区级“周恩来班”,表彰56个先进集体和56名先进个人。2018年,该市还举办全国首届“周恩来班”创建联盟论坛,向全国推广创建经验,扩大伟人故里红色实践的示范力、影响力。

  为让红色教育更有深度、更富内涵,淮安市突出品格提升,不断强化理论研究。《区域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获省级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项,《红色基因涵育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校本化实践探索研究》被评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新旅精神”培育新时代“小好汉”的新安实践》《“恩来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淮安实践》等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淮阴中学、淮师一附小的“周恩来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体担当品格提升工程”“翔宇鸾娃高远品格培育”入选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

  红色教育让淮安学子走上了更高、更大的舞台,让淮安教育发展有了更高的显示度。“新旅光荣传统”登上全国、全省“开学第一课”;周恩来红军小学的红军娃登上央视舞台,并走进悉尼歌剧院展示才艺;“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进”“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沿着党的足迹前进”“永远的怀念”“永远的长征”等品牌活动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和央视荧屏;全市涌现出4所全国文明校园、56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和最美中学生,淮安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根植乡土,淮安教育人走出了“红色精神立体长征路”,红色成为师生前行的最亮底色。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今后,我市教育系统将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培育时代新人育人使命相结合,与打响‘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相结合,让红色教育根植人心,加快把淮安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市、长三角北部教育高地,为建设周总理家乡写好教育答卷。”皇甫立同说。

  

淮安市新安小学学生排演情景剧《一群小好汉》。

责任编辑:李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