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融合创新,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图)

作者:万 娟 发布时间:2021-04-2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主办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探讨新时期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融合创新,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本报见习记者  万娟

  新时期劳动教育如何开展?怎样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4月23日至24日,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在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召开,活动由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主办,来自省内劳动教育研究专家,苏州市、相城区劳动教育教研员以及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负责人、教师代表等近100人参加活动,通过主旨报告、经验介绍、交流发言、专家点评等方式,探讨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就在活动举行前夕,苏州市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课程,助力劳动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长孙丽娟出席活动并发言。她表示,苏州劳动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发力较早,1986年,全国首次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座谈会就在苏州召开,苏州劳动教育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经过近40年的探索和实践,苏州市中小学已基本形成课程建设体系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实施常态化、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基本格局。

  有课程、有教材、成体系,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鲜明特色。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解凯彬、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校长周先荣等专家专门组织人员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法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并于2020年3月成立由100多名跨学科领域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编写团队,开启了中小学各学段、各年级《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致力于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地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该教材是国内首套系列化项目化劳动教育教材,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苏州市各中小学努力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为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刻下了“苏脉”“苏作”的地域文化烙印。如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以“活泼泼的劳动”为载体,构建了以二十四节气、民间艺术、财商创客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课程;吴江区梅堰中学从当地龙南遗址发掘出土的良渚时期文物中寻找劳动创作的素材,形成极具文化底蕴的陶艺课程。

  “劳动教育是活的,劳动课程也应当是活的课程。”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校长苏伟在交流发言时说。元和小学构建了“进阶式”劳动课程群,包括家园生活课程、校园责任课程、田园体验课程、职园启蒙课程、创园生产课程等,培养具有小帮手技能、小主人担当、小农夫情怀、小工匠精神、小创客思维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开设“金砖小工坊课程”,配备专门的陶艺教室和烧制间,和当地的御窑金砖博物馆开展合作,组建了元和小学金砖博物馆小导游社团,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同时也传承了金砖的制作工艺。

  基地,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的劳动,是从一定目的出发,运用体力、智力、知识和工具等进行的服务与创造的对象性实践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在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他认为,劳动教育不能是空泛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包含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

  基地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记者了解到,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学校建设的劳动教育基地,二是区县专门建设的劳动教育场所,三是社会行业中的劳动教育场馆。学校自主建设的劳动教育基地,除带有浓郁的“劳动味”外,还与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社团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紧密结合。例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着力打造“种植园”劳动教育基地,建立耕植课程体系,将栽培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熟悉并完成植物组培全过程。“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静心学习劳动技能的科学态度,形成劳动创新的意识,体悟劳动精神。”陆慕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陈海波说,该校定期开展劳动周活动,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基地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形成自我认可的劳动成果。

  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每个区县至少有一个这样专供青少年开展劳动教育的基地——综合实践学校或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些基地做到了“六有”,即有土地、有场馆、有宿舍、有教师、有课程、有经费,发挥着培养学生生产劳动技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特功能。辖区内的学生定期定点、轮流分批前往基地,学习劳动技能,参与拓展训练,体验寄宿生活。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实施政府实事项目“家在苏州·E 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遴选出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人文景观、传统民族工艺、现代文明成果等展示场所 158 家,这些校外实践“体验站”涵盖了当前社会中的大部分职业,可供学生利用节假日自行前往开展实践锻炼。

  “在基地中实施劳动教育,能实现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的直观性与可视化,让劳动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抓得准。”苏州市教科院教研员丁宇红表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最便捷”,综合实践基地“最深入”,行业基地“最专业”。截至目前,苏州市已有16个综合实践基地,有158家行业基地,每所学校至少有1个校级劳动教育教室(基地)。

  劳动,既要“大汗淋漓”,更要学思创相结合

  “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因人制宜的幸福教育,是教会青少年以劳动获取幸福生活,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的人生核心素养培育活动。”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阙春燕强调,要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窠臼,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劳动既能让人“大汗淋漓”,更讲究学思创相结合。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借助自身位于全国著名家具批发集散中心的优势,以“木工”项目为依托,开设了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可定期前往家具工厂,近距离接触木工师傅,体验开料、锯割、打凿、拼装等过程,了解家具设计制作的流程和工艺细节,获得最直观的劳动与职业体验。

  在开足开好劳技课的基础上,苏州市中小学还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相融通,将劳动实践活动拓展到班级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并利用博物馆、科普馆、生态园、工作坊等场馆与基地,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外体验和劳动实践活动。从融汇于德育活动之中,到实践于劳动基地之内,劳动教育在苏州中小学校园里真正落实落细。

  每学期,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中学都会结合劳动教育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面劳动的全过程,完整地了解高楼大厦是怎样建起来的、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该校手工社、农耕社等社团每周开展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丝网花、纸雕、中国结、衍纸等手工制品,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土壤的改良、种植的知识与技巧等一系列农业常识,帮助学生开辟自己的菜园与果园。“我们通过各类丰富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渭塘中学校长徐晓峰说,每一次活动,学生们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享受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学生采摘枇杷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学生在绿元圃采摘果实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学生在“金砖小工坊”里学习操作烧制设备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中学学生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责任编辑:陈路

融合创新,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图)
发布时间:2021-04-2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主办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探讨新时期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融合创新,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本报见习记者  万娟

