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语文课堂需巧“静”

作者:周俊荣 发布时间:2020-01-0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俊荣

  “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表现在语文课堂中,“动”是朗读、展示、讨论、争辩、表演……是“有声有形”的外在活动;“静”是默读,是观察,是思考,是聆听,是品味,是记忆,是想象……是“无声无形”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应该追求一份宁静,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静下来,去默读,去倾听,去思考。在静的氛围中,让学生和文脉和谐共振,让学生的情感扬帆起航,让学生的思维激情碰撞,让学生的感悟精彩生成,努力营造一个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

  巧“静”便于默读。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心默读的语文课堂,教师要能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这种读书的形式又以默读最佳。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时默读,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

  巧“静”便于聆听。良好的倾听习惯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倾听更能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内在世界,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学生经过预习,心中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再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氛围,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中,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意境。

  巧“静”便于沉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很多课堂提问是需要学生静心思考的,可不少教师却常常操之过急,当一个问题抛出后,课堂一下子“冷静”下来,不少教师就会急急忙忙地把自己的结论抛出来,越俎代庖。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空,留下凝神静思的时光。学生暂时的凝神静思绝不是枯死的沉寂,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再相机点拨,引发议论,就会焕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

  巧“静”便于品悟。静心品悟是教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后,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就是师生、生生、个体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品读、感悟,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

责任编辑:陈路

语文课堂需巧“静”
发布时间:2020-01-0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周俊荣

  “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表现在语文课堂中,“动”是朗读、展示、讨论、争辩、表演……是“有声有形”的外在活动;“静”是默读,是观察,是思考,是聆听,是品味,是记忆,是想象……是“无声无形”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应该追求一份宁静,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静下来,去默读,去倾听,去思考。在静的氛围中,让学生和文脉和谐共振,让学生的情感扬帆起航,让学生的思维激情碰撞,让学生的感悟精彩生成,努力营造一个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

  巧“静”便于默读。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心默读的语文课堂,教师要能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这种读书的形式又以默读最佳。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时默读,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

  巧“静”便于聆听。良好的倾听习惯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倾听更能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内在世界,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学生经过预习,心中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再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氛围,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中,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意境。

  巧“静”便于沉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很多课堂提问是需要学生静心思考的,可不少教师却常常操之过急,当一个问题抛出后,课堂一下子“冷静”下来,不少教师就会急急忙忙地把自己的结论抛出来,越俎代庖。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空,留下凝神静思的时光。学生暂时的凝神静思绝不是枯死的沉寂,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而酝酿蓄势,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再相机点拨,引发议论,就会焕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

  巧“静”便于品悟。静心品悟是教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后,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就是师生、生生、个体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品读、感悟,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