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郭青龙教授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于200710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开展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探索肿瘤调控网络及信号通路,开展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和天然产物及生物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阐明肿瘤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目前实验室已建立较完善的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体系,已从几百种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及生化药物中寻找到十几个有生物活性成分,并成功研制出多个抗肿瘤新药,部分已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先进事迹】 

学高身正师为范,弦歌不辍薪火传 

郭青龙教授带领的导师团队依托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团队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4名,讲师4名。其中江苏省“333工程”第1层次、第2层次各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江苏省杰出青年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名。团队导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5/10),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4/10),获江苏省科技技术一等奖(24/10)。郭青龙教授团队多年来从事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发现性研究,近年发表SCI研究论文160余篇,总引用次数达到4500余次,完成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4个,候选化合物1个,其中3个已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成功转让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新药3个。 

春风化雨  师生一家 

早晨820,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新科研大楼的11楼,郭青龙、卢娜、赵丽等老师们和近4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像往常一样,围着会议桌开早会,他们在讨论完实验管理和仪器情况等议题之后,大家开始热烈地交流实验室运动会的赛程,郭老师摩拳擦掌,打算作为教师队主力,参加下午的篮球决赛,同时还不忘提醒两个体重超重的博士,第二天跟他一起去玄武湖晨跑锻炼,郭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引起阵阵欢笑。这就是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的一幕日常场景。 

这个实验室规模不小,几乎占据了一整层楼,学生多,老师也多,凝聚力和向心力非常强。实验室的老师们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全面培养学生,遵循“先做人,后做事”的研究生培养宗旨。尤其是郭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礼仪培养,时刻要求和提醒学生们,不论是对师长、对亲友、对同学,都要做到孝敬长辈、尊重他人,礼让谦和,竭诚相待。他不仅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在为人处世中领悟各种人生道理。 

蚕烛呈志鉴师表,桃李照人倾爱心 

宋秀明2009年刚进实验室的时候,由于不适应实验室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节奏,表现得内向话少,缺乏自信,导师郭青龙教授和卢娜教授注意到了他的焦虑情绪,及时商量对策,制定培养方案。两位教授在繁重科研任务下,利用晚上的时间轮流辅导,不仅传授学习心得及科研知识,还引导他培养正确的科研思维,少走弯路。郭老师与小宋并肩作战,克服他课题中的每一个技术难点,解决每一个实验问题,让小宋迅速转变为一名为自信乐观,意志坚韧的硕士研究生。 

小宋在继续攻读博士期间,郭老师让他参与实验室关于国家一类新药汉黄芩素的新药研发工作,并和其它老师一起,带领学生们进行科研攻关,在长期高强度工作过程中,郭老师对关于如何确定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如何围绕靶点做相关研究,如何发掘药物特色与优势,如何树立正确的新药研发思路等方面,为学生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不放过每一个传授机会,向学生指出研发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和容易忽略的问题,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小宋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了远远不止一个项目的东西。在小宋即将踏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之际,导师郭老师又对他耐心指导,百般叮嘱,热心帮忙,让他顺利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现在的宋秀明已经是正大天晴制药公司的注册部经理,参加工作短短4年时间,已经完成了40多项新药申报工作,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等。小宋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多次表达对恩师和整个团队的感激之情,他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历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习和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不怕困难、愈挫愈奋的优秀品质。数年后,小宋回实验室还激动地感谢自己的恩师,视恩师为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愿效煌煌生辉烛,甘当默默育花人 

郭青龙教授所带领的导师团队不仅重视研究生在参与科研工作初期的心态调整和习惯养成,而且对硕士高年级或者博士研究生也秉承精养、护养,绝不“放养”的原则,从进组到毕业,一天都不能懈怠。 

陈妍是一个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她要用5年的时间完成6年的科研工作,但她的课题进行得十分不顺利,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最后两年里,困难和问题接踵而至,课题的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陈妍的博士课题庞大而复杂,数据、图表、模型……千头万绪,这使得她焦头烂额。导师郭老师用最简单的语言帮她理清了科研思路。郭老师的点拨让陈妍在设计课题和撰写论文时茅塞顿开,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共发表了4SCI论文,可谓收获颇丰。 

前进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在最困难的课题阶段,劳累和压力曾让陈妍患上了严重的应激性胃溃疡,每天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郭老师作为导师,不仅第一时间为她联系医院进行治疗,并为其垫付医药费,让她的病情及时得到缓解,还不断开导鼓励陈妍,坚定她勇于攀高的信念。 

