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开放经济研究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南京审计大学开放经济研究导师团队由任志成教授、孙文远教授、戴翔教授、易先忠教授、陈怡教授、何金旗副教授6位导师组成,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研究。团队成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多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导师团队坚持立德树人,言传身教,潜心投入研究生培养工作,做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领航者”和“摆渡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自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其中2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硕士研究生在《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毕业生在社会工作岗位表现优异,有所建树,受到单位和客户的高度评价。

  导师团队与学生共成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中目前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1名,国家高端智库“长江产经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哲社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课题,先后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

  团队成员:任志成、孙文远、戴翔、易先忠、陈怡、何金旗。

  【先进事迹】

  南京审计大学开放经济研究导师团队的6位导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三个规律,以价值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研究生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有“底色”

  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导师组”共同培养模式。开放经济研究导师组将研究生培养作为系统工程,用心浇灌,精益求精,形成了独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组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分享学术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论文写作水平。导师团队组织了“品读经典,坚定理想信念”读书分享活动等特色活动,围绕读书主题头脑风暴,在思想碰撞中营造了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

  实践出真知,导师组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近年来,导师组师生先后前往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溧水经济开发区等国家级、省级园区,省商务厅、省金融办、南京市商务局等政府部门调研。导师组带领研究生深入认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明确自身学术研究主题和现实意义,在学术研究中激发研究生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的爱国情怀。

  导师组负责人任志成教授率先垂范,定期在办公室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每一次他都以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作为讨论切入点,分析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形成思想火花的碰撞。任志成教授对待课堂教学亦是一丝不苟,在“全球化与中国开放经济研究”的课堂上,他以经典理论解释反全球化浪潮的涌现,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美贸易摩擦等时事热点对中国开放经济的历史演进、形势变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家国情怀。

  如果在周五上午联系孙文远教授,多半是联系不上的,因为那时的他正和学生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自2012年指导研究生以来,孙文远教授每周五坚持和学生学术交流互动,这也成为孙文远教授师门的一个“规矩”。在培养学生学术兴趣的同时,孙文远教授更是不忘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终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参与历史以及当前中国开放经济形势作为学生学术启发的逻辑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极大不便,他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课程内容设计和学术交流讨论准备上,对于疫情影响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经济政策依据对学生深入讲解,并对青年一代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地位和价值给予厚望,提升了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也进一步培植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何金旗副教授也是一位“亦师亦友”的教师典范。他耐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术写作,手把手教会学生适用计量软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细心修改。生活中何金旗老师也是学生的好朋友,他经常与学生谈心,在学生迷茫沮丧的时候,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走出困境。

  科学研究有“特色”

  导师团队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在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分工、大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收入分配领域汇聚研究力量,形成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在这些研究领域不断深挖,凸显了开放经济研究的南审特色。导师团队秉承“高质量、国际化”理念,吸收、借鉴国内外一流学科先进的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导师组坚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真刀真枪地支持学生主持参与学术研究。依托研究团队、集中研究方向、带领研究生认真收集与阅读文献并定期研讨。导师组坚持每月一次集中会议,每位学生汇报学习、研究进展情况,每位导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以及当前经济形势点评、分析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努力,锐意进取,持续保持对学术前沿的高度关注,师生共同努力,以优异的学术成果对学科建设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惯夜间跑步的同学会发现,在该校位育楼五楼,有一间办公室的灯经常会“孤独”地亮着,悄无声息,却迸发着催人奋进的磅礴力量,这就是戴翔教授的办公室。戴翔教授密切关注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变化,提出了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譬如,戴教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特征变化和典型事实,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中国适应性”进行了检验,并基于中国国情,提出了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在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

  易先忠教授常常教导学生要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目标明确”即研究方向要明确,易先忠老师从“内需”而非“外需”的视角出发,聚焦国际分工对中国本土市场规模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特色研究领域;“路径清晰”则是指学术研究一定要重事实,讲逻辑,工作上稳扎稳打,步步攻克,万不可急功近利,不求甚解。导师组唯一一位女性导师陈怡教授巾帼不让须眉,在学术上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特色。陈教授在对外开放经济研究中,以工资分配和收入差距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视角,探究国际贸易如何影响中国的收入分配。她经常教导研究生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选择一个方向,一门心思地钻研下去,总会有所收获。”陈怡教授用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态度和工作精神,为研究生树立了表率。

  学术成果有“亮色”

  导师团队近些年来科学研究方面积极进取,毫不松懈,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课题,先后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各位导师除了自己潜心学术研究之外,认真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亦是亲力亲为。当关注到有一场重要的学术讲座在北京召开时,任志成教授放弃休息时间,连夜带学生赶去北京参加讲座;戴翔教授办公室大门随时为学生打开,不仅在论文选题上经常和学生促膝长谈,而且在模型构建、实证方法等具体写作内容上为学生悉心指导。

  导师团队特别重视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要求研究生们端正学术价值追求、夯实学术基础、加强学术交流、培养问题意识,自觉规范开展学术研究,牢记学术初心做老实人,践行学术规范做真学问。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先后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

  为人师者,德高望重。导师团队不仅成为学生学术上的“领航者”,更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摆渡人”。导师团队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坚持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基本原理、前沿知识有机融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导师团队培养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取得一系列丰硕学术成果。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