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三代人同守三尺讲台(图)

作者:汪舒蕾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如皋市安定小学校长李继东,一家三代扎根乡村教育沃土接续奋斗70多年——

三代人同守三尺讲台

  2014年如皋市第30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时任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给李继东一家颁发“教师世家”纪念匾(左一为李继东,左二为李子明,右一为李新民,右一后为郝久红)

  ■见习记者 汪舒蕾

  在如皋市安定小学的校园里,每天清晨都有一个身影早早抵达,他仔细巡视每一个角落,从教室到种植园、游泳馆、剧场等。等到熟悉的铃声响起,他又准时来到校园门口,微笑着迎接他的每一名学生。他就是坚守乡村教育26年的李继东,现任安定小学校长。他和爷爷、父亲一家三代已接力同守三尺讲台70多年。

  三代接力,矢志育人

  李继东的爷爷李子明今年89岁,17岁时就走上了三尺讲台。回想起当年上的第一节课,老人家记忆犹新。他说:“我13岁时上中学,毕业后教初三的社会发展史,当时学校活动多,锻炼机会也多,所以第一次上课也没怎么紧张。”

  抗日战争时期,李子明参加了儿童团,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当过4所农村学校的校长。1983年,李子明退休后,又把精力放在服务困难群众上。得到过李子明帮扶脱贫的村民马华说,李子明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38年来一直扶贫助困,不但资助多名星港村、严狄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每年还义务调解矛盾纠纷,不辞劳苦地为村民排忧解难。

  在父亲李子明的身体力行影响下,孝顺的儿子李新民21岁便成为一名教师,但他的教师之路并不平坦。他由于脊柱反S型侧弯,右侧上下肢肌肉收缩,行走十分困难。他在教学日记中写道:“身体虽然残疾,只要精神不垮,照样勇往直前。”此后,他在家乡的芸阁小学40年如一日,用病残之躯托起了乡村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2012年,年满60岁的李新民光荣退休,他用大半辈子的时间体会着父亲当教师的那份责任和光荣,退休后,他的心里仍然装着学生。

  受爷爷和父亲的感染,年轻的李继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投身教育,躬耕杏坛

  李继东1995年自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如皋市乡村小学任教,深耕课堂,苦练内功,迅速成长为享誉一方的学科名师。2013年,他被如皋市委表彰为如皋市第一届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16年6月,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20年,被评聘为正高级教师;2021年,获评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

  2007年3月,他主动报名参加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赴苏北村小灌云县白蚬乡钱庄小学支教两年。支教期间,他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慷慨解囊,为所在学校学生捐助图书300余册及价值近千元的文具。同时,他先后指导6项课题研究,开设40多次业务讲座,修改教师论文100多篇。他出色的支教工作得到了两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

  钱庄小学校长任义华在给如皋市教育局的表扬信中这样写道:“他以一腔热情投身苏北教育,以一片爱心滋润孩子心灵,以一流素质引领教师成长,以一份责任拉动两校合作,克服家庭困难,情系苏北村小,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默默无闻奉献。”

  在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历练下,李继东对语文课堂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教者要融入其中,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一起享受课堂的愉悦。李继东说:“作为老师,这是生命在欢唱。”他提出“语文教学,应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教学主张,积极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不断深耕,最终得到专家肯定。去年,其主持的《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被评为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并成功结项。从教以来,因为对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钻研,李继东将每一堂课都上成了精品课。

  “判断和衡量一节课是不是具有‘语文味’,要看师生能不能兴趣盎然地融入课堂,要看课堂实施是不是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目的。”李继东说,根据教学内容,他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读书形式,春天踏青读书,夏天在溪谷中感悟,秋天在树林里对话,冬天迎着雪花赏诵……在他的指导下,其主编的学生诗歌集《会飞的棉花糖》出版,学生杨胡睿以一首《摇篮》获“全国十佳小诗人”称号。

  夫妻任教,风雨同舟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李继东也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收获了爱情,与同为小学语文老师的郝久红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两个人同校同行,在一起的话题总离不开教书育人。郝久红也把李继东的爷爷和父亲视为自己最亲的人。

  “爷爷常叮嘱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在爷爷和父亲身上,我体会到一种爱的力量,纯洁而又朴素,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乡村、热爱乡村教育、热爱乡村的孩子。”郝久红说,作为班主任,每天一大早,她会准时出现在班级里;晚上无论多晚,都会坚持把当天的事情处理好。“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是她永恒的追求。26年的工作时间里,郝久红时刻履行着人民教师“身正为范”的要求,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写字比赛获省、市、县级奖50多人次。

  “我们是按照爷爷和父亲的要求去做的。但实际上,他们更有无声的语言在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李继东说。他们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块“教书育人”的红色牌匾,见证了他们夫妻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满腔热情。