当陈妍的博士课题进行到文章投稿阶段时,已经时值毕业、答辩、找工作的忙碌时期,想放弃的念头时常在脑海中冒泡。但郭老师反复跟她强调她博士期间的工作非常值得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这时放弃是非常可惜的!郭老师为了卸下陈妍的思想负担,从来不提实验经费上的消耗,还邀请了国外知名学者进行一对一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精修论文,极大提高了论文水平。到了论文修回阶段,审稿人要求补充大量的实验,郭老师考虑到陈妍时间和精力上的局限,动员了全课题组成员,迅速组织攻坚小组,分解任务、各显其能。在难度最大的白血病动物造模实验中,郭老师甚至亲自出马参加实验,终于带领学生成功造模,并拿到了好的药效数据。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整个课题组齐心协力完成了全部修补内容,长达39页的“Respond to Reviewers”打动了严苛的审稿人和编辑。终于,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写作、修改、投稿、返修工作后,论文发表在血液学国际顶级期刊《Blood》(IF 13.164)上。 

现已毕业的陈妍来到了贵州医科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和所有“青椒”一样,她面临没有课题做,工作无法开展的困境。远在千里之外的郭老师知道学生的处境后,同意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延续博士期间的课题,并无偿寄送研究药物和细胞等实验材料,对她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陈妍的科研工作顺利进入了良性循环。5年内,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发表了11SCI论文,并破格晋升为教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陈妍在回顾博士研究生的时光,觉得自己绝对不是课题组里最聪明的,也常犯错误,也有着大部分年轻人的毛病,但这些都被如师如父的郭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包容了。 

陈妍现在也成为了一位导师,有了自己的研究生。她常常说,是郭老师教会了她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爱。当学生错误时,包容他的错误,帮他改正;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与他并肩战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当学生情绪低落甚至想要放弃时,毫不犹豫地化身为他的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陪他静待彩虹。 

以郭老师为代表的实验室老师们,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们在困难面前保持无畏的心,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将复杂问题拆解,各个击破。即使遇到了挫败和瓶颈,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郭老师常说,研究生既然立志投身科研,就要时刻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满怀自信,敢于自我展示,发挥“亮剑”精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是在这样温暖的实验室氛围中,一届又一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投身到祖国医药事业中去追求理想、实现抱负。在实验室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20多位任职于国内外各大高校,从事着医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将实验室朴素动人的桃李深情代代相传,谱写一段段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陈路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郭青龙教授导师团队
发布时间:2018-08-0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团队简介: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于200710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开展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探索肿瘤调控网络及信号通路,开展新型抗肿瘤化合物和天然产物及生物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为阐明肿瘤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目前实验室已建立较完善的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评价体系,已从几百种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及生化药物中寻找到十几个有生物活性成分,并成功研制出多个抗肿瘤新药,部分已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先进事迹】 

学高身正师为范,弦歌不辍薪火传 

郭青龙教授带领的导师团队依托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团队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2名,副研究4名,讲师4名。其中江苏省“333工程”第1层次、第2层次各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江苏省杰出青年2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名。团队导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5/10),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4/10),获江苏省科技技术一等奖(24/10)。郭青龙教授团队多年来从事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的发现性研究,近年发表SCI研究论文160余篇,总引用次数达到4500余次,完成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4个,候选化合物1个,其中3个已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成功转让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新药3个。 

春风化雨  师生一家 

早晨820,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新科研大楼的11楼,郭青龙、卢娜、赵丽等老师们和近4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像往常一样,围着会议桌开早会,他们在讨论完实验管理和仪器情况等议题之后,大家开始热烈地交流实验室运动会的赛程,郭老师摩拳擦掌,打算作为教师队主力,参加下午的篮球决赛,同时还不忘提醒两个体重超重的博士,第二天跟他一起去玄武湖晨跑锻炼,郭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引起阵阵欢笑。这就是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的一幕日常场景。 

这个实验室规模不小,几乎占据了一整层楼,学生多,老师也多,凝聚力和向心力非常强。实验室的老师们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全面培养学生,遵循“先做人,后做事”的研究生培养宗旨。尤其是郭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礼仪培养,时刻要求和提醒学生们,不论是对师长、对亲友、对同学,都要做到孝敬长辈、尊重他人,礼让谦和,竭诚相待。他不仅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在为人处世中领悟各种人生道理。 

蚕烛呈志鉴师表,桃李照人倾爱心 

宋秀明2009年刚进实验室的时候,由于不适应实验室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节奏,表现得内向话少,缺乏自信,导师郭青龙教授和卢娜教授注意到了他的焦虑情绪,及时商量对策,制定培养方案。两位教授在繁重科研任务下,利用晚上的时间轮流辅导,不仅传授学习心得及科研知识,还引导他培养正确的科研思维,少走弯路。郭老师与小宋并肩作战,克服他课题中的每一个技术难点,解决每一个实验问题,让小宋迅速转变为一名为自信乐观,意志坚韧的硕士研究生。 

