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高校

小小丝瓜络做出为企惠民大文章(图)

作者:吴婷 张羽程 发布时间:2021-06-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婷 张羽程6月2日,循着热烈的研讨声,记者来到江苏理工学院45号实训中心楼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看到该校“材丝广益”团队成员,正围着丝瓜络实验台,对加入传统添加剂和本团队研发添加剂的手机背板,进行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气氛甚是热烈。

  自2006年以来,江苏理工学院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产学研用”切切实实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报废汽车柔性拆解、少梳栉经编机槽针运动装置等一大批重大成果在省内外实现产业化。在这里,一幅高校师生集体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宏伟诗篇正在徐徐展开。

  “青年大学生要永远葆有好奇心、葆有想象力,有痴于探索的梦想,有敢于尝试的勇气,有求于突破的执着,勇做拓荒牛,最终才能成长为科技强国建设的生力军。”这是江苏理工学院“材丝广益”团队指导教师向萌博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向萌的得意门生——鲁彤和小伙伴们发现我国农村很多地区存在丝瓜销路不畅的问题。到了丝瓜收获季节,产品滞销严重,无人问津,时间一长只能烂在地里。另一方面,国内不少企业以丝瓜内茎汁液为原料加工日化产品“丝瓜水”,而被抽取丝瓜内茎汁液后的丝瓜成为废弃物,如何低价处理丝瓜废弃物并达到环保标准,成为了企业的难题。

  “丝瓜络是成熟丝瓜干燥后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作为天然纤维,丝瓜络拥有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高开孔率、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等多种优势。”鲁彤说,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丝瓜络常被加工成搓澡巾、洗碗布、鞋垫等低附加值的日常用品,并没有得到它的高值化综合利用。鲁彤开始带领团队积极寻找新出路。

  “针对前期调研中农户和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的团队抓住了‘富民’和‘生态’这两个核心问题,开展以丝瓜络为中心的相关材料研究。”鲁彤介绍,每一个做实验的深夜,每一次创新的尝试,都是智慧的迸发与信念的坚守。鲁彤和团队成员希望通过研究提高丝瓜络的综合利用率,帮助更多的丝瓜种植农户提高收入,同时助力丝瓜研究类企业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

  自2018年起,“材丝广益”团队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丝瓜种植园签订销售合同,目前已链接零散农户10余户,累计完成20000多元的丝瓜络采购。其中,2019年以70元每公斤认购丝瓜络150千克,最终产品销售额为57000元,所提供的岗位吸收兼职人员近20人,产品销售B端已覆盖苏南地区10余家新材料企业。市场总监孙立文向记者列出了团队的“成绩单”。

  团队成员还在丝瓜络中发现了“神秘的宝藏”。“我们利用扫描电镜等方式发现了丝瓜络纤维内部存在着大量蜂窝状的微米级别孔道结构,且纤维内外表面均含有大量羟基。”这一震撼发现,让“材丝广益”团队成员惊喜万分。

  “研究以废弃丝瓜络为原材料,利用丝瓜络纤维的内外表面大量羟基的活性,通过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根基团原位接枝石墨烯等导电填料,构建杂化导电网络,降低导电填料的用量和成本,提升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向萌说,目前,该技术将少量昂贵的石墨烯接枝在丝瓜络纤维内部的微米孔道内,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将提升8-12个数量级,从而使目标材料具备抗静电和电磁屏蔽功能。

  “目前,‘材丝广益’团队已申请相关专利10项、获批专利2项。《基于废弃丝瓜络的杂化导电网络的协同导电机理研究》获评2019年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向萌脸上泛起了笑容。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的添加剂产品已应用于我省多家企业。目前,团队正在进行企业废弃丝瓜络的再利用的科研攻关。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路

小小丝瓜络做出为企惠民大文章(图)
发布时间:2021-06-03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婷 张羽程6月2日,循着热烈的研讨声,记者来到江苏理工学院45号实训中心楼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看到该校“材丝广益”团队成员,正围着丝瓜络实验台,对加入传统添加剂和本团队研发添加剂的手机背板,进行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气氛甚是热烈。

  自2006年以来,江苏理工学院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产学研用”切切实实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报废汽车柔性拆解、少梳栉经编机槽针运动装置等一大批重大成果在省内外实现产业化。在这里,一幅高校师生集体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宏伟诗篇正在徐徐展开。

  “青年大学生要永远葆有好奇心、葆有想象力,有痴于探索的梦想,有敢于尝试的勇气,有求于突破的执着,勇做拓荒牛,最终才能成长为科技强国建设的生力军。”这是江苏理工学院“材丝广益”团队指导教师向萌博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向萌的得意门生——鲁彤和小伙伴们发现我国农村很多地区存在丝瓜销路不畅的问题。到了丝瓜收获季节,产品滞销严重,无人问津,时间一长只能烂在地里。另一方面,国内不少企业以丝瓜内茎汁液为原料加工日化产品“丝瓜水”,而被抽取丝瓜内茎汁液后的丝瓜成为废弃物,如何低价处理丝瓜废弃物并达到环保标准,成为了企业的难题。

  “丝瓜络是成熟丝瓜干燥后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作为天然纤维,丝瓜络拥有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高开孔率、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等多种优势。”鲁彤说,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丝瓜络常被加工成搓澡巾、洗碗布、鞋垫等低附加值的日常用品,并没有得到它的高值化综合利用。鲁彤开始带领团队积极寻找新出路。

  “针对前期调研中农户和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的团队抓住了‘富民’和‘生态’这两个核心问题,开展以丝瓜络为中心的相关材料研究。”鲁彤介绍,每一个做实验的深夜,每一次创新的尝试,都是智慧的迸发与信念的坚守。鲁彤和团队成员希望通过研究提高丝瓜络的综合利用率,帮助更多的丝瓜种植农户提高收入,同时助力丝瓜研究类企业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

  自2018年起,“材丝广益”团队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丝瓜种植园签订销售合同,目前已链接零散农户10余户,累计完成20000多元的丝瓜络采购。其中,2019年以70元每公斤认购丝瓜络150千克,最终产品销售额为57000元,所提供的岗位吸收兼职人员近20人,产品销售B端已覆盖苏南地区10余家新材料企业。市场总监孙立文向记者列出了团队的“成绩单”。

  团队成员还在丝瓜络中发现了“神秘的宝藏”。“我们利用扫描电镜等方式发现了丝瓜络纤维内部存在着大量蜂窝状的微米级别孔道结构,且纤维内外表面均含有大量羟基。”这一震撼发现,让“材丝广益”团队成员惊喜万分。

  “研究以废弃丝瓜络为原材料,利用丝瓜络纤维的内外表面大量羟基的活性,通过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根基团原位接枝石墨烯等导电填料,构建杂化导电网络,降低导电填料的用量和成本,提升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向萌说,目前,该技术将少量昂贵的石墨烯接枝在丝瓜络纤维内部的微米孔道内,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将提升8-12个数量级,从而使目标材料具备抗静电和电磁屏蔽功能。

  “目前,‘材丝广益’团队已申请相关专利10项、获批专利2项。《基于废弃丝瓜络的杂化导电网络的协同导电机理研究》获评2019年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向萌脸上泛起了笑容。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的添加剂产品已应用于我省多家企业。目前,团队正在进行企业废弃丝瓜络的再利用的科研攻关。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