责任编辑:陈路

三代人同守三尺讲台(图)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汪舒蕾

  如皋市安定小学校长李继东,一家三代扎根乡村教育沃土接续奋斗70多年——

三代人同守三尺讲台

  2014年如皋市第30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时任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给李继东一家颁发“教师世家”纪念匾(左一为李继东,左二为李子明,右一为李新民,右一后为郝久红)

  ■见习记者 汪舒蕾

  在如皋市安定小学的校园里,每天清晨都有一个身影早早抵达,他仔细巡视每一个角落,从教室到种植园、游泳馆、剧场等。等到熟悉的铃声响起,他又准时来到校园门口,微笑着迎接他的每一名学生。他就是坚守乡村教育26年的李继东,现任安定小学校长。他和爷爷、父亲一家三代已接力同守三尺讲台70多年。

  三代接力,矢志育人

  李继东的爷爷李子明今年89岁,17岁时就走上了三尺讲台。回想起当年上的第一节课,老人家记忆犹新。他说:“我13岁时上中学,毕业后教初三的社会发展史,当时学校活动多,锻炼机会也多,所以第一次上课也没怎么紧张。”

  抗日战争时期,李子明参加了儿童团,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当过4所农村学校的校长。1983年,李子明退休后,又把精力放在服务困难群众上。得到过李子明帮扶脱贫的村民马华说,李子明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38年来一直扶贫助困,不但资助多名星港村、严狄村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每年还义务调解矛盾纠纷,不辞劳苦地为村民排忧解难。

  在父亲李子明的身体力行影响下,孝顺的儿子李新民21岁便成为一名教师,但他的教师之路并不平坦。他由于脊柱反S型侧弯,右侧上下肢肌肉收缩,行走十分困难。他在教学日记中写道:“身体虽然残疾,只要精神不垮,照样勇往直前。”此后,他在家乡的芸阁小学40年如一日,用病残之躯托起了乡村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2012年,年满60岁的李新民光荣退休,他用大半辈子的时间体会着父亲当教师的那份责任和光荣,退休后,他的心里仍然装着学生。

  受爷爷和父亲的感染,年轻的李继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投身教育,躬耕杏坛

  李继东1995年自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如皋市乡村小学任教,深耕课堂,苦练内功,迅速成长为享誉一方的学科名师。2013年,他被如皋市委表彰为如皋市第一届德业双馨十佳教师;2016年6月,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20年,被评聘为正高级教师;2021年,获评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

  2007年3月,他主动报名参加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赴苏北村小灌云县白蚬乡钱庄小学支教两年。支教期间,他从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慷慨解囊,为所在学校学生捐助图书300余册及价值近千元的文具。同时,他先后指导6项课题研究,开设40多次业务讲座,修改教师论文100多篇。他出色的支教工作得到了两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肯定。

  钱庄小学校长任义华在给如皋市教育局的表扬信中这样写道:“他以一腔热情投身苏北教育,以一片爱心滋润孩子心灵,以一流素质引领教师成长,以一份责任拉动两校合作,克服家庭困难,情系苏北村小,兢兢业业做事,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做人,默默无闻奉献。”

  在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历练下,李继东对语文课堂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教者要融入其中,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一起享受课堂的愉悦。李继东说:“作为老师,这是生命在欢唱。”他提出“语文教学,应从儿童立场出发”的教学主张,积极实践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不断深耕,最终得到专家肯定。去年,其主持的《小学游戏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被评为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并成功结项。从教以来,因为对语文教学孜孜以求的钻研,李继东将每一堂课都上成了精品课。

  “判断和衡量一节课是不是具有‘语文味’,要看师生能不能兴趣盎然地融入课堂,要看课堂实施是不是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目的。”李继东说,根据教学内容,他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读书形式,春天踏青读书,夏天在溪谷中感悟,秋天在树林里对话,冬天迎着雪花赏诵……在他的指导下,其主编的学生诗歌集《会飞的棉花糖》出版,学生杨胡睿以一首《摇篮》获“全国十佳小诗人”称号。

  夫妻任教,风雨同舟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李继东也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收获了爱情,与同为小学语文老师的郝久红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两个人同校同行,在一起的话题总离不开教书育人。郝久红也把李继东的爷爷和父亲视为自己最亲的人。

  “爷爷常叮嘱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在爷爷和父亲身上,我体会到一种爱的力量,纯洁而又朴素,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乡村、热爱乡村教育、热爱乡村的孩子。”郝久红说,作为班主任,每天一大早,她会准时出现在班级里;晚上无论多晚,都会坚持把当天的事情处理好。“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是她永恒的追求。26年的工作时间里,郝久红时刻履行着人民教师“身正为范”的要求,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获省、市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作文、写字比赛获省、市、县级奖50多人次。

  “我们是按照爷爷和父亲的要求去做的。但实际上,他们更有无声的语言在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李继东说。他们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块“教书育人”的红色牌匾,见证了他们夫妻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满腔热情。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