小宋在继续攻读博士期间,郭老师让他参与实验室关于国家一类新药汉黄芩素的新药研发工作,并和其它老师一起,带领学生们进行科研攻关,在长期高强度工作过程中,郭老师对关于如何确定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如何围绕靶点做相关研究,如何发掘药物特色与优势,如何树立正确的新药研发思路等方面,为学生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不仅如此,老师们还不放过每一个传授机会,向学生指出研发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和容易忽略的问题,一次又一次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小宋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了远远不止一个项目的东西。在小宋即将踏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之际,导师郭老师又对他耐心指导,百般叮嘱,热心帮忙,让他顺利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现在的宋秀明已经是正大天晴制药公司的注册部经理,参加工作短短4年时间,已经完成了40多项新药申报工作,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等。小宋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多次表达对恩师和整个团队的感激之情,他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历程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习和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不怕困难、愈挫愈奋的优秀品质。数年后,小宋回实验室还激动地感谢自己的恩师,视恩师为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愿效煌煌生辉烛,甘当默默育花人 

郭青龙教授所带领的导师团队不仅重视研究生在参与科研工作初期的心态调整和习惯养成,而且对硕士高年级或者博士研究生也秉承精养、护养,绝不“放养”的原则,从进组到毕业,一天都不能懈怠。 

陈妍是一个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她要用5年的时间完成6年的科研工作,但她的课题进行得十分不顺利,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最后两年里,困难和问题接踵而至,课题的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陈妍的博士课题庞大而复杂,数据、图表、模型……千头万绪,这使得她焦头烂额。导师郭老师用最简单的语言帮她理清了科研思路。郭老师的点拨让陈妍在设计课题和撰写论文时茅塞顿开,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共发表了4SCI论文,可谓收获颇丰。 

前进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在最困难的课题阶段,劳累和压力曾让陈妍患上了严重的应激性胃溃疡,每天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郭老师作为导师,不仅第一时间为她联系医院进行治疗,并为其垫付医药费,让她的病情及时得到缓解,还不断开导鼓励陈妍,坚定她勇于攀高的信念。 

当陈妍的博士课题进行到文章投稿阶段时,已经时值毕业、答辩、找工作的忙碌时期,想放弃的念头时常在脑海中冒泡。但郭老师反复跟她强调她博士期间的工作非常值得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这时放弃是非常可惜的!郭老师为了卸下陈妍的思想负担,从来不提实验经费上的消耗,还邀请了国外知名学者进行一对一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精修论文,极大提高了论文水平。到了论文修回阶段,审稿人要求补充大量的实验,郭老师考虑到陈妍时间和精力上的局限,动员了全课题组成员,迅速组织攻坚小组,分解任务、各显其能。在难度最大的白血病动物造模实验中,郭老师甚至亲自出马参加实验,终于带领学生成功造模,并拿到了好的药效数据。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整个课题组齐心协力完成了全部修补内容,长达39页的“Respond to Reviewers”打动了严苛的审稿人和编辑。终于,经历了整整一年的写作、修改、投稿、返修工作后,论文发表在血液学国际顶级期刊《Blood》(IF 13.164)上。 

现已毕业的陈妍来到了贵州医科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和所有“青椒”一样,她面临没有课题做,工作无法开展的困境。远在千里之外的郭老师知道学生的处境后,同意她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延续博士期间的课题,并无偿寄送研究药物和细胞等实验材料,对她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陈妍的科研工作顺利进入了良性循环。5年内,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发表了11SCI论文,并破格晋升为教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陈妍在回顾博士研究生的时光,觉得自己绝对不是课题组里最聪明的,也常犯错误,也有着大部分年轻人的毛病,但这些都被如师如父的郭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包容了。 

陈妍现在也成为了一位导师,有了自己的研究生。她常常说,是郭老师教会了她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爱。当学生错误时,包容他的错误,帮他改正;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与他并肩战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当学生情绪低落甚至想要放弃时,毫不犹豫地化身为他的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陪他静待彩虹。 

以郭老师为代表的实验室老师们,身体力行地教会学生们在困难面前保持无畏的心,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将复杂问题拆解,各个击破。即使遇到了挫败和瓶颈,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郭老师常说,研究生既然立志投身科研,就要时刻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满怀自信,敢于自我展示,发挥“亮剑”精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是在这样温暖的实验室氛围中,一届又一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投身到祖国医药事业中去追求理想、实现抱负。在实验室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20多位任职于国内外各大高校,从事着医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将实验室朴素动人的桃李深情代代相传,谱写一段段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