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听了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来自广东省的一位德育专业的教授。工作很多年,听了若干场讲座,这是第一位德育专业的教授来讲学。我充满期待,因为“德育为首”、“德育为先”,永远被写在文件里,却从来没有过真正“为首”、“为先”过。当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时,德育更是被遗忘的事情,或者是用来“点缀”校园生活的作用,仅此而已。
文化是厚重的
第一次见面,感受这是一位非常谦逊的教授。我坐在第一排,他在校长陪同下径直走向第一排,并在我身边坐下。我礼貌地表示欢迎,他起身送我一张名片。开场前,和他进行一番短暂的交流。他没有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而是和我聊了聊“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
他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深刻。从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的“特征”,“建设目标”,以及“建设的关键”三方面来阐述他的理解与实践。只是两个半小时,让我感觉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与领会。他例举了广东省十个几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几个班级文化的典型案例,我只是看懂听懂这些案例中校园文化的内涵,却实在没有明白校园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如何进行的。
文化是厚重的,绝对不是某一人,某几人的创造。今天,在会场上,我交流了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一个校园文化的诞生及滋养,应该基于地域文化,学校本土文化,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之精神,沉淀而成。校园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应是“全体师生”。
文化是通俗的
教授所例举的校园文化,内涵深刻,意境幽远,每一个校园文化的解读都富于深刻的哲理。现场互动中,我表达了我的想法,一所小学的校园文化,与中学、大学,一定有区别,表达上的区别、情感上的区别,甚至内涵上的区别。校园文化,究竟为谁?这是个无庸置疑的话题。校园文化当然是指向师生成长,指向学校发展。因此,我认为“小学校园文化”应该充满“童真、童趣”,应该让儿童理解,内化为儿童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所以,也可以大胆表达“文化是通俗的”,是人人理解,人人践行。
他的回应,体现了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平等的交流态度,首先肯定了我的理解和表达,开拓了他对校园文化的另一种理解。其次,也针对我的不一样的观点,坦诚地表达了他的认识。
“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教育者都在实践与思考之中,理解着、建设着、完善着……
(作者单位:淮安市实验小学)
编辑:李月昭