  新时期劳动教育如何开展?怎样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4月23日至24日,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在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召开,活动由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主办,来自省内劳动教育研究专家,苏州市、相城区劳动教育教研员以及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负责人、教师代表等近100人参加活动,通过主旨报告、经验介绍、交流发言、专家点评等方式,探讨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就在活动举行前夕,苏州市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课程,助力劳动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苏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副处长孙丽娟出席活动并发言。她表示,苏州劳动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发力较早,1986年,全国首次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座谈会就在苏州召开,苏州劳动教育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经过近40年的探索和实践,苏州市中小学已基本形成课程建设体系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实施常态化、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基本格局。

  有课程、有教材、成体系,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鲜明特色。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解凯彬、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校长周先荣等专家专门组织人员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法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式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并于2020年3月成立由100多名跨学科领域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编写团队,开启了中小学各学段、各年级《劳动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致力于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地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该教材是国内首套系列化项目化劳动教育教材,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苏州市各中小学努力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为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刻下了“苏脉”“苏作”的地域文化烙印。如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以“活泼泼的劳动”为载体,构建了以二十四节气、民间艺术、财商创客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课程;吴江区梅堰中学从当地龙南遗址发掘出土的良渚时期文物中寻找劳动创作的素材,形成极具文化底蕴的陶艺课程。

  “劳动教育是活的,劳动课程也应当是活的课程。”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校长苏伟在交流发言时说。元和小学构建了“进阶式”劳动课程群,包括家园生活课程、校园责任课程、田园体验课程、职园启蒙课程、创园生产课程等,培养具有小帮手技能、小主人担当、小农夫情怀、小工匠精神、小创客思维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开设“金砖小工坊课程”,配备专门的陶艺教室和烧制间,和当地的御窑金砖博物馆开展合作,组建了元和小学金砖博物馆小导游社团,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同时也传承了金砖的制作工艺。

  基地,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

  “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的劳动,是从一定目的出发,运用体力、智力、知识和工具等进行的服务与创造的对象性实践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在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他认为,劳动教育不能是空泛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包含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

  基地是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记者了解到,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学校建设的劳动教育基地,二是区县专门建设的劳动教育场所,三是社会行业中的劳动教育场馆。学校自主建设的劳动教育基地,除带有浓郁的“劳动味”外,还与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社团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紧密结合。例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着力打造“种植园”劳动教育基地,建立耕植课程体系,将栽培技术引入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熟悉并完成植物组培全过程。“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静心学习劳动技能的科学态度,形成劳动创新的意识,体悟劳动精神。”陆慕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陈海波说,该校定期开展劳动周活动,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基地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形成自我认可的劳动成果。

  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苏州每个区县至少有一个这样专供青少年开展劳动教育的基地——综合实践学校或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些基地做到了“六有”,即有土地、有场馆、有宿舍、有教师、有课程、有经费,发挥着培养学生生产劳动技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独特功能。辖区内的学生定期定点、轮流分批前往基地,学习劳动技能,参与拓展训练,体验寄宿生活。

  “十三五”期间,苏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实施政府实事项目“家在苏州·E 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活动,遴选出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人文景观、传统民族工艺、现代文明成果等展示场所 158 家,这些校外实践“体验站”涵盖了当前社会中的大部分职业,可供学生利用节假日自行前往开展实践锻炼。

  “在基地中实施劳动教育,能实现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和劳动成果的直观性与可视化,让劳动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抓得准。”苏州市教科院教研员丁宇红表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最便捷”,综合实践基地“最深入”,行业基地“最专业”。截至目前,苏州市已有16个综合实践基地,有158家行业基地,每所学校至少有1个校级劳动教育教室(基地)。

  劳动,既要“大汗淋漓”,更要学思创相结合

  “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因人制宜的幸福教育,是教会青少年以劳动获取幸福生活,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的人生核心素养培育活动。”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阙春燕强调,要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窠臼,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是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劳动既能让人“大汗淋漓”,更讲究学思创相结合。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借助自身位于全国著名家具批发集散中心的优势,以“木工”项目为依托,开设了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可定期前往家具工厂,近距离接触木工师傅,体验开料、锯割、打凿、拼装等过程,了解家具设计制作的流程和工艺细节,获得最直观的劳动与职业体验。

  在开足开好劳技课的基础上,苏州市中小学还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相融通,将劳动实践活动拓展到班级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并利用博物馆、科普馆、生态园、工作坊等场馆与基地,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外体验和劳动实践活动。从融汇于德育活动之中,到实践于劳动基地之内,劳动教育在苏州中小学校园里真正落实落细。

  每学期,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中学都会结合劳动教育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面劳动的全过程,完整地了解高楼大厦是怎样建起来的、西瓜是怎么种出来的……该校手工社、农耕社等社团每周开展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丝网花、纸雕、中国结、衍纸等手工制品,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土壤的改良、种植的知识与技巧等一系列农业常识,帮助学生开辟自己的菜园与果园。“我们通过各类丰富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渭塘中学校长徐晓峰说,每一次活动,学生们都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享受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学生采摘枇杷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学生在绿元圃采摘果实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学生在“金砖小工坊”里学习操作烧制设备

苏州市相城区渭塘中学学生到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