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冠军团队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琼 皇甫大欢 发布时间:2021-01-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记者 王琼 通讯员 皇甫大欢

  不久前,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比赛落下帷幕,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业机器人技能团队获中职组冠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2017年开设以来,已举办4届,刘国钧高职校工业机器人团队连续4年入围,并代表江苏获得国赛3金1银共4枚奖牌。

  亮眼成绩背后,有何制胜“法宝”?在团队指导教师刘天宋看来,精进技能的前提是规范管理。“进入集训室,就像进入工厂车间,我们要求所有常规细节都必须对标工厂。”刘天宋介绍,从训练服、鞋子摆放到进入集训室后每个步骤和操作流程,都有详细规定。“我们还给各个队员安排了不同的岗位,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队员罗志主要负责工具箱的整理和摆放,在别人看来,这个活计没有“技术含量”。但罗志谨记老师教诲,“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实训室共有20多个工具箱,每个工具箱有10余种不同工具。哪个工具箱有什么,罗志了如指掌;哪个工具箱缺什么,他总能立马发现。在赛场上,罗志总能第一时间给队友递上所需工具。“训练不仅是在机器上操作,还渗透在各个环节。如果简单的活都干不了,那参加集训的苦肯定也吃不了。”刘天宋说。

  “平时训练,仅靠指导教师肯定不够。”指导教师张俊刻意培养一些老队员的管理能力,“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更高的要求是让他们成为管理型人才。”张俊认为,集训队最大的目标不是得奖牌,而是实现个人成长。因此,在与队员们相处过程中,他始终传递这样的理念:在训练过程中有所收获,慢慢成长,获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6级“大师兄”李明泽架起了队员和指导教师沟通的桥梁。“我和学弟们几乎24小时都在一起,所以能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及困惑,做到尽早安抚,并向老师反映。”读五年级的他原本可以在家专心备考专转本,但长期的团队生活让他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总想多为团队做点什么。于是,他选择留校,边做助教边准备考试。

  “工科男比较木讷,我们就鼓励他们自信表达;年轻学生有的比较浮躁,我们就培养他们沉稳的性格。”张俊告诉记者,在该校举行的主持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舞台上,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团队队员们的身影。从胆怯到自信,从气躁到踏实,刘天宋和张俊看到队员们实实在在的变化。几年来,团队中有3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名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继续深造,多位学生在常州市知名企业就业。

  多年带队训练,最令张俊感动的是“奉献精神在一届届队员中传承”。 “队员们把自己看作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认为自己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哪怕一些队员准备很久却成为陪练,但看到队友们获奖,仍发自内心为队友喝彩。这是团队取得成功的秘诀,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陈路

冠军团队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记者 王琼 通讯员 皇甫大欢

  不久前,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比赛落下帷幕,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工业机器人技能团队获中职组冠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2017年开设以来,已举办4届,刘国钧高职校工业机器人团队连续4年入围,并代表江苏获得国赛3金1银共4枚奖牌。

  亮眼成绩背后,有何制胜“法宝”?在团队指导教师刘天宋看来,精进技能的前提是规范管理。“进入集训室,就像进入工厂车间,我们要求所有常规细节都必须对标工厂。”刘天宋介绍,从训练服、鞋子摆放到进入集训室后每个步骤和操作流程,都有详细规定。“我们还给各个队员安排了不同的岗位,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队员罗志主要负责工具箱的整理和摆放,在别人看来,这个活计没有“技术含量”。但罗志谨记老师教诲,“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实训室共有20多个工具箱,每个工具箱有10余种不同工具。哪个工具箱有什么,罗志了如指掌;哪个工具箱缺什么,他总能立马发现。在赛场上,罗志总能第一时间给队友递上所需工具。“训练不仅是在机器上操作,还渗透在各个环节。如果简单的活都干不了,那参加集训的苦肯定也吃不了。”刘天宋说。

  “平时训练,仅靠指导教师肯定不够。”指导教师张俊刻意培养一些老队员的管理能力,“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更高的要求是让他们成为管理型人才。”张俊认为,集训队最大的目标不是得奖牌,而是实现个人成长。因此,在与队员们相处过程中,他始终传递这样的理念:在训练过程中有所收获,慢慢成长,获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6级“大师兄”李明泽架起了队员和指导教师沟通的桥梁。“我和学弟们几乎24小时都在一起,所以能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及困惑,做到尽早安抚,并向老师反映。”读五年级的他原本可以在家专心备考专转本,但长期的团队生活让他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总想多为团队做点什么。于是,他选择留校,边做助教边准备考试。

  “工科男比较木讷,我们就鼓励他们自信表达;年轻学生有的比较浮躁,我们就培养他们沉稳的性格。”张俊告诉记者,在该校举行的主持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舞台上,都能看到工业机器人团队队员们的身影。从胆怯到自信,从气躁到踏实,刘天宋和张俊看到队员们实实在在的变化。几年来,团队中有3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名学生进入全日制本科继续深造,多位学生在常州市知名企业就业。

  多年带队训练,最令张俊感动的是“奉献精神在一届届队员中传承”。 “队员们把自己看作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认为自己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哪怕一些队员准备很久却成为陪练,但看到队友们获奖,仍发自内心为队友喝彩。这是团队取得成功的秘诀,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